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幸福校园背景下的微偏生教育探索》中期报告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简介
  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各种各样原因,轻微偏离正常轨道的学生(以下简称为“微偏生”)往往成了影响建设和谐幸福校园的关键因素。从长远来看,这些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也很大可能是影响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怎样结合家庭教育,对这些稍微偏离正常轨道的学生进行拨“乱”返正,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呢?由此,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幸福校园背景下的微偏生教育探索》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 重点以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为主要目标,通过统筹兼顾,着重“微偏生”教育,对构建和谐幸福校园进行实践性探索,逐步形成构建和谐幸福校园的理念,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微偏生”形成的规律和解决途径。
  2. 探求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家校关系和谐的方法和途径。
  3. 探求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在评价手段、评价对象、评价类别上体现“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
  4. 以家长学校带动家庭教育的开展,发挥学校的桥梁作用,以此来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
  5. 最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德育的教育格局。
  (二)研究内容
  1. 成立学校观察团,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深化研究
  成立观察团,对“微偏生”家庭环境、成员、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找出“微偏生”形成的外在因素并找出解决途径,建立与“微偏生”监护人长期联系的枢纽,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学校要确立以各班为单位的教师例会制度、教师集体德育研修制度、任课教师进行德育渗透制度,班主任负责召集会议,通过常规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各种有机整合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化教育。它向学生进行的主要是普遍教育,解决的是共性问题,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它与家庭的教育相比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具有随意性、不规范性。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做人”,直到知道如何“生存”这一重要的系统工程,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进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一是学校家庭联合实施“忠、孝、雅、诚”四字工程;二是在家庭推荐“三个三”(三表:家教计划表、家教课程辅导表、家教作息时间表;三室:图书室、活动室、对话平台室;三奖:思想奖、学习奖、成果奖)家教经验。
  3. 学校和谐幸福校园评价体系的深化研究
  和谐幸福校园不仅仅是“歌舞升平”,还应尊重人的特异性,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健康向上的原则下百花齐放,学校德育既要科学规范,更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使人与人之间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校园有融洽氛围,大家能互帮互助、同心协力、以诚待人、相互信任、共创发展。具体表现为能不断调动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充满友情、亲情;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积极发展的和谐幸福校园。
  4. 德育环境的研究
  (1)学校德育环境的研究: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
  统一教师的认识,实现全员育人,也是学校德育的常规工作。重点是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作为德育协调者和主持人的角度,通过健全各种常规制度,促进所有教师共同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要确立以班为单位的教师例会制度、教师集体德育研修制度、任课教师进行德育渗透制度,班主任负责召集会议,通过常规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
  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重点是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2)家庭德育环境的研究:家校合作沟通,提升系统影响
  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的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家校合作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 2=0”的局面。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3)社区德育环境的研究:系统规划,品格影响
  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三)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的几种方法更为实用。
  1. 文献研究法
  我们借鉴西欧《超级保姆》并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天才班主任的绝招》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研究资料为依据,对课题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研究。
  2. 行动研究法
  成立观察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积累个案,反思教育方法和技术可行性,从中总结规律。   3. 调查分析法
  重点针对“微偏生”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观察分析,加强与其家庭监护人联系与接触,对家长家庭教育所出现问题进行规范化指导,并对学生在实验前、后、中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实现学校和谐德育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
  三、课题实施情况
  我们在课题实施以来,确定了研究策略和路线后,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如下:
  四、研究结果和发现
  通过前中期大量研究探讨,我们找到各类型的“微偏生”转化方法并成功转化了一些“微偏生”并得出一些结论,总结如下:
  1. 针对不同的“微偏生”,日常生活中监护人及其他监护人采取详细具体的教育转化计划比以前常规的教育效果显著。
  如:低年级蔡同学,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反映其上课好动,爱讲话,不遵守纪律,行为习惯失当。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和对他观察,发现其聪明、反应快,学习接受能力强,但自我控制力差,不能跟同学好好相处,喜欢看动画片。其上课不遵守纪律主要原是(1)家长对其行为没严格要求,对其比较溺爱,导致其以自我为中心,没意识到其行为不适当(2)不良行为往往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
  在家长配合下,我们对其教育制定以下计划。我们对该生的行为制定奖罚打分表,基础分为十分,每得到三分,则可以在星期六、日多看十分钟动画片,反之则少看十分钟动画片。其家长在每天睡觉前要跟该生进行打分,严格执行,其打分细则表如下:
  加减分细则
  1. 上、下午听课认真各加1分
  2. 能在听到闹钟响后五分钟内起床加1分,超过10分钟起床则减1分
  3. 能在大、小便后冲水,洗手。回家后、饭前能先洗手,一天加一分,以上超过两次没做到扣1分
  4. 能记作业加1分
  5. 能主动交作业加1分
  6. 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背书包、自己拿衣服穿上等)加1分
  7. 见了人能有礼貌地叫人加1分
  8. 能主动要求洗澡加2分,妈妈叫了超过2分钟没来洗澡扣1分,马上来加1分
  9. 做危险动作一次扣2分,楼梯上、马路上玩耍一次扣2分
  在其父母坚持一个月后,蔡志斌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纪律性有了很大提高,跟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明显改善。
  2. 年龄与“微偏”行为的纠正时间成正比,“微偏”行为形成的时间与纠正时间成正比。在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行为转化时间比高年级学生转化时间要明显短,低年级学生在转化后行为不易出现反复,更为稳定。
  3. 家长配合程度越高,“微偏”行为纠正越快。
  人之初,如玉璞,小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有什么样的品性,主要取决于家长如何去雕琢,要培养出一个品行良好的孩子,家长首先得有正确的育儿观,有一句话被大众所认同,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而且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只有家长有正确的育儿观,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好的子女,如果家长不能好好配合学校的教育,那么学校教育将是苍白无力的。
  4.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我们跟家长配合用规则和惩奖结合就能收到明显效果。但高年级的学生除以上方法外,还得对其晓之以“理”,“理”入了心,其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转变。学校还组织大量活动去转化学生,如:开展“朝阳读书活动”、“主题班会、团队会”、“参观活动”、“志愿者活动”、“各类特长类竞赛活动”、“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等团体活动”等,在构建德智体和谐发展体系,形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的背景下,遵循因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使每位“微偏生”都能找到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从而以长补短、以良导差,通过外部因素促进“微偏生”内因的自主转变。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和谐之星评比活动”、“和谐班级评比活动”、“学生德育百分评比活动”等。以规章制度规范微偏生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班级核心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初三级淼权同学,其家庭背景其特点如下: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没有学习兴趣,无理想,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特别是在原学校逃课上网,甚至晚上偷溜出校园去网吧上网,被原学校记过处分,因此,在初二时转学到我班就读没有良好的班集体荣誉感,同学间相处缺少友爱,爱抢话出语伤人。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
  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凡是淼权同学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当我们了解到他早已配备手机、电脑,我当即建议家长代淼权同学保管手机,严格执行学校非学习用品不得进入校园的规定;而电脑也只在节假日适当提供使用,并请家长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及上网内容。
  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由于他家离我校距离不远(约3公里)不再让其在校住宿,每天中午回家吃饭,严格控制其每天放学后的到家时间。特别是下午放学若未准时到家,家长马上与老师联系,共同追踪其去向。
  (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们发现淼权同学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我们让其老师在课堂中,经常为淼权同学提供表现机会,特意找一些比较基础且估计他能回答正确的问题提问他;开展主题班会时,有意安排其上台作演讲;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让他切身体会到班级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其他文献
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联系与历史教材有关的法制内容来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知识点很多,只要教师认真研读,就不难发现。例如,教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教学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
澄海汇璟实验小学,一所让澄海家长称赞、让孩子们向往的学校,拥有一支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的行政班子,一支自尊自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有高度  所谓高度,即有较高的立意和出发点,有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作为校长要率先用新的观点,从新的视角审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校长面临观念、人才、凝聚力的竞争,就要
根据白银地区的自然条件,在毛白杨、河北杨繁育技术推广中采用多种砧木进行嫁接育苗试验,总结出了生产繁育难生根杨树(毛白杨、河北杨)的几种成活率较高的砧木品种,为毛白杨、
如何让入队教育显得更加刻骨铭心又意义非凡呢?我试图把我校“文武兼修”的办学理念融入于入队教育中,使得学生更加铭记这富有南武精神的体验时刻,为成为一名南武的少先队员而倍感自豪。  一、以武星活动为载体,创新入队教育形式  (一)活动伊始:武星结对乐陶陶,哥哥姐姐来帮忙  1. 校训游戏结对,手拉手引导入队儿童心向组织靠拢。  游戏前,发给高年级和一年级新生不同颜色的旗子,上面写着:南武武星坚忍队、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古有以其万世师表的素养开创了中国教育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之先河的孔圣人,近有“大学之魂”的蔡元培校长、倡导全民教育的陶行知先生。这些事例都证实了一个好校长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卓著贡献。  一、校长要成为价值领导和思想引领者  作为一校之长,只有竭力做到把教育问题摆在工作首位,才能把握办学方向,咬定发展目标;才会率领全校教职员工实现教育思想;才会担负
针对花椒春季硬枝嫁接时间较短的现状,在花椒春季硬枝嫁接的基础上开展了嫩枝高接换优试验,有效地解决了硬枝嫁接接穗不能长时间贮藏的问题。通过春夏2个季节嫁接改进了花椒
整理采自甘肃膜翅目叶蜂科蔺叶蜂亚科标本总计102号,经鉴定分为22属32种。其中:敛片叶蜂属1种、真片叶蜂属2种、开片叶蜂属1种、直脉叶蜂属1种、半片叶蜂属1种、巨片叶蜂属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