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看到南开大学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徐颖果、马红旗主撰),竟不忍释卷,由衷地感谢书作者的潜心钻研,为我国喜爱美国文学的读者奉上这部拓荒性的倾力之作,全面地、系统地展示了美国女性文学发生发展全貌。该书召唤出128名光彩夺目的女性作家,使读者得以穿越时空,与她们进行智性的交流,领略她们独特的风采。该书不但扩大了我国的美国女性文学研究范围,而且给我国的美国女性文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源。
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大声疾呼:“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这声呐喊固然是对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呼应,但更多的是对女性沦为“他者”命运的愤怒控诉,其余音至今仍然回荡不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历史的每个时期仍然会涌现出一批批文思敏捷的空灵女子,以笔代言,在精巧细致的文字中庄严地宣告着她们的存在,形成一股回响不止的、铿锵有力的和声。《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正是以国别为界,构建一个专门记录女性声音的安然之所,它致力于梳理美国女性文学的谱系,尤其是将那些一度湮没不闻的文学女性和她们的作品推介出来,为有志于从事这一方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拓宽了研究的思路。书中还附有每位作家的肖像画或小照,使人对她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无形中拉近了与她们的距离,观之可亲,读之可敬。
为了突出女性文学史的断代不同于传统史书,女性文学的内容也与传统文学的概念有所不同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也正是女性文学一直在边缘徘徊的主要原因,因为历史乃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文学乃是男性定义的文学),作者避免了人为的断代以及定义和分类,以作家的出生年月为顺序,具体分为四章: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该书凸显了美国女性文学史有别于传统美国文学史,从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以往我们所认知的美国文学史,其研究视角的创新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不仅框定了美国女性作家群的主体结构,也为进一步研究美国女性文学史的断代问题和文类划分奠定了基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17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系统挖掘,使得五位曾在美国殖民地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女性得以精彩亮相。第一位是被誉为“美国文学之母”的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这是目前国内学界已经开始关注的一位女诗人。其他四位女性分别是安妮·芬恩奇·康威女士、玛丽·罗兰森、萨拉·肯布林·奈特和伊丽莎白·汉森,这几个名字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她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和留下的文字足以震动人心。康威女士在女性的智慧受到轻视甚至无视的时代勇敢地涉猎哲学,写下了《古今哲学原理》一书,挑战了男性在哲学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其思想和成就亦足以与男性哲学家比肩。玛丽·罗兰森开创了被俘叙事(captivity narrative)这一文学流派,她以亲身经历的被俘经过为蓝本创作的《罗兰森的被俘与被释》是美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女性文学作品,其意义自然不同寻常;伊丽莎白·汉森是另一位同样以被俘叙事而列入书中的17世纪作家,这两位命运跌宕起伏的妇女用文字记录了早期的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展现了在美洲大陆生存的艰辛和危险,但她们并没有将所有的印第安人妖魔化,而是客观地描述了她们所接触到的不同品行的印第安人,此举在当时有利于缓解种族敌对的心理,而在今天更有利于研究者们公允地看待自人清教徒进入美洲大陆后在与土著的相处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萨拉·肯布林·奈特更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她细心地将旅途见闻写在日记中,引发了一股日记文学和旅行记事的热潮,她还被认为是为美国幽默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第一位女性。
《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一书中占据着最大篇幅的是20世纪的美国女性作家和作品。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时间的优势,易于找到相关的材料;其次是20世纪的女性运动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妇女的解放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从事挖掘工作,寻找女性的文学遗产,整理出那些被遗忘的女性作品,另一方面投身创作活动,由此催生了数目可观、质量上乘的作品,丰富了女性的思想文库;最后是随着妇女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她们的写作素材更加丰富,写作范围更加广阔,在性别偏见并未完全消除、两性仍未取得真正平等的现状中主动出击,毅然决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正如徐颖果所言,美国女性文学并不仅仅是关于文学的,还是关于妇女史和妇女文化的,美国女性文学除了对美国主题文学有贡献以外,还对美国人的妇女观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可以说,综观殖民时期到20世纪的美国女性文学不啻于是浏览一幅流动着的生动画卷,我们品味到的是妇女从未放弃的自由诉求,感受到的是社会不断迈向文明、进步、和谐的步伐。
(责任编辑 袁剑)
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大声疾呼:“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这声呐喊固然是对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呼应,但更多的是对女性沦为“他者”命运的愤怒控诉,其余音至今仍然回荡不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历史的每个时期仍然会涌现出一批批文思敏捷的空灵女子,以笔代言,在精巧细致的文字中庄严地宣告着她们的存在,形成一股回响不止的、铿锵有力的和声。《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正是以国别为界,构建一个专门记录女性声音的安然之所,它致力于梳理美国女性文学的谱系,尤其是将那些一度湮没不闻的文学女性和她们的作品推介出来,为有志于从事这一方向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拓宽了研究的思路。书中还附有每位作家的肖像画或小照,使人对她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无形中拉近了与她们的距离,观之可亲,读之可敬。
为了突出女性文学史的断代不同于传统史书,女性文学的内容也与传统文学的概念有所不同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也正是女性文学一直在边缘徘徊的主要原因,因为历史乃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文学乃是男性定义的文学),作者避免了人为的断代以及定义和分类,以作家的出生年月为顺序,具体分为四章: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该书凸显了美国女性文学史有别于传统美国文学史,从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以往我们所认知的美国文学史,其研究视角的创新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不仅框定了美国女性作家群的主体结构,也为进一步研究美国女性文学史的断代问题和文类划分奠定了基础。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17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系统挖掘,使得五位曾在美国殖民地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女性得以精彩亮相。第一位是被誉为“美国文学之母”的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这是目前国内学界已经开始关注的一位女诗人。其他四位女性分别是安妮·芬恩奇·康威女士、玛丽·罗兰森、萨拉·肯布林·奈特和伊丽莎白·汉森,这几个名字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她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和留下的文字足以震动人心。康威女士在女性的智慧受到轻视甚至无视的时代勇敢地涉猎哲学,写下了《古今哲学原理》一书,挑战了男性在哲学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其思想和成就亦足以与男性哲学家比肩。玛丽·罗兰森开创了被俘叙事(captivity narrative)这一文学流派,她以亲身经历的被俘经过为蓝本创作的《罗兰森的被俘与被释》是美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女性文学作品,其意义自然不同寻常;伊丽莎白·汉森是另一位同样以被俘叙事而列入书中的17世纪作家,这两位命运跌宕起伏的妇女用文字记录了早期的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展现了在美洲大陆生存的艰辛和危险,但她们并没有将所有的印第安人妖魔化,而是客观地描述了她们所接触到的不同品行的印第安人,此举在当时有利于缓解种族敌对的心理,而在今天更有利于研究者们公允地看待自人清教徒进入美洲大陆后在与土著的相处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萨拉·肯布林·奈特更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她细心地将旅途见闻写在日记中,引发了一股日记文学和旅行记事的热潮,她还被认为是为美国幽默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第一位女性。
《美国女性文学: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一书中占据着最大篇幅的是20世纪的美国女性作家和作品。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时间的优势,易于找到相关的材料;其次是20世纪的女性运动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妇女的解放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从事挖掘工作,寻找女性的文学遗产,整理出那些被遗忘的女性作品,另一方面投身创作活动,由此催生了数目可观、质量上乘的作品,丰富了女性的思想文库;最后是随着妇女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她们的写作素材更加丰富,写作范围更加广阔,在性别偏见并未完全消除、两性仍未取得真正平等的现状中主动出击,毅然决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正如徐颖果所言,美国女性文学并不仅仅是关于文学的,还是关于妇女史和妇女文化的,美国女性文学除了对美国主题文学有贡献以外,还对美国人的妇女观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可以说,综观殖民时期到20世纪的美国女性文学不啻于是浏览一幅流动着的生动画卷,我们品味到的是妇女从未放弃的自由诉求,感受到的是社会不断迈向文明、进步、和谐的步伐。
(责任编辑 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