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明确教学目标,丰富预习形式,运用评价手段,能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课前预习 有效 小学英语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性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课前预习作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自主学习能力启蒙到形成乃至不断发展的阶段,有效地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一、明确预习要求,让课前预习有的放矢
要求明确,目标合理,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前提。经常会有老师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如“明天我们上第三单元A部分,请同学们回家读一读。”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遇到不会读的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1.课前学生要理解哪些内容?2.哪些内容是学生能够理解的?3.学生不能理解的,用什么办法去引导?
在教授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Part A 时,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1.初步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单词,并根据上下文猜测课文大意。2.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主要内容:Who(主要人物)__________When (时间)____________ Where(地点)____________ What(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不再是泛泛而读,他们能在读的过程中关注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并通过完成第二个任务,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
二、丰富预习形式,让课前预习多姿多彩
课前预习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单一的预习形式往往会使他们乏味。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程度。常用的预习形式有:
1.跟读式预习。此形式在平时的预习任务中会经常使用,但是在跟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要求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用“ ”标出对话中的升调,用“ ”标出对话中的降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用“│”标出语句的停顿。
2.问题式预习。教师应侧重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能概括文本大意的问题为主。
在6A Unit 1 Public signs Part A 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How many public sighs does Jack see? ②Can you draw these public signs? 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而画出文本中提到的公共标志,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并能为课堂上讨论这些公共标志的意思提供素材。
3.收集信息式预习。
在教授6B Unit 5 The seasons Pare A 时,课文主要讲了纽约的四季。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某一个感兴趣的城市的四季天气情况,在新课的迁移创新环节,让学生来介绍。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介绍起来不至于没有话说。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能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
4.圈点式预习。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不会读的单词,不理解的短语、句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上网、请教别人等方式先自己解决,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带到课堂中。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接受新知。
5.温故知新式预习。新课中要用到某些旧知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一些单词、句型不经常使用就容易遗忘,如果不复习一下,就会影响新课的学习。
在学习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 Part A 时,学生在三年级就学过一些交通工具及句型Let’s go to…But how? 因此,我布置的预习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写出所学过的交通工具及怎样询问乘哪种交通工具。这样,学生在预习新内容时,不但对已学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还能更好地预习新内容。
形式多样的课前预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应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预习的形式。
三、运用评价手段,让课前预习持之以恒
在每次的预习任务下面我都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自我评价:________(★★★★★)。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几个字,对于学生来说却意义非凡,这是他们对于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远比老师的一句“Good”更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做出适当的自我评价,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预习过程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做到持之以恒。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开启成功课堂的一把钥匙。只有做到有备而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关键词 课前预习 有效 小学英语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性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课前预习作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自主学习能力启蒙到形成乃至不断发展的阶段,有效地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一、明确预习要求,让课前预习有的放矢
要求明确,目标合理,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前提。经常会有老师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如“明天我们上第三单元A部分,请同学们回家读一读。”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遇到不会读的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1.课前学生要理解哪些内容?2.哪些内容是学生能够理解的?3.学生不能理解的,用什么办法去引导?
在教授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Part A 时,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1.初步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单词,并根据上下文猜测课文大意。2.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主要内容:Who(主要人物)__________When (时间)____________ Where(地点)____________ What(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不再是泛泛而读,他们能在读的过程中关注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并通过完成第二个任务,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
二、丰富预习形式,让课前预习多姿多彩
课前预习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单一的预习形式往往会使他们乏味。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程度。常用的预习形式有:
1.跟读式预习。此形式在平时的预习任务中会经常使用,但是在跟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要求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用“ ”标出对话中的升调,用“ ”标出对话中的降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用“│”标出语句的停顿。
2.问题式预习。教师应侧重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能概括文本大意的问题为主。
在6A Unit 1 Public signs Part A 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How many public sighs does Jack see? ②Can you draw these public signs? 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而画出文本中提到的公共标志,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并能为课堂上讨论这些公共标志的意思提供素材。
3.收集信息式预习。
在教授6B Unit 5 The seasons Pare A 时,课文主要讲了纽约的四季。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某一个感兴趣的城市的四季天气情况,在新课的迁移创新环节,让学生来介绍。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介绍起来不至于没有话说。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能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
4.圈点式预习。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不会读的单词,不理解的短语、句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上网、请教别人等方式先自己解决,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带到课堂中。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接受新知。
5.温故知新式预习。新课中要用到某些旧知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一些单词、句型不经常使用就容易遗忘,如果不复习一下,就会影响新课的学习。
在学习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 Part A 时,学生在三年级就学过一些交通工具及句型Let’s go to…But how? 因此,我布置的预习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写出所学过的交通工具及怎样询问乘哪种交通工具。这样,学生在预习新内容时,不但对已学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还能更好地预习新内容。
形式多样的课前预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应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预习的形式。
三、运用评价手段,让课前预习持之以恒
在每次的预习任务下面我都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自我评价:________(★★★★★)。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几个字,对于学生来说却意义非凡,这是他们对于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远比老师的一句“Good”更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做出适当的自我评价,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预习过程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课前预习做到持之以恒。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开启成功课堂的一把钥匙。只有做到有备而来,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