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新入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尽快顺利地适应初中生活,步入正轨。就中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编写来说,两者出现了较大的断代,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在心理和学习状态都会出现极大地不适应。学生从小学简单记忆、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过渡到中学理解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仅有短短几周的时间。因此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教师,梳理中小学知识体系,寻找联系,引导学生寻找适合初中知识特点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一、要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差异,把握好学生的基本起点
教师首先要熟悉中小学双方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课标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一至九年级学段在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从不同学校来到同一班级的初一新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入学的前两周教师先不要急于上新课,应先对学生的年龄、家庭、兴趣以及在校的表现作详细的了解,并着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语文基础能力进行检测性评价,以便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的知识漏洞,及时查缺补漏。切勿想当然地认为某些知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掌握牢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查。
1.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的预习环节加大汉字拼写的比重,通过听写、注音等方式检查学生能否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否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2.可以在两分钟预备环节或课堂导入环节设置学生口头表达的活动,可以听写一段话,看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而快速地记下别人所说的原话或大意。在口头表达环节可以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理想抱负或者知心朋友等,注意观察学生说话是否流畅、通顺,言之成理。
3.在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印发一些内容篇幅比较适中的文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后,检查学生能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弥补小学阶段阅读的不足,帮助学生尽快从小学复述式阅读过渡到中学阶段的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
4.还可以利用调查的形式,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检查学生能否根据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句是否流畅通顺,写作格式是否正确。还有书写是否规范、端正、整洁。
通过以上这些检测,教师基本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障碍,就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更好地完成衔接工作。
二、要关注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特点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所不同。小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偶像崇拜心理,这就导致他们学习依赖性强,习惯机械记忆,喜欢直观形象的操作,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相对来说不够持久和稳定。而初中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已经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喜欢新鲜事物,上进心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注意力较差,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而且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因此在初一上半学期,教师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形成独特的文学审美体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法衔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语文的重要因素。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也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一语文学习之初,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帮学生拟定一系列的学习常规,如课前预习、笔记要求、作业要求、疑难解决、系统小结等。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第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速读、略读、精读、朗读、默读的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一篇课文,要掌握课文的哪些内容,如何做笔记等。第一次测验前,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
总之,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过渡和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一语文起步教学阶段,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及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市清河中学〈初中〉)
一、要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差异,把握好学生的基本起点
教师首先要熟悉中小学双方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课标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一至九年级学段在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从不同学校来到同一班级的初一新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入学的前两周教师先不要急于上新课,应先对学生的年龄、家庭、兴趣以及在校的表现作详细的了解,并着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语文基础能力进行检测性评价,以便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的知识漏洞,及时查缺补漏。切勿想当然地认为某些知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掌握牢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查。
1.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的预习环节加大汉字拼写的比重,通过听写、注音等方式检查学生能否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否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
2.可以在两分钟预备环节或课堂导入环节设置学生口头表达的活动,可以听写一段话,看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而快速地记下别人所说的原话或大意。在口头表达环节可以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理想抱负或者知心朋友等,注意观察学生说话是否流畅、通顺,言之成理。
3.在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印发一些内容篇幅比较适中的文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后,检查学生能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弥补小学阶段阅读的不足,帮助学生尽快从小学复述式阅读过渡到中学阶段的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
4.还可以利用调查的形式,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检查学生能否根据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句是否流畅通顺,写作格式是否正确。还有书写是否规范、端正、整洁。
通过以上这些检测,教师基本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障碍,就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更好地完成衔接工作。
二、要关注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特点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所不同。小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偶像崇拜心理,这就导致他们学习依赖性强,习惯机械记忆,喜欢直观形象的操作,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相对来说不够持久和稳定。而初中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已经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喜欢新鲜事物,上进心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注意力较差,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而且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因此在初一上半学期,教师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形成独特的文学审美体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法衔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语文的重要因素。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也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一语文学习之初,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帮学生拟定一系列的学习常规,如课前预习、笔记要求、作业要求、疑难解决、系统小结等。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第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速读、略读、精读、朗读、默读的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一篇课文,要掌握课文的哪些内容,如何做笔记等。第一次测验前,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
总之,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过渡和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一语文起步教学阶段,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及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市清河中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