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夜色温柔》中悲剧形成的原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夜色温柔》是反映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人生悲剧观的经典之作,它融入了作者本人切身的遭遇。本文认为,小说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迪克个人的性格与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迪克的自我放逐的命运悲剧,并以此来表达悲剧所体现的一种崇高美。
  关键词: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夜色温柔》是F·S·菲茨杰拉德在1934年出版的一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轻有为充满理想的精神病医生——迪克,在进行精神病的病理研究时参与了对富家小姐尼科尔·沃伦的治疗。尼科尔是由于百万富翁的父亲与之乱伦而导致了精神病。在迪克对其的治疗过程中,两人相爱,迪克不顾众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迎娶了尼科尔。在迪克的悉心照顾下,尼科尔一天天地康复。然而,康复后的尼科尔却将迪克抛弃,与无政府主义者汤米·巴尔邦鬼混在一起。迪克在帮助尼科尔康复的过程中身心疲惫,不仅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还导致理想最终破灭。此后在度假时,迪克与好莱坞女演员罗丝·玛丽邂逅并产生爱情,且发生了婚外情。在与尼科尔离婚后,迪克也离开了罗丝,渐渐远离大城市,游走于小镇之间。作品表达的是实现了的未必就是理想,而是一种更大的幻灭和痛苦这一悲剧主题,它不是对当时时代的颂歌,而是一部悲切的哀歌。菲茨杰拉德从人和社会环境、人的美好理想和残酷现实、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反映了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从而造成理想的毁灭。本文认为,《夜色温柔》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命运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一 性格悲剧
   迪克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非常的好。首先,迪克有理想、有追求,想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努力勤奋,刻苦钻研。这些性格中的强有力因素使得他能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迪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战时的维也纳。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迪克不惜挤出时间苦心钻研;其次,迪克也是个才华横溢、天赋极高的才子。“近来在苏黎世所有取得神经病理学学位的人当中,他被认为是最有才华的”。他的著作也被认为是精神病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再次,从迪克与尼科尔的婚姻可看出,迪克非常善良勇敢,且追求独立的人格。他敢于接受尼科尔,敢于接受她的精神错乱,且毫不吝啬地在心灵上帮助她及她周围的人,敢于与她一起承担沉重的精神负担。尽管为尼科尔付出了很多,但这也没成为他心安理得地享受沃伦家族财富的借口,他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的收入来源。正是迪克这种性格中的积极的、正面的特点使他不懈地追求理想,在当时那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中,不断反省自己,主动抗争。
   但是,迪克身上却有着堂吉诃德似的浪漫幻想。他不能将现实与幻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缺乏对自己和对他整个周围环境的正确的判断。他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对尼科尔的悉心的照顾,就能获得整个上流社会的认可而成为他们中真正的一员。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在当时那个一战后的美国,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上层社会的人们并没有把他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而是把他看作自己花钱雇来的家庭医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迪克在迷惘中不知不觉地认同了这样一种成功标准,即金钱和地位的同时获取。他错误地认为,把自己献祭给上流社会女性的所谓“爱情”和婚姻就可以让他的梦想实现。
   迪克的理想是他经过漫长岁月修养而形成的,也是他作为一个高尚、正直、有道德、健康的人的标志。但是,这种理想人格特征和美好品质一旦遭遇到与之不可协调的、残酷、扭曲的现实,就势必莫名其妙地转变成阻碍主体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弱势,导致他偏离理想轨道,进行了错误的选择,逐渐走向沦落、陷入困境。在他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
   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迪克的悲剧虽然说是时代造成的,但这是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的。因为人的所有行动都是由他的性格驱动完成的。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描述的那样,这种人物的性格应具备两方面。悲剧人物既非完人,亦非歹徒,同普通人相当接近、相似。他们有缺陷、错误。性格应当善良,适合人物身份,虽优于常人,但和普通人有相似性,有表现某种类型人物的内在一致性。悲剧主人公并非大善大德、十分公正,而是介于完人和普通人之间的人。悲剧主角有善良品质,令人体验崇高;他们因有和普通人相似的缺陷、错误而落入悲惨结局,才最惊心动魄,可使人推己及人,发生恐惧与怜悯,体味悲壮和借鉴性意义。由此,可解读为:一方面,他必须具备优秀的品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推动他不断前进,奋力抗争;另一方面,他的性格弱点如过于理想,又导致他做出错误的选择,成为其失败的直接原因。他虽做出错误的选择,但却敢于抗争,这正是典型的性格悲剧。
   二 社会悲剧
   1859年5月,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悲剧《济金根》时,提出了悲剧应当表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著名论断。由于迪克的性格中的弱点使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要进入上流社会,然而,他的性格特点却与“爵士乐时代”的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处在这个阶级的权钱势力的压迫之下,他的理想、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和科学理性逻辑,不时与上层阶级中的人发生碰撞。最终,迪克的美好品质、个性、情感和事业在这种冲突中瓦解、失陷了。
   1 上流社会的奢靡物质生活与迪克中产阶级物质财富观的冲突。1919年到1929年这十年,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时期,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可能。然而,迪克不觉得自己属于妻子那个富有阶级的一员,他始终认同自己的中产阶级成员的身份。他有着中产阶级成员的强烈的职业情感,认为工作就是一切,因此他不断地努力工作以保持事业的不断进步。尽管他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但这种微薄的收入使他过着一种清贫却优雅的生活。迪克认为这种苦行僧的生活能使自己在精神上感到不软弱,有自尊。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教育背景和技术倍感骄傲,因此迪克也能在思想方面保持前进,而不至于在无所事事的生活中沉沦。但是在整个上流社会中,迪克的力量却显得那么单薄。他也逐渐变得懒散,越来越奢华,慢慢地偏离了他节俭的中产阶级财富观的价值轨道。
   2 上层社会恶劣人性与迪克道德完善理想之间的冲突。当迪克进入上流社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地感受到上流社会中富人们的人性恶劣和道德的败坏。在治疗尼科尔精神病的过程中,迪克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不分昼夜地照顾她,分担她的精神病痛,自己却日渐背负起沉重的精神负荷。但是随着尼科尔的逐渐恢复,她对迪克的依赖越来越小,看见迪克日趋消沉,她不但不同情,还害怕迪克连累了她。最终完全不顾往日的夫妻情分移情别恋,抛弃了迪克,投入了巴尔邦的怀抱。在与尼科尔的姐姐巴比的初次接触中,迪克就感受到了她的自私、冷漠和精明。巴比根本就没把迪克看成同类人,只把他看成他们雇来的医生,甚至还鼓励尼科尔离开迪克。尼科尔的父亲奸污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导致她精神错乱,而他死前还想着要进天堂,所以要求与尼科尔见面以求得她的原谅和宽恕,完全不顾这会刺激到尼科尔的病。迪克周围的上流社会的阔佬们大都庸俗而粗陋、冷漠而堕落,在欧洲到处游逛,仗着极度的无知和手中的金钱以及他们不配得到的特权,做那些诱惑他们去做的事,而不受任何处罚。他们身上从来没有独立精神、创造才能或坚强意志的生命活力。
   迪克继承了中产阶级传统的道德和良知,他在道德上追求完善,“他时常想,自己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上流社会秩序腐蚀了他,他荒废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勉强自己去尽量符合上流社会的生活标准,把他的善良和温情奉献给那个生活圈子里的其他人,还想以自己的良知、礼貌、勇敢、责任心、全部精力才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治疗富人们的病态,“教富人做人要正派”。但最终,他的理想品质遭到腐蚀;他逐渐沉沦,事业和理想全都荒废。
   3 上流社会人际关系异化与迪克的传统伦理观念之间的冲突。在父亲的道德精神引导和伦理熏陶下,迪克保持着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并追求一种健康安定的家庭生活和情爱伦理关系。这从他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保护和关爱,以及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的优雅自如风度上就可看出来,他是个无可挑剔的好父亲和好朋友。但是在他的交际圈中,坎布恩和邓弗莱是同性恋者,玛丽·诺思和卡罗琳女士是双性恋者,而尼科尔的父亲德弗罗·沃伦先生则与女儿乱伦。正是“爵士乐时代”上流社会中这一系列反常、异化的伦理关系与迪克的传统伦理观的冲突,导致了他从理想主义滑向堕落和颓废。迪克经历的与两个女性角色的感情纠葛既有对她们的痛苦的爱恋,也有对她们的逃避,更有对自身反常伦理欲望的屈服,对上流社会扭曲的伦理关系状况的默认。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他的情感得到了宣泄,但正是这种个人欲求的实现的不顺利,导致了他自身的伦理观念在上流社会扭曲、异化的伦理现实中瓦解了。
   三 命运悲剧
   迪克感情事业的全面失败,可以说是他命运悲剧的最直接表现。从事业上说,在尼科尔的巨大财富面前,迪克的收入显得那么微薄,实际上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而且自己的事业也完全荒废,整日酗酒以至于遭到病人的投诉。从感情上来说,他经历了妻子的背叛后,自己也对社交场所中的女性产生欲望,随意勾引病人的女儿;与罗丝·玛丽发生婚外情。上流社会腐蚀了他,击败了他,却说他生活放荡,不给他生活的空间。迪克最后只好孤独寂寞地离去,游走于家乡不知名的小镇。迪克之所以做出自我放逐的选择,那是因为他认为人只有抛弃过去的经历,才能获得人格中的高贵和尊严,以便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在道德上接近和恢复平静,从而趋近对自己自由意志的把握。迪克的孤独和自我放逐是他的失败,但也给了他奋起抗争和超越的力量,他坚忍地支撑自己日益垮掉的精神,最终选择了从财富与纵乐中从容退出,向上流社会做出了勇敢的抗争,也超越了自身的心灵。迪克自我放逐的悲戚和哀婉笼罩着小说结尾,却隐示着迪克本体生命意志性质的彻底改变,那就是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转变成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由现实的苦难、不幸转化为审美的快乐,从而达到对人生的肯定。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菲茨杰拉德的悲剧性小说《夜色温柔》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迪克,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他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反映了时代的现实。他是在同命运、环境、社会的斗争失败后倒下来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迪克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我们对那个时代应有更深刻的思索。人生不能只有梦想和奋斗的精神,更要有对现实和自身的清醒认识,在此基础上继续奋斗,才能不陷入更大的幻灭和悲哀。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 菲茨杰拉德,巫宁坤、唐建清译:《了不起的盖茨比·夜
  色温柔》,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4] 张勤、熊荣斌:《逃离理想的王国走向本体的回归——评〈夜色温柔〉的悲剧审美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 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版。
   [6]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7] 苏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悲剧意识探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陈雅蜜,女,1981—,江西宜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美文化,工作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文虹,女,1963—,江西萍乡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美文化,工作单位:宜春中学。
其他文献
大木盆和洗衣机在我小的时侯,家里有个大木盆,自从我记事开始,妈妈就一直用它给我洗澡。不光如此,每到星期天,妈妈还用大木盆洗一大盆衣服。冬天,妈妈揉搓、漂洗衣服的手总是
一年四季中,夏、冬两季的气候最容易令皮肤受损。因此,在度过秋季之后,冬季对护肤就需要注意,细心呵护肌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既是“窗户”,应该清澈明媚。所以,首先应该注
8月21日,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在郑州市举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以下简称城市客运分会)理事长张国光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发言中重点提及城市客运
开放性问答题是近年来在新高考中出现的一种试题,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之上,更多的去强调历史事物间的一些纵横联系,更多的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互
氽是将鲜嫩原料投入多量的热(沸)汤(水)中,使其快速成熟的烹调方法。由于所烹制的成菜具有汤多而清鲜,质嫩而爽口的特点,故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汆制菜肴的加热时间较短
为了提供更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在商务旅游服务方面,香港快运航空更是推陈出新,日前特别推出崭新的U-Biz购票服务。全新的U-Biz免费会员服务能满足一切商务旅客需要,提高了航班
近日,由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六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正式揭晓,全省共有98位企业经营管理者荣获第十六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厦门公交集团党委书
人物档案:张华,45岁,现任浦东上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915路班组长。2013年,“张华安全节能创新工作室”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命名首批十家浦东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当年,他获
谁不喜欢自己的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呢?可是有一些正是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在前额、眼角等处却过早地出现了皱纹,怎样消除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的方法:改掉不良习惯。据国外一些
人体要维持正常的脂肪代谢,防止高血脂及动脉硬化,除了服用一些降脂药和加强体育锻炼外,还可通过控制饮食,少吃那些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如各种动物内脏、脂肪、蛋黄、鱼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