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与坚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总是充满各种困惑。就像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中明知和要写的内容搭配得并不是恰到好处,但又没斟酌好一个题目,于是便斗胆并执意写下了别人曾用过的题目。当翻开书本或者走上讲台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常会涌动强烈的冲动和不安,尤其是当面对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双眼时,内心的纠结就更明显。我经常想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好的课堂,怎样才算是在一些“评价者”眼中上了一堂高效的课。这对高中语文课和步入教坛年成不多的我来讲显得十分重要。
  他们的评价是重要的,因此而激发的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更重要。因为反思课堂教学,就是反思人生。我现在的大部分时间,很多都是在讲台上度过的,是在与学生的灵魂交流中度过的。或许正因为此,我时常对自己如何上好语文课抑或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在努力深刻地思考着,其心态只能说是复杂的,我想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努力思考后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思考是肤浅模糊的,是无关痛痒的,但是我不能因此而放弃思考,前几天还拟了个“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美学解构”的题目,准备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现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想法,但因事情多,耽搁了,又因思考尚不成熟,先搁置一边了。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好与坏,我认为,能让学生动情的课就是好课,关键在“动情”两个字,而要让学生“动情”,不在乎方式方法,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培养其生命智慧的思想,这是我长期实践的成果。以前上过几次小范围的公开课,评课者们的评价是内容没什么问题,但形式有些散(随便)。后来我对“散(随便)”做了反思,在评课者眼中,这个“散”大概是“环节”不紧凑的意思。而所谓“环节”又是什么呢?其实这就触及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不仅是在我身边,甚至在全国各地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也都或多或少面临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下面要说的主要话题。
  我认为,评价者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本身就是非常偏颇的,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他们所谓的“完备的环节”无非是某些人制造出来的,强加于教师身上的一个枷锁而已。回看近几十年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口语”,大概是这样一个发展的思路:由批评起初的“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始,到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或“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再到今天高唱“双主”原则,后者总是在解构前者的基础上建立,客观地说,这一评价理论的演进的确有着极大的进步,可惜的是上述理论基本上是全盘西化的东西,是形成于西方长久以来建立的科学分析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对中国的教育来说,是缺乏生命关怀意识的。但是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拿来”,奉为“圣经”,囫囵吞枣地加以运用,忘记了自己不是主人。简言之,我们在把别人的东西极力装扮成自己的精品时在“改造”上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在机制上甚至体制上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我们的教育或许受到过多的政治干预,学校在若干政治力量的干预下变成生产社会次商品的工厂车间,教师似乎成了车间工人,每天只是埋头超负荷地流水线式地生产,把原本富有个性的孩子,通过模式化、单一化的打磨,制造成一模一样的社会次商品。老师,仿佛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倒成了扼杀天才的刽子手。
  我敢肯定一般的评价者在大评特评的时候,连上述理论的来源都不知道。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我们引进这些评价模式的初衷肯定是解放思想、改革传统、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当你运用到狂热的时候,往往会走向非理性的困惑圈。在现行理论的指导下,课堂评价模式形成并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格式下,如果你的课符合“这个”,就是一堂精彩的课,不符合则会被否定。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一个非理性的评价机制会使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是服从于现行高考机制的条律的。因此我们在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并疯狂培养“高考机器”的所谓“全国高考状元县”的江苏如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对任何社会事物的发展来说都是真理。我在这里并没有否定现行教育机制的进步性,事实上,目前几乎千篇一律形成或执意追求课堂教学评价的单一化严重异化了充满生命智慧的传统教育。
  所以,我不应该过于在乎评价中的“散(随便)”。自信一点说,这个“散(随便)”正是我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教育的最高宗旨无疑是塑造人向善的精神品格,唤醒人性的真善美。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只需要用最适合自己的和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法来交流,他们感兴趣了,他们开心了,目的就达到了。这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充满生命智慧的课堂。当然,目前,这只能是一种愿望和奢想而已。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很多人会认同并实践这一做法。其实,这个想法也不是我的创造,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在做了。他能寓教于乐,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说孔子,现代人,就像闻一多先生,据说当年讲诗歌的时候还特意要求关了电灯,点上蜡烛来上。我敢肯定,即使在现在的北大,也不会有这样“神经质”的教授了。这不是教育的进步,恰恰是教育的悲哀。
  悲观一点说,这个社会,人性极度异化。我多么渴望看到健康的教育灵魂降临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还原它本来的样子。但是我知道,一种精神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甚至需要一些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当下教育的浮躁和异化是根深蒂固的,其实,偏颇一点说,自从几十年前,我们引进前苏联的“班级管理模式”和美国的“客观选择题”开始,我们的教育已经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我还是渴望看到更多的语文老师能弯下腰,捡起我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了智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巧用多媒体激活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理清篇章结构 增强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受争议最多的,除了个别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涉及最多的就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呢
推广宽膜植棉技术促进棉花生产再攀高峰本刊评论员新年伊始,春风报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在元月份先后发表了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展示了自治区和
摘 要: 在语文课堂上,所涉及的知识广泛,若没有一定的过渡语进行内容之间的衔接,那么语文课堂便失去了“语文味”。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使用,而且应不断地优化过渡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过渡语 巧用  有时在听课时不免会听到:“好,课文我们读了,下来我们写字。”“第一段读好了,我们来读第二段。”等语文课堂过渡语。一节课下来使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考虑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教学资源共享途径单一以及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成为了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该
本文介绍了基于niosII的测控中频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框图和中频处理相关算法的实现,分析了使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如何使测控中频处理设备更加软件可重构化。最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的“统一认识”,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在本子上,最后落在考卷上。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老师成了教材和教案的奴隶,“死”的教案牵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这种教学造就的单一化、模式化、尖子化的人才显然不符合新时代的人才个性化、多样化、全民化的需求。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新课标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走入语文课堂,会发现教学中传统的弊端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将学生的视界禁锢于教材,定格在课堂,切断了其与生活的渊源。而语文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积聚和抒发,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境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因此,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和谐民
意外的成功去年,我写了两篇国际述评,都意外地获得好评。《欺人太甚》一稿还被评为新华社1989年一等好稿。去年8月15日,美国武装部队动用千架直升机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市
自主探索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学习。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领。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
<正>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电子媒介出现以来,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之间的竞争就从来未停止过。电视的出现,又使电视和广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历史的发展已经不断地证明:当不同事物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促使事物不断发展、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