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93-0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者主张兼备培养人的智慧和人格的以“人性为中心”的课程建构思想新课标充分地显示了人性化、人文化思想,这就引导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趣,把学生引入主体角色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和保证。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每一个进程中,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阶梯和标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从而达到新的境界。
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求知心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荷花》,在朗读时可使用舒缓的语调,情绪时而安静,时而喜悦,结合学生自己平日观花的生活感受,来体会作者的心境,这样往往很容易使学生同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此便能在教学初始阶段,营造出符合文章基调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课堂教学地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讲台如戏台,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可使课堂情绪得以调动。当然,情境的创设,终极目的是“人”—学生,它是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引人主体地位的一把钥匙。
二、多读少讲,发扬合作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读”是“写”的基础,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需从内容理解转移到语言行为的实践上来。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尧斯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应以学生为教学重心,即教学的“学生决定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学生的精读、熟读乃至背诵,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色彩,并为说话、写作积累素材。古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在古诗文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更应充分利用。
比如在教授《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这两首诗时就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的迥异。南宋周密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足以见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还处在认知发展的上升过程中,为了更好确立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最大限度调动集体智慧,带动个体发展。这样,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编成讨论组,以便于设疑解难,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小组内部相互带动,既可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譬如,分析《夸父追日》一文,可结合《盘古开天地》提问,“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然后通过竞答方式,积极参与回答,不仅明白了夸父追日的原因,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有了创造性的延伸,从而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鼓励评价,体验成功,发展主体角色
教学评价不仅是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过程,让学生在鼓励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人新的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评价应是: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即使格调并不高雅,只要是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写“活水文”,尽管思想不成熟,只要能反映生活;鼓励学生写“时代文”,即使观察不够敏锐,只要融入时代洪流,而不一味追求“立意”、“表现手法”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假话连篇。学生的直接生活感受,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写下来,对于有观点、有思想的文章,教师应予以肯定。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敢写,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适时进行鼓励评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愉快、自信地投人新的创作之中,促进主体角色的全面发展。
如通过《小摄影师》一文学习之后,可以以《小摄影师回来后》为题,将人物的格局这个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对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性填补。这些文章看似是作品中小摄影师的后续故事,实则是学生的关注点投向投向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性格本身。有的同学认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摄影师;有的同学则认为小摄影师聪明、有礼貌。正由于同学们不一的叙述角度,才使情节发展各持一端,这些构思包含了现实生活的很多“经验”,而广泛的现实生活正是学生的思想之源、创新之源。对于这些个性创造的火花,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尤其是对写作困难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和进步,都应予以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作文由负担变成一种享受。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视他们为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要确立这样的信条—只要智力正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所以,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这块土地上,实施对人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只有站在“人的建设”的高度定位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才能使知识传授、培养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更好的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张定远.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2.
[2]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熊芳芳.生命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概念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4]蒋红斌.论教学认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教育导刊,2000,(11).
[5]陈琦,刘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蔡稹.也论尧斯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5).
[7]遲东丰.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教育1999,(12).
[8]崔峦,陈国雄.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9]綦国辉.师生互动零距离[J].现代教育科学(普改研究),2003,12.
[10]冯胜家,纪红,郑伟红.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M].汉中:汉中市出版社,200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应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者主张兼备培养人的智慧和人格的以“人性为中心”的课程建构思想新课标充分地显示了人性化、人文化思想,这就引导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趣,把学生引入主体角色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和保证。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每一个进程中,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阶梯和标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从而达到新的境界。
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求知心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荷花》,在朗读时可使用舒缓的语调,情绪时而安静,时而喜悦,结合学生自己平日观花的生活感受,来体会作者的心境,这样往往很容易使学生同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此便能在教学初始阶段,营造出符合文章基调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课堂教学地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讲台如戏台,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可使课堂情绪得以调动。当然,情境的创设,终极目的是“人”—学生,它是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引人主体地位的一把钥匙。
二、多读少讲,发扬合作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读”是“写”的基础,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需从内容理解转移到语言行为的实践上来。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尧斯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应以学生为教学重心,即教学的“学生决定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学生的精读、熟读乃至背诵,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色彩,并为说话、写作积累素材。古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在古诗文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更应充分利用。
比如在教授《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这两首诗时就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的迥异。南宋周密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足以见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还处在认知发展的上升过程中,为了更好确立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最大限度调动集体智慧,带动个体发展。这样,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编成讨论组,以便于设疑解难,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小组内部相互带动,既可全面分析,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譬如,分析《夸父追日》一文,可结合《盘古开天地》提问,“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然后通过竞答方式,积极参与回答,不仅明白了夸父追日的原因,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有了创造性的延伸,从而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鼓励评价,体验成功,发展主体角色
教学评价不仅是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过程,让学生在鼓励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人新的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评价应是: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即使格调并不高雅,只要是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写“活水文”,尽管思想不成熟,只要能反映生活;鼓励学生写“时代文”,即使观察不够敏锐,只要融入时代洪流,而不一味追求“立意”、“表现手法”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假话连篇。学生的直接生活感受,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写下来,对于有观点、有思想的文章,教师应予以肯定。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敢写,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适时进行鼓励评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愉快、自信地投人新的创作之中,促进主体角色的全面发展。
如通过《小摄影师》一文学习之后,可以以《小摄影师回来后》为题,将人物的格局这个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对课文空白进行创造性填补。这些文章看似是作品中小摄影师的后续故事,实则是学生的关注点投向投向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性格本身。有的同学认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摄影师;有的同学则认为小摄影师聪明、有礼貌。正由于同学们不一的叙述角度,才使情节发展各持一端,这些构思包含了现实生活的很多“经验”,而广泛的现实生活正是学生的思想之源、创新之源。对于这些个性创造的火花,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尤其是对写作困难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和进步,都应予以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作文由负担变成一种享受。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权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视他们为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要确立这样的信条—只要智力正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所以,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这块土地上,实施对人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只有站在“人的建设”的高度定位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才能使知识传授、培养人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更好的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张定远.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2.
[2]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熊芳芳.生命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概念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4]蒋红斌.论教学认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教育导刊,2000,(11).
[5]陈琦,刘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蔡稹.也论尧斯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5).
[7]遲东丰.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教育1999,(12).
[8]崔峦,陈国雄.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9]綦国辉.师生互动零距离[J].现代教育科学(普改研究),2003,12.
[10]冯胜家,纪红,郑伟红.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M].汉中:汉中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