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道宗寿昌年间(1095—1101年)铸“寿昌元宝”钱,这也是他在位所铸的最后一个年号钱。“寿昌元宝”小平钱铸量虽不多,但却也有数种版别。此外,还铸有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大钱,存世稀少,较为珍罕。按《辽史·食货志》所载,道宗曾用“寿隆”年号并铸此钱,近见李卫先生《辽金钱币》一书,确有“寿隆通宝”实物图录(直径23.5毫米,穿径6.2毫米,廓厚1.0毫米,重2.55克),当为真品,这在《辽史纪事本末》一书中也见有“寿隆”年号,看来并非像有人所说的辽史误记。“寿隆”之所以改“寿昌”,可能是为避先朝圣宗耶律隆绪“隆”字之讳。另从“寿昌贰年”纪年钱还可知,“寿隆”年号使用未超过一年即改“寿昌”。
笔者有幸持有一枚“寿昌通宝”银质大钱,当属珍罕之物。该钱直径38毫米,廓厚2.9毫米,穿径8.5毫米,重27克,右旋读,钱文辽风浓郁,包浆古旧自然,为传世品,似非后人所为。据笔者所见,众钱币图录均无“通宝”之称,但是,辽在同一朝代既铸“元宝”,又铸“通宝”也并非没有,据手中掌握的实物及相关资料所载,从“神册”起已有所见,后到“太平”、“清宁”更为不鲜。辽(契丹)铸银钱尤其银质大钱更不少见,可以说辽在铸铜钱时多铸有同版式的银钱,甚至还有金钱。笔者手中就有数枚辽银质年号钱和纪年钱。辽当时银矿分布很广,见记载的就有五大银矿区,并以泽州陷河(今河北省平泉县内瀑河)为最。再加之宋、西夏每年都有贡银,据史载,“澶渊之盟”(1004年)之后,宋每年输辽银十万两,可以说辽是一个富银的国度。从出土情况看,辽银币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辽铸银钱也就不足为奇。但这些银钱(包括金钱)主要不是为了流通,而是多作为权贵们显赫与富有的象征。契丹人信奉萨满教,“事死如生”是他们的信条,死了也要炫耀其身份,这些钱大多又被埋入坟墓。因此,有些大钱包括纪年钱就不能称之为专为王公贵族们特铸的冥币。有的还仅从钱文“宝”字从“穴”来判定其为冥币,其实辽钱有不少是多笔省笔字,最早如辽太祖时的“天赞通宝”,也有多种版别,有的宝字即从“穴”。辽不少纪年大钱(含银钱),如“神册二年”、“咸雍十年”、“大康六年”、“大康七年”、“清宁二年”及“寿昌贰年”等,包括这类“寿昌通宝”大银钱(类折五),都应属纪念币性质,并为权贵所重。
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7年,是继圣宗之后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但他却远逊于圣宗及萧太后。在他继位之初的十年,还能勤于朝政,劝农(牧)兴学,发展经济,但到后来,由于宫廷内部长期无休止的争斗,生活奢糜,国力日衰。道宗一生崇佛,大兴土木,广建寺宇,迎奉佛骨,饮食僧尼,不时举行佛事活动。他还崇尚儒术,这些都并未改变他的昏庸腐朽与暴戾本性,到晚年更加昏聩好色,无心过问朝政。道宗朝末期物价腾贵,再无“斗粟六钱”之说。实际上辽国之亡始于道宗,天祚帝只是结局而已。
这里顺便说明的是,在辽国境地还经常发现有他国如宋、西夏等国银钱,除少量仿铸(有辽风)之外,多为原铸。除纳贡之外,据说辽在灭北宋时,还掠走了数以万计和十万计的大量金银钱,西夏在道宗朝尚有联姻关系,也经常向辽求援纳贡。所有这些到后来都流入社会或窖藏,或传世,或掩埋于地下。
上有不妥之处,望泉友、专家指正。
笔者有幸持有一枚“寿昌通宝”银质大钱,当属珍罕之物。该钱直径38毫米,廓厚2.9毫米,穿径8.5毫米,重27克,右旋读,钱文辽风浓郁,包浆古旧自然,为传世品,似非后人所为。据笔者所见,众钱币图录均无“通宝”之称,但是,辽在同一朝代既铸“元宝”,又铸“通宝”也并非没有,据手中掌握的实物及相关资料所载,从“神册”起已有所见,后到“太平”、“清宁”更为不鲜。辽(契丹)铸银钱尤其银质大钱更不少见,可以说辽在铸铜钱时多铸有同版式的银钱,甚至还有金钱。笔者手中就有数枚辽银质年号钱和纪年钱。辽当时银矿分布很广,见记载的就有五大银矿区,并以泽州陷河(今河北省平泉县内瀑河)为最。再加之宋、西夏每年都有贡银,据史载,“澶渊之盟”(1004年)之后,宋每年输辽银十万两,可以说辽是一个富银的国度。从出土情况看,辽银币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辽铸银钱也就不足为奇。但这些银钱(包括金钱)主要不是为了流通,而是多作为权贵们显赫与富有的象征。契丹人信奉萨满教,“事死如生”是他们的信条,死了也要炫耀其身份,这些钱大多又被埋入坟墓。因此,有些大钱包括纪年钱就不能称之为专为王公贵族们特铸的冥币。有的还仅从钱文“宝”字从“穴”来判定其为冥币,其实辽钱有不少是多笔省笔字,最早如辽太祖时的“天赞通宝”,也有多种版别,有的宝字即从“穴”。辽不少纪年大钱(含银钱),如“神册二年”、“咸雍十年”、“大康六年”、“大康七年”、“清宁二年”及“寿昌贰年”等,包括这类“寿昌通宝”大银钱(类折五),都应属纪念币性质,并为权贵所重。
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7年,是继圣宗之后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但他却远逊于圣宗及萧太后。在他继位之初的十年,还能勤于朝政,劝农(牧)兴学,发展经济,但到后来,由于宫廷内部长期无休止的争斗,生活奢糜,国力日衰。道宗一生崇佛,大兴土木,广建寺宇,迎奉佛骨,饮食僧尼,不时举行佛事活动。他还崇尚儒术,这些都并未改变他的昏庸腐朽与暴戾本性,到晚年更加昏聩好色,无心过问朝政。道宗朝末期物价腾贵,再无“斗粟六钱”之说。实际上辽国之亡始于道宗,天祚帝只是结局而已。
这里顺便说明的是,在辽国境地还经常发现有他国如宋、西夏等国银钱,除少量仿铸(有辽风)之外,多为原铸。除纳贡之外,据说辽在灭北宋时,还掠走了数以万计和十万计的大量金银钱,西夏在道宗朝尚有联姻关系,也经常向辽求援纳贡。所有这些到后来都流入社会或窖藏,或传世,或掩埋于地下。
上有不妥之处,望泉友、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