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诗歌的意象结构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理解诗歌,离不开诗的意象。所谓诗歌的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 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余光中《论意象》)心理学认为意象是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依据我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意象的具体含义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为“人心营构之象”,即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性的有机统一;第二,意象指艺术形象,特别是在明清的文艺理论中,普遍被采用来评论诗歌、绘画和书法创作;第三,以意象指自然景象的形象。诗是由意象组成的,意象是诗的元件、基础和构架。诗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
  意象进入诗以某种手段组合起来时,使诗的表层呈现出具有一定审美意蕴的有序的结构形态。意象结构就是情感结构有序的物化形态。从意象结构与审美情感关系的角度,可把诗歌的意象结构分为几种样式。
  
  一、并列式意象组合
  
  并列式意象组合艺术,在诗歌中较为普遍,即用同一空间或同一逻辑起点的两个以上的意象作平行组合,意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若干个别意象只是作为一幅完整画面的局部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置的、铺陈的、互补的。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略),诗人辞官归隐,回到田园生活,心情愉悦。诗人要表达归隐超脱情怀,诗的意蕴既要凝练又要深刻。那么它就不是某个孤立意象所能承载的。因此,诗人选取了系列意象作为“愉悦”的情感载体。“榆柳”、“桃李”、“烟”、“狗吠”、“鸡鸣”,创造了分外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把田园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是对官场的彻底否定。诗中这一系列意象并不借语法逻辑而直接并置、拼合。其所产生的新的意象结构所具有的美学价值,超越了诸意象之和,构筑起意味不尽的意象世界。从而使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得以表达,使诗的语言更为凝练,更为健满有力。
  
  二、叠加式意象组合
  
  诗歌中也会看到不同的形象承载的是同样的情感意念。诗人用不同形式的语言外壳对某一意象进行累加,或者说是对同一情感意念反复进行强调。对于抒情明理事力求急切透辟的散曲而言,这种意象结构无疑能把曲中要表达的感情强调得尤为突出。如周文质的[正宫·叨叨令]《失题》:
  呜呀呀寒雁空中叫,扑冬冬禁鼓楼头报,淅零零疏雨窗间哨,古丁当铁马檐前闹。睡不着也末哥,睡不着也末哥,纵然有梦还惊觉。
  曲中的四种自然声响:寒雁叫、禁鼓报、疏雨哨、铁马闹,无一例外透露的都是诗人的“愁”。全曲即由这些表现愁绪的相同意象叠合而成。
  
  三、递进式意象组合
  
  所谓递进式意象组合,指循着诗人情感流动的曲线,采取顺移推进的手法来采撷形象,构造意象,表现出一种层次的嬗递,常常带有叙述性甚至情节性的特点。如韩愈的《苦寒》一诗,前面刻画苦寒本已穷形尽相,最后还以麻雀的心愿描写苦寒难捱:“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燖。”麻雀受冻不堪,宁愿被弹射而死,因为死了,便可以被汤煮火烤而暖和。递进至此,夸张至极,想象至奇,令人叹绝。
  乔吉的[双调·水仙花]《寻梅》也是递进式意象组合的杰作: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全曲写的是诗人“寻梅”的经过,使人可窥见作者的情感:自己的人格与梅一样高洁绝俗。 遗世独立,可谓傲骨,但又郁郁不得志!“两履霜”乃风尘之苦的形象描绘;“孤山”是指宋代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的隐居之地,以林逋自喻;“笛凄”象征从追求高洁美好的梦境中回到现实后的忧伤之极。“淡月昏黄”则是巧妙暗用林逋《梅花》诗中“暗香浮动黄昏”一句写尽咏梅之意,更把自己的失意心情与梅花的凄清动人融为一体,构造出一种悠然不尽的意境。这一系列意象的呈现是循着“寻梅不见—随风寻梅—醉赏傲梅—酒醒伤怀”的时间过程层层递进的。
  递进式意象组合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时间上没有明显的承续关系,但却有情感逻辑上的承续关系。
  
  四、跳跃式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歌在时空结构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现实和空间进行“超越”。诗人的意念在掌控着意象化的时空。一首诗歌可以根据诗人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其生发的某种意念和意念的流动,将不同时空的景象汇集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古典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梦幻、此地与彼地等不同时空界域的景观汇融于一诗的作品。
  跳跃式意象组合便是建立在诗歌“超越”性的基础上,构成诗中意象的跳跃式组合,以意象间的张力,造成情感的空间幅度。请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凭借想象描写边地的浴血战斗。一面黑云压城,一面甲光向日,时而角声满天,时而鼓声不起,诗中抒写跌宕起伏,跳跃自如;黑云、紫塞、红旗,交相辉映。全诗并不局限在一个定点的或是静止的现实时空选取意象,其意象与意象的组接是跳跃的,非承续的,由此所构造的是一个多元的延伸的“时空”,但是这个“时空”又没有跨越诗人的情感空间。相反的,时空的错综变化,不用时空意象间的引力,更加拓展了情感的空间幅度,使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厚。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社戏》这篇文章时,我以课文的最后一段为“钥匙”,通过有效提问,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在文末说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教育事业的鼻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门徒三千,他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不同特长的人才。“因材施教”古训传承至今,仍具现代教育特色。我执教语文十载有余,把先贤的“因材施教”渗透进教学过程,不仅增添了教学魅力,而且让我尽享教学成功的乐趣。然而,新学期第一堂课上的一个“插曲”,或者说是一次课堂失误,使我对“因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其中,读包括阅读和朗读。朗读能够促进初中学生语感的建立和提高。朗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反复品味作品内涵、理解词语的内在意义和感情色彩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由此可见,重视朗读训练,不是浪费学生时间的行为,而是回归教学本位的
小宇是一名校园小记者,此次负责采访青少年绘画大赛的四名得奖者平平、冉冉、洋洋和兵兵。小宇并不认识四人,只知道平平和冉冉是兄弟,洋洋和兵兵是兄弟。首先,小宇要搞清楚他们四人分别擅长作什么画,才能顺利进行采访。  关于自己所擅长的画作,四个人进行了如下描述——  ①正在画国画的少年说:“画油画的少年是洋洋。”  ②坐在油画面前的少年说:“画水彩画的少年是兵兵。”  ③画水彩画的少年说:“画水粉画的少年
一、要点聚焦    [重点、难点、考点]  近年来,在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常见考查重点难点如下:  ①明确说明对象;②把握说明特征;③明确事理的因果关系;④辨析说明顺序;⑤辨析说明方法,明确方法作用;⑥品析说明语言;⑦联系文本生活,运用科学原理,领会科学精神。    [误区警示]  在中考说明文阅读解题中,考生由于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理解不够深入、答题不够规范等因素,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课前做编剧,课内做导演兼剧务。怎样把45分钟的戏演得精彩有效,这是让每一位老师都煞费苦心的。  合作探究是颇为有效的课堂形式,但如何找到一个“点”,一个能达到引发有效讨论的激活点,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分析《祝福》这一课时,无意间发现教材第23页中,范曾大师的一幅插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我决定用这个“点”来打开这一课时的合作探究之门。
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近的教师,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教导,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呢?在我看来,关键是处理好师生关系。    一、为人师表,魅力感染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我们的对象是成长中可塑性极大的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甚至其一生。为此我们要时时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但是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成为调节课堂气氛,赢得评课教师喝彩的手段。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就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介绍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小组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学生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什么是好的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的责任不但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在于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