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谈到他时称赞有加:勤勉、踏实、有战斗力;同事评议他时评价颇高:热情、进取、有创造力;学生提及他时尊敬无比:能干、亲和、有感染力。学生在寄给他的贺年卡上动情地写道:“尊敬的朱老师,真心感谢您在大学期间给予的无微不至关怀,让我理解了人生的价值。您的思想感染了我们,您的行为感动了我们,您的教导成就了我们,永生难忘。”
他就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党委秘书、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朱晓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衣着,但他身上总是透射出独有的坚毅与自信。
思想引领——用方向凝聚力量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朱晓东始终把思想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倡导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团组织的教育凝聚和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朱老师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脉搏,并能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我们学生都很佩服他。”该校2007级会计班陈珑鑫同学说。当然要做到这些,他付出了很多。他常常通过见面谈心、征求意见、网络交流、电话(短信)沟通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他几乎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贴进去了,到学生中去,晚上不到十点看不到他人。”他爱人说。
针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艰苦的磨炼和实践的锻炼,历史虚无主义、无边消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在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的现状,他坚持把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社会责任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了《增强党员意识,争做时代楷模》《低碳生活,绿色人生》《大学生成才路在何方》等16个专题讲座。他常说,大学生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灵上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为此,他精心备课,认真讲好每一堂课,他所讲的课包括党课、团课都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很多学生说,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2009年开始,他被聘为全省大学生“成人礼”人生导师。
近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把所学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2009年始,他以全新模式免费给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讲座,获得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同时他还担任了学校“未来之星”大学生骨干创业连连长,定期、不定期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信息咨询和政策解读。
2010年,由创业连学子组成的“江西天蓝公益创业团队”,从全国18557支参赛队伍中过关斩将,以“鄱阳湖(南昌)低碳爱心农业示范园”公益创业项目获得了青年公益创业大赛江西赛区总决赛冠军,最终入围全国10强,同时成功晋级中国富强基金会社会创业奖励计划30强。
笃行实践——用行动履行责任
朱晓东主要从事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工作关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寄托着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在工作中强化“三个意识”(学生主体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切实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
他平时十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学习,将特殊群体学生分为思想障碍、家庭贫困、迷恋网络、学习困难等10类。每学期开学,便向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发放“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排查表”,建立专门档案,跟踪教育管理。在支部书记接待室,经常可以看到他与学生谈心的场景。
“如果贫困是一种苦难的话,苦难就是一所大学,只有进修其中,才能让我们得到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和力量。”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当贫困被视作财富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他自己出生在彭泽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但他没有把贫困作为负担,而是看作人生的财富。大学期间,他积极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连续八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为了帮助更多困难学生,身为班长和学校学生会主席,他坚持拣矿泉水瓶资助贫困同学,并鼓励他们自强、自立。他还以一己之力,为贫困同学联系和提供了80多个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由于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江西首届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
为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自强自立、勇担责任,扩大“精神育人”的有效覆盖面,近年来,朱晓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活动,并每年组织一次“群星闪耀、璀璨经贸”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深化自强的时代内涵,树立自强典型,达到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效果。
吴敏华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6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原本生活贫困的他,毅然选择参加中央电视台“圆梦行动”活动,并将自己获得的2000元奖学金捐献出来,帮助困难同学。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还以党建创新项目和党员“设岗定责”为契机,自主建立了学习互动小组、志愿服务小分队和“温暖之家”帮扶等组织,帮助各方面困难的同学。2008年,吴敏华被评为“江西省青年道德楷模”。
“我能够坚持做到这些,得益于朱老师的行为示范和鼓励,他不仅仅个人自强、自立,还时刻教育我们要勇于担当。我作为贫困生,虽然物质上匮乏,可精神上不能贫穷。”现在在读研究生的吴敏华同学一直坚守自强、自立的信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人生最美好的价值。
如今,自强自立在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蔚然成风,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朱晓东经常换位思考:“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四元”育人模式(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精神育人、时代育人)。在他的积极协助下,学院举办了“唱响红歌” “规律生活·健康成长”对话、“立德树人报告”、“职业道德教育”、“感恩·回报”等主题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拓展素质、提升素养和健全人格。
探索不止——用创新走向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共青团干部,如何激发团组织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这是朱晓东思考最多的问题。
他深深记得,2010年1月29日省委书记苏荣对全省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批示:“无论经济体制怎样转换,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不会变;无论社会结构怎样变动,共青团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地位不会变;无论干部制度怎样改革,团组织作为培养干部的摇篮作用不会变。”
为贯彻苏荣书记重要批示的精神,更好地服务工作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他构思并组建了学院“学生党员之家”,与“团员青年之家”“团学干部培训学校”合署办公,整合了资源,扩大了有效覆盖面。一年来,“学生党员之家”已成为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重要载体,成为党团学干部的学习之家、教育之家、工作之家、活动之家和会议之家,近万人次学生在此开展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对此高度称赞:“学生党员之家”的建成,巩固了党员活动阵地,激发了组织创造活力,实现了“党员教育经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党内生活制度化、服务群众长期化、发挥作用具体化”的目标。
近年来,结合江西实际,他通过开展品评经典、“说古道今”话江西、“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期”革命歌曲班班唱、红色短信征集大赛、廉洁故事讲评、“春天的邀请”环保倡议、党员植树示范林等省情教育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内涵修养,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基础,是大学生完善人格、健全身心的软实力”,在谈及下阶段工作时,他表示,将围绕“创新文化”“讲坛文化”“励志文化”“历史文化”“廉洁文化”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创新源于研究。朱晓东在担任繁杂日常事务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学研究。他认为:“大学是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教师不做科学研究,是当不好老师的;其实科研不神秘,只要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工程项目来做,就是做科研。”仅近3年来,他第一主持科研课题6项,获得科技和新闻作品奖励7项;发表论文12篇,发表纪实性新闻稿6篇,既总结了实践经验,又提升了理论水平;既出了科研成果,又推动了工作发展。正如他所说的:“教育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中享受人生是最幸福的。”
当谈到为什么如此热爱学生工作时,他说:“我从学生中来,尤其感受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荣辱观念和人生目标呈现多元化,大学给予了大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全面发展的机会,然而,很多大学生只有毕业后才后悔在大学期间做得不够,我希望尽我所能提前给予他们指导,不至于他们毕业后感到后悔。”正是这么厚实而凝重的信念,一直激励着他一心扑在学生工作上,并创造了可喜成绩。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江西首届十佳青年道德楷模”。
朱晓东认真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尽心尽责诠释工作责任和理想追求,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勇于创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无悔的青春。◆
他就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党委秘书、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朱晓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衣着,但他身上总是透射出独有的坚毅与自信。
思想引领——用方向凝聚力量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朱晓东始终把思想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倡导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团组织的教育凝聚和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朱老师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脉搏,并能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我们学生都很佩服他。”该校2007级会计班陈珑鑫同学说。当然要做到这些,他付出了很多。他常常通过见面谈心、征求意见、网络交流、电话(短信)沟通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他几乎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贴进去了,到学生中去,晚上不到十点看不到他人。”他爱人说。
针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艰苦的磨炼和实践的锻炼,历史虚无主义、无边消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在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的现状,他坚持把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社会责任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了《增强党员意识,争做时代楷模》《低碳生活,绿色人生》《大学生成才路在何方》等16个专题讲座。他常说,大学生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灵上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为此,他精心备课,认真讲好每一堂课,他所讲的课包括党课、团课都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很多学生说,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2009年开始,他被聘为全省大学生“成人礼”人生导师。
近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把所学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2009年始,他以全新模式免费给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讲座,获得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同时他还担任了学校“未来之星”大学生骨干创业连连长,定期、不定期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信息咨询和政策解读。
2010年,由创业连学子组成的“江西天蓝公益创业团队”,从全国18557支参赛队伍中过关斩将,以“鄱阳湖(南昌)低碳爱心农业示范园”公益创业项目获得了青年公益创业大赛江西赛区总决赛冠军,最终入围全国10强,同时成功晋级中国富强基金会社会创业奖励计划30强。
笃行实践——用行动履行责任
朱晓东主要从事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这些工作关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寄托着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在工作中强化“三个意识”(学生主体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切实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
他平时十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学习,将特殊群体学生分为思想障碍、家庭贫困、迷恋网络、学习困难等10类。每学期开学,便向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发放“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排查表”,建立专门档案,跟踪教育管理。在支部书记接待室,经常可以看到他与学生谈心的场景。
“如果贫困是一种苦难的话,苦难就是一所大学,只有进修其中,才能让我们得到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和力量。”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当贫困被视作财富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他自己出生在彭泽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但他没有把贫困作为负担,而是看作人生的财富。大学期间,他积极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连续八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为了帮助更多困难学生,身为班长和学校学生会主席,他坚持拣矿泉水瓶资助贫困同学,并鼓励他们自强、自立。他还以一己之力,为贫困同学联系和提供了80多个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由于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江西首届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
为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自强自立、勇担责任,扩大“精神育人”的有效覆盖面,近年来,朱晓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活动,并每年组织一次“群星闪耀、璀璨经贸”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深化自强的时代内涵,树立自强典型,达到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效果。
吴敏华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6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原本生活贫困的他,毅然选择参加中央电视台“圆梦行动”活动,并将自己获得的2000元奖学金捐献出来,帮助困难同学。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还以党建创新项目和党员“设岗定责”为契机,自主建立了学习互动小组、志愿服务小分队和“温暖之家”帮扶等组织,帮助各方面困难的同学。2008年,吴敏华被评为“江西省青年道德楷模”。
“我能够坚持做到这些,得益于朱老师的行为示范和鼓励,他不仅仅个人自强、自立,还时刻教育我们要勇于担当。我作为贫困生,虽然物质上匮乏,可精神上不能贫穷。”现在在读研究生的吴敏华同学一直坚守自强、自立的信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人生最美好的价值。
如今,自强自立在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蔚然成风,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朱晓东经常换位思考:“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四元”育人模式(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精神育人、时代育人)。在他的积极协助下,学院举办了“唱响红歌” “规律生活·健康成长”对话、“立德树人报告”、“职业道德教育”、“感恩·回报”等主题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拓展素质、提升素养和健全人格。
探索不止——用创新走向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共青团干部,如何激发团组织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这是朱晓东思考最多的问题。
他深深记得,2010年1月29日省委书记苏荣对全省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批示:“无论经济体制怎样转换,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不会变;无论社会结构怎样变动,共青团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地位不会变;无论干部制度怎样改革,团组织作为培养干部的摇篮作用不会变。”
为贯彻苏荣书记重要批示的精神,更好地服务工作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他构思并组建了学院“学生党员之家”,与“团员青年之家”“团学干部培训学校”合署办公,整合了资源,扩大了有效覆盖面。一年来,“学生党员之家”已成为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重要载体,成为党团学干部的学习之家、教育之家、工作之家、活动之家和会议之家,近万人次学生在此开展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对此高度称赞:“学生党员之家”的建成,巩固了党员活动阵地,激发了组织创造活力,实现了“党员教育经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党内生活制度化、服务群众长期化、发挥作用具体化”的目标。
近年来,结合江西实际,他通过开展品评经典、“说古道今”话江西、“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期”革命歌曲班班唱、红色短信征集大赛、廉洁故事讲评、“春天的邀请”环保倡议、党员植树示范林等省情教育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内涵修养,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基础,是大学生完善人格、健全身心的软实力”,在谈及下阶段工作时,他表示,将围绕“创新文化”“讲坛文化”“励志文化”“历史文化”“廉洁文化”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创新源于研究。朱晓东在担任繁杂日常事务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学研究。他认为:“大学是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教师不做科学研究,是当不好老师的;其实科研不神秘,只要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工程项目来做,就是做科研。”仅近3年来,他第一主持科研课题6项,获得科技和新闻作品奖励7项;发表论文12篇,发表纪实性新闻稿6篇,既总结了实践经验,又提升了理论水平;既出了科研成果,又推动了工作发展。正如他所说的:“教育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中享受人生是最幸福的。”
当谈到为什么如此热爱学生工作时,他说:“我从学生中来,尤其感受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荣辱观念和人生目标呈现多元化,大学给予了大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全面发展的机会,然而,很多大学生只有毕业后才后悔在大学期间做得不够,我希望尽我所能提前给予他们指导,不至于他们毕业后感到后悔。”正是这么厚实而凝重的信念,一直激励着他一心扑在学生工作上,并创造了可喜成绩。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江西首届十佳青年道德楷模”。
朱晓东认真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尽心尽责诠释工作责任和理想追求,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勇于创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