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现代职业教育發展背景下高校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教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较差、创新意识较弱、教师薪酬结构难以激发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等问题,提出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校企合作构建教师交流平台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双师型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106-02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已从早期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原动力,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院校教改的不断深化,如何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的研究重点。提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成为评价教师的新标准。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完善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表现,而且关系到职业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本文拟分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
目前学界对“双师型”教师尚未有标准化的定义,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教师”职业称号后,还需要获得另一职业技术职称认定,即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教学能力,而且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既可满足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要求,又具备向学生传递职业文化精神的能力。同时,能够在育人过程中,结合高校办学特色,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具有敏锐的行业风险感知力,能够及时掌握当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感知市场热门行业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案。三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教学中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向其他教师虚心请教。四是具备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当面对教育新理念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包括主动学习新技术、自主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教育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应可娴熟地使用计算机等多种教学设备,履行教师的职责,适应社会最新发展趋势;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可在工作岗位中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高校教学需求;等等。
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在综合素质层面还是在技能方面,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情况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为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尽管已经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但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教师在入职校内教师岗位前,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考核,只有完成规定指标才能到校入职,但是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多,高职院校急需教师,有的高职院校淡化了对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差,教学中创新意识较弱。
三是教师薪酬结构较为单一,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与工龄工资构成,激励性不足,导致教师缺少教学激情,缺少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动力,难以激发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学术能力与教学能力,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讲述、演示方式为主,再通过作业、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加以巩固,容易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无疑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打下基础。
第一,教师应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认识,转换传统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应将自己放在教学“引导者”的位置上,认识到教师授课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地位区分,而是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以此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动向,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
第二,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势,不断为学生学习创造机会,以教师的综合能力带动学生学习。在教学效果评价中,要从学生的进步空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衡量学生,在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
第三,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就业市场风险观察能力,对学生专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敏感度,时刻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动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深入探索专业实践中的知识技巧。
(二)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对传统的教师队伍培训路径进行优化调整,拓宽不同教师群体的培训渠道,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要求在校任职教师参与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第三方资格认证机构参与其自身专业的认证,考取注册执业证书。在完成技能考核任务后,教师可利用课下或寒暑假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提高自身服务社会能力。
第二,组织教师参与等级培训,例如一级、二级职业资格等培训,保留教师在校编制与教育岗位,鼓励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项目设计工作,切实地提高专业能力,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教师的主动参与情况可列入教师等级评选中,同时适当放宽对专业教师的管理,取消传统的打卡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每年指派2~3名教师到外校交流学习,获取其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 (三)校企合作构建教师交流平台
基于上述为教师提供的挂职锻炼方法,以下将在协同创新视域下引入校企合作教育制度,在校园内构建教师教学资源交流平台,以校内互联网为载体,以教学实际需求为中心,按照B/S框架结构,建立完善的教师学习与交流平台,解决教师沟通交流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教师交流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的挂职实践工作环境,校企双方整合教育资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市场数据,提升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的认知。为了切实地调动在职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让企业相关管理者参与到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如结合不同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教师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并将规划表上传至校园交流平台,教师在平台内与企业进行直接对接,并引入企业的设计类项目。引入企业的设计类项目后,专业教师可全程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并将设计结果上传至交流平台,由企业为教师成果统一打分,一方面为企业项目的设计提供多种设计思路,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需求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卫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趋势与策略——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8年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
[2]朱文,贾轲轲,茅锐.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区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昆明市C区的追踪调查为个案[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1).
[3]朱斌,毛振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3)[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1).
[4]曹晔.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19(4).
[5]李廷洲,吴晶,王秋华.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师政策的变迁历程、主要特征与发展前瞻——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的文本计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1).
[6]黄露,宋立丹,崔炜.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热点与演进——基于中国知网1990—2017年核心期刊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
[7]陈卫亚.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趋势与策略——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8年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覃妮妮(1983— ),女,仫佬族,广西罗城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宋伟奇(1976— ),男,汉族,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网络工程管理。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双师型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106-02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已从早期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原动力,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院校教改的不断深化,如何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的研究重点。提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成为评价教师的新标准。从社会宏观角度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完善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表现,而且关系到职业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本文拟分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
目前学界对“双师型”教师尚未有标准化的定义,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教师”职业称号后,还需要获得另一职业技术职称认定,即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教学能力,而且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既可满足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要求,又具备向学生传递职业文化精神的能力。同时,能够在育人过程中,结合高校办学特色,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具有敏锐的行业风险感知力,能够及时掌握当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感知市场热门行业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案。三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教学中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向其他教师虚心请教。四是具备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当面对教育新理念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包括主动学习新技术、自主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教育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应可娴熟地使用计算机等多种教学设备,履行教师的职责,适应社会最新发展趋势;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可在工作岗位中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高校教学需求;等等。
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在综合素质层面还是在技能方面,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情况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为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尽管已经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但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教师在入职校内教师岗位前,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考核,只有完成规定指标才能到校入职,但是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多,高职院校急需教师,有的高职院校淡化了对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差,教学中创新意识较弱。
三是教师薪酬结构较为单一,通常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与工龄工资构成,激励性不足,导致教师缺少教学激情,缺少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动力,难以激发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学术能力与教学能力,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讲述、演示方式为主,再通过作业、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加以巩固,容易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无疑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打下基础。
第一,教师应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认识,转换传统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应将自己放在教学“引导者”的位置上,认识到教师授课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地位区分,而是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以此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动向,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
第二,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势,不断为学生学习创造机会,以教师的综合能力带动学生学习。在教学效果评价中,要从学生的进步空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衡量学生,在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
第三,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就业市场风险观察能力,对学生专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敏感度,时刻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动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深入探索专业实践中的知识技巧。
(二)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对传统的教师队伍培训路径进行优化调整,拓宽不同教师群体的培训渠道,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第一,要求在校任职教师参与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第三方资格认证机构参与其自身专业的认证,考取注册执业证书。在完成技能考核任务后,教师可利用课下或寒暑假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提高自身服务社会能力。
第二,组织教师参与等级培训,例如一级、二级职业资格等培训,保留教师在校编制与教育岗位,鼓励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项目设计工作,切实地提高专业能力,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教师的主动参与情况可列入教师等级评选中,同时适当放宽对专业教师的管理,取消传统的打卡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每年指派2~3名教师到外校交流学习,获取其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 (三)校企合作构建教师交流平台
基于上述为教师提供的挂职锻炼方法,以下将在协同创新视域下引入校企合作教育制度,在校园内构建教师教学资源交流平台,以校内互联网为载体,以教学实际需求为中心,按照B/S框架结构,建立完善的教师学习与交流平台,解决教师沟通交流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教师交流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企业为高校教师提供的挂职实践工作环境,校企双方整合教育资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市场数据,提升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的认知。为了切实地调动在职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让企业相关管理者参与到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如结合不同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教师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并将规划表上传至校园交流平台,教师在平台内与企业进行直接对接,并引入企业的设计类项目。引入企业的设计类项目后,专业教师可全程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并将设计结果上传至交流平台,由企业为教师成果统一打分,一方面为企业项目的设计提供多种设计思路,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需求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卫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趋势与策略——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8年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
[2]朱文,贾轲轲,茅锐.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区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昆明市C区的追踪调查为个案[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1).
[3]朱斌,毛振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3)[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1).
[4]曹晔.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J].江苏教育,2019(4).
[5]李廷洲,吴晶,王秋华.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师政策的变迁历程、主要特征与发展前瞻——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的文本计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1).
[6]黄露,宋立丹,崔炜.我国“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热点与演进——基于中国知网1990—2017年核心期刊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
[7]陈卫亚.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趋势与策略——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8年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覃妮妮(1983— ),女,仫佬族,广西罗城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宋伟奇(1976— ),男,汉族,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网络工程管理。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