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作为学生写作文的初始阶段,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能把日记写好的学生一定能够写好作文,反过来,一个写作文好的学生一定得益于日记的帮助,笔者认为,日记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
由于日记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加上不是必做功课,只能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业”,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和引导,就容易被忽略,偏离教学目标,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因此日记要做到“三要”与“三不要”。
一、日记教学的“三要”
1 要注意写作与创作的区别
如果不注意创作与写作的区别,把日记和作文等同于创作,认识上就存在误区,创作往往被当成少数文人的事情,在这种模糊观念的支配下,容易把写好作文看作尖子生的专利,自然会忽视日记教学,不注重发挥日记的基础性作用,不少学生也都认为写东西很难,自己不是拿笔杆子的料,不用心去写日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日记写作难以提高,进而影响作文能力。其实创作与写作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从广义上讲,写作也是一种创作,但是两者的区别仍然其明显,这是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认识误区。写作,简而言之就是正确的书面表达,而创作,则是创造性的个性的写作。好比记者不是作家,新闻通讯不等于文艺作品一样,作家当记者没问题,但记者不一定就是作家,为什么要强调两词之差呢?因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经过系统训练就可以写作,也就是说好的作文教师可以教出来,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不用对作文抱着畏难心理和错误观念。作为初级作文的日记,每个教师都能教好,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教师也要有这样的信心。
观念定位正确了,教师不再轻视日记教学,学生不再畏惧日记写作,写好日记也不再成为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就都会有收获。
2 要避免作文化
当前日记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日记作文化倾向严重。看看一些作文杂志的日记,中小学生的日记又长又深,堪比作文,于是众多学生和家长,包括教师就认为日记就是作文,作文式的日记就代表着最高的水平,这其实是对日记的误解。把日记等同于作文不仅没有必要,也没多大实际用处。日记就是一种非常自由的、个性的、随意的记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把日记当作文,不仅增加了写作的难度,也束缚了日记的表现形式,一些所谓的学生日记范文,不过是教师修改补充的样式,是大人化的作文,类似于拔苗助长,试想,中小学生功课负担相当重,能有时间写篇幅跟作文一样长的日记吗?小孩的思维能跟大人一样成熟和全面吗?每天能写出包揽所有文章要素的日记吗?教师改得再好也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结果肯定让学生失去兴趣,削弱了日记所具有的培养写作素养的作用,阻碍了个性发展,对学生实在是无益,还不如让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慢慢积累和提高。
当然,必要的辅导是必需的,但是不能当成作文课,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写作。
当前。日记教学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八股化严重。为教学的需要,不得不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公认的日记写作的模式,以便引导学生入门,通常开头是写天气,中间写经过,结尾下结论等,但由于中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塑型大,就容易圊于模式写作,容易走向新的八股,缺乏灵性和个性,创新能力差。现在有些成人写总结开头都是些春风吹、百花开、形势大好等不着边际的套路,这证明了八股文的影响确实厉害,可是有些教师竟把作文式的范文当作日记教学理想的结果,实在急功近利。
所以,日记教学要教会学生打破常规,力求个性化写作。
3 要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日记是写出来的,是长期坚持写的结果,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很类似于书法,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练到一定程度才能意气连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单靠短短的课时,交给教师几篇日记作业,要想真正提高日记水平是不可能的。
日记教学最主要的目的,笔者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写感”。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体现在作文上,而日记最大的作用就是练笔。让学生做到手起笔落,像水到渠成一样,写起来顺畅自如,使写作变成平常事情,这即是“写感”的涵义。
感觉是靠磨炼出来的,外语讲语感,踢球讲球感,有了感觉做事情就顺手,阻力自然而然就少了。写作是思维和文字功底的综合表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写作障碍,克服的办法全靠练写,写出感觉,写出顺畅,此外别无捷径。好多学生害怕作文,就因为“写感”差,脑子里想的还不错,写起来却感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眼高手低,写作能力徘徊不前。让学生达到心想笔出的程度,就可以说是实现了写作课的目标了。日记是最好的培养“写感”的手段,既然所见所思能写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写的,写作就会变得轻松了。
日记教学的成功贵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写中找到感觉,在写中提高,所以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应该坚持写日记。
二、日记教学的“三不要”
1 不要贪大求全
日记是一种非常自由、非常个性化的文体,一般以短小精悍见长。中小学生写日记不要求大而全,尤其对刚开始练习写日记的学生,哪怕一句话也算日记。要尽量降低门槛,放宽环境,增加兴趣,强调由浅人深,从字到词,从句到段,慢慢写,做到一事一叙,表达清楚,简短达意即好,以求扎实提高,要求太高,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只会减少学生写作的兴趣;篇幅过长,学生时间负担不起,谋篇布局会走向散乱无章。总之,要放手让学生写,写生活事件,写真情实感,少而精,言之有物,表述恰当。那种每一篇日记就好像在写一篇作文的做法,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欲速不达。
2 不要苛求完美
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日记不是作文,也不是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写日记允许错误,写不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让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大人强加的负担,也不要让他们担心分数,要知道日记的错误是为了作文的正确。大人写文章还得修来改去,何况是中小学生,但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放任不管,对错误视而不见,相反教师要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改进。写日记好像化妆,作文就好比出门游玩,在自己的天地里是自由自在的。出了门才要严谨,要让学生自我发挥,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苛求,不责备,使写日汜变成一种自发的乐趣,在写中增加自信,在自信中提高。
日记严格来讲属个人隐私记录,是一种自主性地学习和进步过程,只管引导,学生会努力去写好的,谁又愿意把自己的事情搞砸呢?
3 不要束之高阁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问题,日记是比较连贯的学习活动过程,前后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写日记是不是进步了,让学生对照写过的日记,学生会有体会和认识的,也会自觉注意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把日记教学当作整体工程来抓,有步骤地、系统地进行教学辅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同时,日记也是学生记录成长的珍贵档案,要告诉学生视日记如珍宝,收藏好,时常拿出来翻阅,则不仅能从中看出错误和不妥的地方,还能看到自己思想的成长过程,文如其人,文可励志,使学生自我上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记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教师不可掉以轻心,对日记教学不可简单化对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日记,通过写作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刘宇帆
由于日记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加上不是必做功课,只能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业”,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和引导,就容易被忽略,偏离教学目标,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因此日记要做到“三要”与“三不要”。
一、日记教学的“三要”
1 要注意写作与创作的区别
如果不注意创作与写作的区别,把日记和作文等同于创作,认识上就存在误区,创作往往被当成少数文人的事情,在这种模糊观念的支配下,容易把写好作文看作尖子生的专利,自然会忽视日记教学,不注重发挥日记的基础性作用,不少学生也都认为写东西很难,自己不是拿笔杆子的料,不用心去写日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日记写作难以提高,进而影响作文能力。其实创作与写作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从广义上讲,写作也是一种创作,但是两者的区别仍然其明显,这是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认识误区。写作,简而言之就是正确的书面表达,而创作,则是创造性的个性的写作。好比记者不是作家,新闻通讯不等于文艺作品一样,作家当记者没问题,但记者不一定就是作家,为什么要强调两词之差呢?因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经过系统训练就可以写作,也就是说好的作文教师可以教出来,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不用对作文抱着畏难心理和错误观念。作为初级作文的日记,每个教师都能教好,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教师也要有这样的信心。
观念定位正确了,教师不再轻视日记教学,学生不再畏惧日记写作,写好日记也不再成为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就都会有收获。
2 要避免作文化
当前日记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日记作文化倾向严重。看看一些作文杂志的日记,中小学生的日记又长又深,堪比作文,于是众多学生和家长,包括教师就认为日记就是作文,作文式的日记就代表着最高的水平,这其实是对日记的误解。把日记等同于作文不仅没有必要,也没多大实际用处。日记就是一种非常自由的、个性的、随意的记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把日记当作文,不仅增加了写作的难度,也束缚了日记的表现形式,一些所谓的学生日记范文,不过是教师修改补充的样式,是大人化的作文,类似于拔苗助长,试想,中小学生功课负担相当重,能有时间写篇幅跟作文一样长的日记吗?小孩的思维能跟大人一样成熟和全面吗?每天能写出包揽所有文章要素的日记吗?教师改得再好也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结果肯定让学生失去兴趣,削弱了日记所具有的培养写作素养的作用,阻碍了个性发展,对学生实在是无益,还不如让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慢慢积累和提高。
当然,必要的辅导是必需的,但是不能当成作文课,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写作。
当前。日记教学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八股化严重。为教学的需要,不得不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公认的日记写作的模式,以便引导学生入门,通常开头是写天气,中间写经过,结尾下结论等,但由于中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塑型大,就容易圊于模式写作,容易走向新的八股,缺乏灵性和个性,创新能力差。现在有些成人写总结开头都是些春风吹、百花开、形势大好等不着边际的套路,这证明了八股文的影响确实厉害,可是有些教师竟把作文式的范文当作日记教学理想的结果,实在急功近利。
所以,日记教学要教会学生打破常规,力求个性化写作。
3 要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日记是写出来的,是长期坚持写的结果,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很类似于书法,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练到一定程度才能意气连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单靠短短的课时,交给教师几篇日记作业,要想真正提高日记水平是不可能的。
日记教学最主要的目的,笔者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写感”。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体现在作文上,而日记最大的作用就是练笔。让学生做到手起笔落,像水到渠成一样,写起来顺畅自如,使写作变成平常事情,这即是“写感”的涵义。
感觉是靠磨炼出来的,外语讲语感,踢球讲球感,有了感觉做事情就顺手,阻力自然而然就少了。写作是思维和文字功底的综合表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写作障碍,克服的办法全靠练写,写出感觉,写出顺畅,此外别无捷径。好多学生害怕作文,就因为“写感”差,脑子里想的还不错,写起来却感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眼高手低,写作能力徘徊不前。让学生达到心想笔出的程度,就可以说是实现了写作课的目标了。日记是最好的培养“写感”的手段,既然所见所思能写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写的,写作就会变得轻松了。
日记教学的成功贵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写中找到感觉,在写中提高,所以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应该坚持写日记。
二、日记教学的“三不要”
1 不要贪大求全
日记是一种非常自由、非常个性化的文体,一般以短小精悍见长。中小学生写日记不要求大而全,尤其对刚开始练习写日记的学生,哪怕一句话也算日记。要尽量降低门槛,放宽环境,增加兴趣,强调由浅人深,从字到词,从句到段,慢慢写,做到一事一叙,表达清楚,简短达意即好,以求扎实提高,要求太高,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只会减少学生写作的兴趣;篇幅过长,学生时间负担不起,谋篇布局会走向散乱无章。总之,要放手让学生写,写生活事件,写真情实感,少而精,言之有物,表述恰当。那种每一篇日记就好像在写一篇作文的做法,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欲速不达。
2 不要苛求完美
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日记不是作文,也不是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写日记允许错误,写不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让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大人强加的负担,也不要让他们担心分数,要知道日记的错误是为了作文的正确。大人写文章还得修来改去,何况是中小学生,但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放任不管,对错误视而不见,相反教师要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改进。写日记好像化妆,作文就好比出门游玩,在自己的天地里是自由自在的。出了门才要严谨,要让学生自我发挥,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苛求,不责备,使写日汜变成一种自发的乐趣,在写中增加自信,在自信中提高。
日记严格来讲属个人隐私记录,是一种自主性地学习和进步过程,只管引导,学生会努力去写好的,谁又愿意把自己的事情搞砸呢?
3 不要束之高阁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问题,日记是比较连贯的学习活动过程,前后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写日记是不是进步了,让学生对照写过的日记,学生会有体会和认识的,也会自觉注意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把日记教学当作整体工程来抓,有步骤地、系统地进行教学辅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同时,日记也是学生记录成长的珍贵档案,要告诉学生视日记如珍宝,收藏好,时常拿出来翻阅,则不仅能从中看出错误和不妥的地方,还能看到自己思想的成长过程,文如其人,文可励志,使学生自我上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记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教师不可掉以轻心,对日记教学不可简单化对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日记,通过写作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