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在公开课中,精美的课件展示,以生活情景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带领孩子们探索,整节课大气自然。让生活回归课堂,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教育改革的进步体现。数学学习也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去探究数学的奥秘。针对自身实际教学,就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教育;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83-0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其实和新课标中的“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也让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更大的依托,逐渐使自己的数学课堂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过渡到“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孩子学习体验”的新型互动式课堂,从生活中提炼信息,在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数学探索模式。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理念谈点自己的看法。
案例1:课题:《算24点》
这一课是实践活动课,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孩子们都喜欢玩,而且扑克牌就是生活中的物品,何不让孩子们带到学校来呢?于是,笔者在“学具准备”这一环节中就提前让孩子们每人准备A-10共十张牌,课前摆放在桌子上。(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扑克牌吗?生:喜欢。师:你能说说扑克牌都有哪些玩法?生1:可以拔乌龟,还可以诈金花。生2:我知道,可以斗地主。师:诈金花和斗地主是大人们玩的游戏,我们同学们可不能玩哦。生:还可以玩小猫钓鱼等。师:没错,扑克确实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在生活中可以放松娱乐自己,其实,除了生活中的玩法,数学中也有一些玩法?生:我知道,是算24点。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扑克问题。(板书:算24点)
上面的教学实录,先从生活中的扑克入手,让孩子们拿出扑克牌,很明显他们兴致很高,跃跃欲试。改变传统的情景引入模式,从扑克牌着手,试着从生活中的扑克牌逐渐引出数学中的数字计算24点,过渡自然又不显得突兀,从而很轻松地就引入了课题。
案例2:课题:《认识千米》
在开始备课时,笔者就思考了一个问题:这节课要不要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呢?以往是在课件中感受千米的长,通过与米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初步体验千米的含义。然而这种所谓的对“千米”的体验感受,还是不真实的。生活中的“千米”与图片中“千米”相比,更具有指向性,讓孩子们先量一量,再走一走,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于是,笔者在上课时就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先量出100米,再让他们都走一走,互相说说走完100米的感受;接着,继续让孩子们走一走400米的操场,说说和100米相比又有什么感受;笔者继续追问,1000米还剩多少米?需要走几圈呢?和你喜欢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就是这样的设计,把孩子们从书本知识中解放出来,带着他们进入生活中的操场,亲身感受1000米的长度,这样的教学,才有最深刻的体验。
案例3:《认识时钟》
课堂实录:(课件出示:笔者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等动物形象情境导入。)周六羊村学校要组织秋游,大家都说好了早上8时到杨村门口集合。(出示8时整),懒羊羊要出门时,一看钟面已经要到这个时间了,出示钟面(8时差一点)。师:如果懒羊羊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生1:快点,快点,快8点了。生2:懒羊羊快点,马上8点了,快要迟到了!当懒羊羊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时,一看时间,已经这个时间了(8时过一点)师:如果你是懒羊羊,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生1:如果我是懒羊羊,我会想,“哎呀,不得了,已经过了8时了。”生2:差点就赶不上了。师:那么8时过了很多吗?生:没有,只是过了一点点,不然车子要开走了,我觉得懒羊羊以后出门可要早点了。师:那你生活中也有像懒羊羊迟到的现象吗?师追问:刚才的这个小故事,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超过8时一点点的情况,还让我们从懒羊羊身上学到了什么?生1:从懒羊羊身上,我知道了做事情要准时,不能迟到。生2:生活中不能超过要求的时间,不然会迟到。生3:我们不能学懒羊羊,因为他很懒,而且还迟到了。(孩子们质朴的回答,逐渐让他们了解了生活中时间准时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迟到,其实,如果在有趣的课堂情境中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认识自己的迟到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认识到做事要准时,要做勤劳守时的人。
其实,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过程的积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笔者想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教育;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83-0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其实和新课标中的“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也让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更大的依托,逐渐使自己的数学课堂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过渡到“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孩子学习体验”的新型互动式课堂,从生活中提炼信息,在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数学探索模式。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理念谈点自己的看法。
案例1:课题:《算24点》
这一课是实践活动课,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孩子们都喜欢玩,而且扑克牌就是生活中的物品,何不让孩子们带到学校来呢?于是,笔者在“学具准备”这一环节中就提前让孩子们每人准备A-10共十张牌,课前摆放在桌子上。(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扑克牌吗?生:喜欢。师:你能说说扑克牌都有哪些玩法?生1:可以拔乌龟,还可以诈金花。生2:我知道,可以斗地主。师:诈金花和斗地主是大人们玩的游戏,我们同学们可不能玩哦。生:还可以玩小猫钓鱼等。师:没错,扑克确实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在生活中可以放松娱乐自己,其实,除了生活中的玩法,数学中也有一些玩法?生:我知道,是算24点。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扑克问题。(板书:算24点)
上面的教学实录,先从生活中的扑克入手,让孩子们拿出扑克牌,很明显他们兴致很高,跃跃欲试。改变传统的情景引入模式,从扑克牌着手,试着从生活中的扑克牌逐渐引出数学中的数字计算24点,过渡自然又不显得突兀,从而很轻松地就引入了课题。
案例2:课题:《认识千米》
在开始备课时,笔者就思考了一个问题:这节课要不要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呢?以往是在课件中感受千米的长,通过与米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初步体验千米的含义。然而这种所谓的对“千米”的体验感受,还是不真实的。生活中的“千米”与图片中“千米”相比,更具有指向性,讓孩子们先量一量,再走一走,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于是,笔者在上课时就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先量出100米,再让他们都走一走,互相说说走完100米的感受;接着,继续让孩子们走一走400米的操场,说说和100米相比又有什么感受;笔者继续追问,1000米还剩多少米?需要走几圈呢?和你喜欢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就是这样的设计,把孩子们从书本知识中解放出来,带着他们进入生活中的操场,亲身感受1000米的长度,这样的教学,才有最深刻的体验。
案例3:《认识时钟》
课堂实录:(课件出示:笔者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等动物形象情境导入。)周六羊村学校要组织秋游,大家都说好了早上8时到杨村门口集合。(出示8时整),懒羊羊要出门时,一看钟面已经要到这个时间了,出示钟面(8时差一点)。师:如果懒羊羊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生1:快点,快点,快8点了。生2:懒羊羊快点,马上8点了,快要迟到了!当懒羊羊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时,一看时间,已经这个时间了(8时过一点)师:如果你是懒羊羊,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生1:如果我是懒羊羊,我会想,“哎呀,不得了,已经过了8时了。”生2:差点就赶不上了。师:那么8时过了很多吗?生:没有,只是过了一点点,不然车子要开走了,我觉得懒羊羊以后出门可要早点了。师:那你生活中也有像懒羊羊迟到的现象吗?师追问:刚才的这个小故事,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超过8时一点点的情况,还让我们从懒羊羊身上学到了什么?生1:从懒羊羊身上,我知道了做事情要准时,不能迟到。生2:生活中不能超过要求的时间,不然会迟到。生3:我们不能学懒羊羊,因为他很懒,而且还迟到了。(孩子们质朴的回答,逐渐让他们了解了生活中时间准时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迟到,其实,如果在有趣的课堂情境中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认识自己的迟到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认识到做事要准时,要做勤劳守时的人。
其实,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过程的积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笔者想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