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中学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象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历史以其特有的社会认识功能、道德借鉴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中学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文化素养,培养敏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能力,形成自尊、自信、自强、开拓创新的民族性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
  
  1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政治和思想素质教育,道德和品格素质教育。政治和思想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国际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品格素质教育重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光荣革命传统,学习中外优秀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品德。
  2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历史知识素质教育、历史科学素质教育、历史能力素质教育。历史知识素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各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加深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形成21世纪公民的基本文化素养;历史科学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偶然与必然性,认识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形成对历史的科学认识;历史能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评价的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审美素质教育。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历史学科的审美素质教育包括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明辨真善美、假恶丑,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渴望和激情。
  4心理素质教育。历史是一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生动教科书。中外历史上充满着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悲伤与欢乐的曲折发展和不同的结局。历史学科的心理素质教育,旨在通过中外历史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成长、发展轨迹,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三大目标最基础的部分和前提条件,它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的社会活动即为事件。有序的人类活动形成历史发展的表象与规律。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必须落实三点:
  1历史史实、概念和基本线索。通过重要的史实和概念,有助于了解历史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认识历史过程的全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提高认知水平,提升思维理念。同时理清知识线索,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社会形态及阶段的基本划分等要点,有利于了解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
  2历史知识结构。将知识立体化,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或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的网络和框架。
  3历史知识的学习目标层次要求。根据历史知识的具体内容和教学需要,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目标层次可以分为记住、理解、概括、评价;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目标层次可分为记住、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评价。每一层次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历史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程度与差异,符合历史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
  (二)德育目标
  历史学科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树〖JP3〗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的思想。〖JP〗
  (三)能力目标
  1课内外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2收集处理史学信息的能力;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性的历史学习的能力;
  5准确、流畅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6进行历史考察、访问,充当历史解说员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7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8将历史知识渗透和运用于其他学科和将其他学科知识运用于历史学科的能力。
  〖HS2〗〖JZ〗〖HT4”H〗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HT5,5”SS〗
  (一)全面性原则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理解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要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重历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轻审美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和重知识目标、德育目标实现,轻能力目标实现的弊端。
  (二)基础性原则
  必要的历史知识既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和进行德育的载体。我们反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但并不意味着削弱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离开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谈不上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
  (三)主体性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历史教学长期形成的教师一讲到底的局面,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师只有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才能形成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才能真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上,了解和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创造未来。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五)史论统一原则
  学生正确历史认识的形成有赖于正确观点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史学体系,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体系,它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结合。因此,要把具体历史知识与理论相联系,处理好具体史实与形成规律性认识的关系,切忌脱离史实单讲规律、结论,也切忌单纯堆砌史实而不总结升华。
  
  全面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全面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历史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艺术的整体优化。
  (一)优化历史教学思想
  历史教师要增强素质教育观念,全面理解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摒弃与素质教育不符合的思想和观念。
  (二)优化历史教学原则
  历史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主要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历史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原则应当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应成为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优化历史教学目标
  要把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分解成年级(学期)教学要求的阶段目标,单元教学要求的单元目标,章、节(课)教学的达成目标。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避免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优化历史教学内容
  要根据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要把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和对学生人格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用史学研究和文物考古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要善于抓住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思想教育的结合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点,以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结构,即宏观的中外历史线索结构、中观的阶段历史知识结构、微观的章节(课)知识结构和专题知识结构。
  (五)优化历史教学过程
  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历史教师要创设条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合理分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时间,要突出重点,抓住教学各个环节的关键。
  (六)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实际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出发。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多、指导学生学的少,浅层次的提问多、深层次的探索少和学生勾书划书、背诵教材多,理解、思考教材内容少的种种弊端。
  (七)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落后是历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就是要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至少使用历史教学挂图、历史图片、历史模型、历史学具等常规教学媒体;办学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使用常规教学媒体的同时,还应大量运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媒体。市级重点中学的历史教学应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方面为全市做出示范。
  (八)优化历史课堂管理
  优化历史课堂管理,一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学习常规。历史课堂学习常规不应成为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的枷锁,它应有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局面的形成。二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历史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调控课堂,调整教学节奏,并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提出深度、难度不同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九)优化历史教学艺术
  历史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历史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任何一种教学风格都应当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历史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体现历史教师自身的个性特长。任何一种教学风格的历史教学,都应当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十)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经过历史教学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范型意义的历史教学结构。历史教学模式是历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革传统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体系。根据全市历史教师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构建了以下几种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1情趣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生动的形式,如模拟参观、角色扮演、讲历史故事及运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历史情境;通过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发展。其教学流程为:“激趣——尝试——通晓——升华”。
  2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探索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目标。教师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特别重视为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其教学流程为:“预习了解,大胆质疑——创设情景,引导思考——切入讨论,总结深化”。
  3导学自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动、自主地学习,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其教学流程为:“引导自学——置疑释疑——讲练结合——小结深化”。
  4认知结构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三个结合”: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相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相结合;知识的发现和思维训练策略相结合。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其教学流程为:“了解状况,选择策略——知识联系,形成结构——质疑解惑,拓宽加深——总结深化,强化元认知(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对外部世界的评价及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思的调控)。
  上述4种模式有共同点: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采取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参与历史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
  (十一)优化历史教学的考试和评价
  历史教师要树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建立新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1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加大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权重。
  2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评价应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认识能力、历史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思想行为的变化等方面,要逐渐改变单纯用期末考历史知识为主的书面答卷去评价学生历史成绩优劣的做法。
  3历史学业成绩考核包括: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平时对学习历史的认识态度、历史知识的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认识能力、参加历史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期末考核:全面考核学生对初(高)中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以及历史学科能力的形成情况。
  4历史学科学业成绩的核定。学生的期末历史成绩可由平时考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构成,内容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历史教育活动实践能力三个部分,成绩核定可采取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加简要评语的方式。
  学生的毕业历史成绩考核目前仍用笔试,并采用百分制。
  5改革历史学科的考试方法,逐渐变记忆型考试为能力型考试。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历史学科的期末考试可逐渐实行闭卷和开卷相结合。闭卷部分初中占50%,高中占30%,以考查历史知识为主;开卷部分初中占50%,高中占70%,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主。开卷考试试题的编制,要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情况,难易要适度,但决不能是教科书内容的重复。要在试题中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着重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开卷考试的题型既可以是最佳选择题,也可以是材料分析题,还可以是历史小论文题。初中历史毕业考试和高中历史毕业会考试题,仍实行闭卷考试。但要增加开放性试题,允许考生发挥创新思维,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同样给分,对有创见的,还可以适当加分。
  
  改革历史课程结构,加强活动课、选修课教学
  
  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科必修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历史活动课程的历史选修课程的作用。
  历史学科的活动课,是在历史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中学活动课程大量是综合性的内容,历史的内容主要渗透于学校设置的综合性的活动课程之中。就历史单科的活动课程而言,主要是指组织学生考察历史遗址,参观有关历史教育展览,访问历史见证人,或组织学生担任历史展览、历史遗址的解说员,或组织学生编辑历史小报。历史活动课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课中的主人作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历史选修课主要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历史选修课宜以专题性质的微型选修课为主,这种选修课每门总课时一般可在4~10课时左右。由于课时少,内容的针对性强,易受学生欢迎。
  (本文执笔:龚奇柱、项军、张志勇、黄开红)责任编辑:彭莘
其他文献
由张岂之先生任主编,一些著名高校专家、学者担任分卷主编和编者的《中国历史》(六卷本),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书六卷约240万字,分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宋卷、元明清卷、晚清民国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晚清民国卷》即为其中的第五卷,主编为南开大学历
期刊
1935年1月7日,法国外长赖伐尔与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罗马签署了一系列改善两国关系的协定和文件,统称罗马协定。该协定是在纳粹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缔结的,法国的目的在于通过与意大利接近来强化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同盟体系、孤立纳粹德国;而意大利则是要借机实现其在非洲扩张的野心。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当时非洲惟一保持独立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成了法意秘密交易的牺牲品:法国允许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
期刊
一、试卷呈现的特点    1突出专题性。试卷中第Ⅰ卷9个专题,第Ⅱ卷6个专题,共15个专题。命题更“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对于一个个专题来说,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从这些专题的内部构成看:第Ⅰ卷中除第一个专题里只有两小题外,其他专题中少则3~4个、多则5~6个小题,这种情况跟广东等省大综合卷十分近似。第Ⅱ卷中突出表现在最后两个跨学科的综合题,
期刊
关于俄(苏)与蒙古地区(包括内、外蒙古)的贸易关系,历来为中外学者所重视,并且已有不少成果发表。但就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不少论著对两地贸易关系的分析仅局限在定性的描述上,缺少以统计资料为凭的实证分析,如有的文章仅凭个别年份的贸易数字,就据此得出超出其研究时段的结论,显然,该结论是颇值得商榷的。这种状况也是现在此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有关近代时期蒙
期刊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制定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教材改革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编撰出版了一批新教材。由齐涛主编,顾銮斋、夏继果分卷主编的《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以下简称《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就是高校世界古代史教材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  《教程》的最大特点或价值,首先在于它创立了有别于以往国内同类教材的编撰模式和体例。  几十年来,高校世界古代史教材几乎普遍采用传统的章节式框
期刊
在2001年的文科综合卷中,第38题无论是命题特点,还是考生答题的典型失误,无一不给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以诸多的启示。本文试以江苏等省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江苏省考生的答题为例,就有关内容作一概述和分析。    一、命题方式与特点    1以当前的社会问题立意,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本题以"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为主题,以两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为
期刊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学科愈来愈表现出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群体(终生教育方面)等等的多元化趋势。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层次,探讨适合国情的学科教育学,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于友西等著《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书,就是学者对历史学科教育规律的研究成果之一。这本著作除了具有系统性、理论性、时代性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性。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师和师范院
期刊
"戊戌政变"后幸存下来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于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尽管当时学生不满百人,但却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大学生正式产生。然而在当时,这些大学生全是男生。中国出现女大学生则是二十年之后的事了。而且,女大学生的产生比男大学生的产生要曲折、复杂得多。    一    近代知识妇女群的形成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产生的先决条件。知识妇女群是伴随着近代女学的兴起与发展而形成的。"女子无才便是
期刊
列宁指出,所有民粹主义者固有的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俄国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他给民粹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它"是有关俄国可能发生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学说"。俄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史家尼·别尔嘉耶夫又说:"民粹主义是俄罗斯的特殊现象","民粹主义的思想只能存在于农民、农业国家中"。把这两个命题综合起来,就是只有在落后的农民国度中,才能有民粹主义这种特殊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在落后的农民国度发生这种现象呢?   
期刊
引入新教学理念是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中设计了“先行组织者”。这一设计提高了试题考查考生创新和实践、收集和使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诸能力的效度。    一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奥苏伯尔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①,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先于学习材料呈现的一个引导材料”②。依此类推,选择题中的“先行组织者”是先于试题呈现之前呈现的引导材料,它不属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