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词中的“用典”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中引用成语典故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在修辞学书中,把它列入“引用”修辞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典”或“用事”。南朝梁人刘勰在其所著的《文心雕龙》中,给“用典”下的定义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借助过去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有“以古证近”的历史作用。
  古代诗词中经常“用典”,这是由诗词的性质和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由于诗词是文艺创作,它必须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起到艺术的感染作用,受到读者的喜爱。而用典常常是作家塑造形象、烘托气氛、熔铸意境很有用的手段。其次,诗词贵在含蓄,用语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经得起反复吟咏,字里行间蕴藏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词包含的意义很丰富,可以反复咀嚼,惹人浮想联翩,而不会一览无余,因此必然会给诗词增加深沉浑厚、含蓄婉转的成分。第三,古代诗词字数有限,律诗和词曲还有更严格的规定,这要求语言必须精炼而意蕴深沉。不让诗词用典,就不能经常做到在有限的天地中表达丰富多彩、曲折深邃的思想内容。
  既然用典同诗词关系这样密切,我们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诗词中是如何用典的,这必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赏析古代诗词。
  从“用典”的方式上说,有明用和暗用两种。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暗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例如:杜甫《新婚别》写行前新妇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典故暗用得很高妙,向来为大家所推崇。《汉书·李陵传》记有:“我士气少衰,而鼓不起,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搜得,皆斩之。”新妇勉励亲人,解释自己不能“誓欲随军去”的原因时,典故变成了女人自己的话,自然流畅,不露一点儿形迹。我们不仔细考究,不易看出作者的匠心。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可以按刘勰的分类把用典分为两种,即“举人事以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前者就是“用事”,后者就是一般说的“用辞”。“用事”是引用过去的故事,通过引用故事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起一种类比和引发的作用,使意义表达得更形象、更深刻。“用辞”主要在于引用现成的词语,以证明一种事理,或借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语言来塑造自己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也可以仅仅是以甲词代替乙词,如用“南冠”代“囚犯”,用“羲和”、“金乌”指称“太阳”,用“蟾蜍”、“玉兔”表示“月亮”。
  “用事”和“用辞”又各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反用”三种。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篇可以说全是引用的周瑜破曹的故事,诗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场举世瞩目、震憾千古的大破曹兵的赤壁之战,就这样举重若轻地完成了,周瑜的雄才大略、非凡才能跃然于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传绩,表现出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活用”,就是灵活多变地使用典故,既可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既有原意,又出新意。例如:秦观《鹊桥仙》引用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但高明的词人却不作实写,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传说悲戚之感,突出牛郎织女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立意超绝。正如明人沈际飞赞叹:“(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反用”,就是将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道而用之。例如: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将项羽的做法反其意而用之。杜牧的言外之意就是项羽目光太短浅,同时在婉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直用”典故,主要在于“以古论今”,起比喻衬托的作用。“活用”典故,着重在原典故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富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反用”典故,从矛盾对立上使用原典故,实质上也是对典故意义的发展。
  “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三种情况。
  “借用”,即“借酒装瓶”,为我所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改动一二字。虽为别人的诗句,但诗人赋予新意,确能引起读者联想,因故知新,起到活用前人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炼了语言。例如:辛弃疾《阮郎归》上片与友人在耒阳道中相遇,耒阳在湘水之旁,所以上片末句“潇湘逢故人”借用梁柳浑《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下片写他们都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下片末句“儒冠多误身”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活用”,即句意化用。作者融合前人意境,用自己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语言。例如:杜甫《洗兵马》化用武王伐纣典故,写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名句,表达对平定叛乱、恢复和平的殷切希望。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作用。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它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用典”所包含的意境丰富,经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婉转,蕴含着许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阅读和鉴赏时,掌握“用典”的方式,了解典故的渊源,揣测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蕴,就可以体味到诗词语言的精妙,品尝到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得以形成,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对自身的德育素质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
摘要: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从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女性人物驹子和叶子入手,阐述了《雪国》在女性人物描写上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雪国》 女性 哀与美    《雪国》是以越后汤泽的雪国为舞台,由东京人岛村和雪国人驹子、行男、叶子等人物为经纬编织成的人生画卷。这些人物之间有着比较隐秘的三角关系的双重结构:驹子是行男的
七十年代末曾计划由一个井筒来集中提升阿亨地区艾施魏勒煤矿协会的烟煤。根据这一方案,阿登霍温地区艾米尔·麦利施矿井作为中央提升矿井,其商品煤年产量将提高到2.5百万吨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模式与我们现阶段倡导的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指导的教学有
那是个清朗的早晨。我刚刚踏进办公室,我们那位高大白净的张“组座”就对我说:“恭喜你了,肖晓!”他笑得很由衷,眼睛都笑眯缝了。据他报道,由我选题、策划、撰稿、主持的《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不仅要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更要有在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只有创设富含信息沟的情境,学生的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语言能力
近些年,随着初中体育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新的体育考试制度下如何进行初中体育课程开展是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育课程也要在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为学生构建更加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变得非常重要.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同时,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
随着“以学生为本”新课改核心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动,教师们正在逐渐完成从课堂“主宰者”向课堂“引导者”角色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教师能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