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求职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英语语言能力,也要接纳和热爱本职工作。本文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进行研究和尝试,分析了通过英语课程思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可行性,并对英语课程思政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就业率;满意度;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解金丹(1980.06-),女,汉族,吉林洮南人,四平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平职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0年立项课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题编号:2020ks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制造业兴起,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出现了新的趋势,对高职院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简单具备基本工作技能不再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外语能力和职业素养逐渐成为各类工作岗位尤其是技术类岗位和服务型岗位招聘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难满足就业需要。然而,在精神层面上的不足导致出现诸多问题,使得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出现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新趋势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和一线服务行业人员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既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又有外语优势和优秀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英语对高职毕业生的新意义
当下高职院校的两大就业主体为技术类专业和服务类专业。从前的陈旧观念会认为技术类岗位需要的就是工厂的技术工人,而服务类行业就是做服务员。这两个岗位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不需要什么英语语言能力。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语言能力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应摒弃陈旧观念,重新审视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从业方向。
技术类专业的就业方向为企业的技术类人员。这些技术类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外資和合资企业是国内工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方向。这类公司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提供优越工作条件的同时提供更多培训提升的机会。毕业生在进入这类工作岗位之后的主要提升途径就是参加技术培训,提升工作能力,进而在职场上更进一步。合资企业的培训多为外资母公司派遣的技术支持人员用英语授课,培训资料也是以英语为主。如何高效地学习培训中的知识和技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快速提升自己,脱颖而出,从业人员的英语基础成为关键元素。
高职院校的另一个就业热门是服务类岗位。为迎合就业市场需求,近年国内的高职院校都增设了一些高端服务类专业,如空中乘务、高铁乘务、游轮和旅游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等。无论是做空中乘务员、高铁乘务员,还是做酒店服务管理人员,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都会直接面对国内外的客户,涉及第二语言的运用。在工作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客户无障碍交流,提供高质量服务,客户满意度会随之提高,工作人员的就业前景自然更为广阔。
根据历届毕业生的反馈,英语能力对于高职毕业生的重要性远远超出预期,为他们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优势。曾经有一位在酒店工作的毕业生在一次展会上用英语成功为外宾解决问题,得到领导的认可,直升为主管的案例。无论是技术类专业还是服务类专业,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应成为这些专业的必修课。
二、职业道德素养为高职毕业生从业加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做人。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偏差,高职院校在重视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德育同样是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而承担全校学生公共课的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同时,要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中都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一体化的人才,一些直接服务于社会、面向世界的窗口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更映射着整个社会的状态和氛围。试想,我们的毕业生如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嫌弃甚至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爱岗,不敬业,总是想着自己只是技术工人或者服务员。那么在工作中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自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态度和好的工作效果。如何让学生们了解并接纳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对职业有合理预期和规划,这样的引导和教育比职业技能的培养更为迫切,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思政教育成为培养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科学战略方针。在高校教育中,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纠正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育人成效,让学生成为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职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要关注职业精神,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不能仅靠思政课来完成,而应该把思政教育融入整个高职教学过程中。这就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提出了要求,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尝试,或将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三、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在讲述历史、宗教、哲学等多方面文化元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西方的意识形态。比如,通过观看一些电影片段来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现状,涉及一些西方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甚至宗教节日的习俗等。学生判断力较弱,会盲目地崇拜和欣赏西方文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文化不加辨别、全盘吸收,甚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向往。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存在,就是要在教授英语语言的同时,引导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崇拜,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自信的提高,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大学英语作為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是全校学生,量多面广,是“课程思政”最大的教学阵地。如何利用英语教学的主平台,隐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英语课程思政既提高语言能力,又培养职业精神,进而提升毕业生质量。这样的培养模式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不仅仅是能够机械完成工作指令的人,而是更优秀、更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也会同步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对就业率无疑是有力的助推。
四、实现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提高从业满意度
英语课程思政兼顾了外语能力和职业素养两大因素,是高职教育中可以尝试的一种新途径。职业精神的提升,可隐性依托于课程思政。英语课程思政是基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职业精神培养的全新构思。如何有效利用英语的课程特点,渗透思政元素,把英语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塑造学生职业精神,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和研究。
1.英语教师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是全校学生都会学习的必修课程,英语教师也与学生有着更为广泛的接触面。每一个具有课程思政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师会做到言传身教,在教学中传授英语知识,用教学模式和从教态度于无形中去影响学生。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多以专业知识为主,而许多专业老师都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免更为严肃和实际。相比之下,英语便成为繁重的专业课间隙的一种调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特殊性,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得到调整的空间。没有了专业课的压力,英语教师必然会成为学生喜欢和期待的一位老师。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语言风格甚至穿着打扮,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范本。教师严于律己,守时守信,爱生爱校,注重个人修养以及公众形象,都会令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
2.英语课程思政中学生的参与。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中可渗透的德育元素很多。比如讲解单词“dream”时,可以结合历史和时代背景分析美国梦和中国梦的不同,进而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教师单纯讲解产生的效果远远没有学生亲自参与的印象深刻。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大量加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课堂活动,是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当代大学生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体,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更是不肯回避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和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职业素养也得到同步提升。
案例: 介绍西方节日时,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中国节日,或安排实践任务,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到西餐店去体验西方节日的气氛,同时观察服务人员的行为表现,教育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的同时传承中华文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大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3. 教学资料中加入积极元素。在教材的选取和课外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探索隐藏在教学资料中的德育元素。教材是以语言传授为目的的,同时涉及很多文化元素。在更深层次上去研究,教材中课文内容以及听力视频资料的文化内涵,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在教学材料的讲解和选取中,要重点分析其中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元素,随堂完成德育植入。
案例:大学英语课程目前使用的《前景实用英语》教材中,某单元的视频资料讲述了美国工薪阶层为了省钱,每餐只吃快餐,导致美国糖尿病患者比例急剧上升。教师在此时可对比国内情况,如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政府的扶贫政策以及对糖尿病人就医用药的优惠政策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方的政治和文化差异,进而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资料的多样性,使得英语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视频资料、文字图片都是很好的载体和媒介,随时随地的讲解和潜移默化的渗透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教育。
综上所述,对高职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意味着对职业素养的滋养和提升,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同时,可以同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时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要想在求职的时候能脱颖而出,在校期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加持,必然会为毕业生做好求职的准备。一个人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热爱自己的职业,进而成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职业素养的人。利用英语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进而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可以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闫睿颖.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的契入点:职业精神[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3):24-29,34.
[2]姚岚,叶琦.职业院校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2):146-147.
[3]蔺学才.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2018(34):144-145.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就业率;满意度;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解金丹(1980.06-),女,汉族,吉林洮南人,四平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平职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0年立项课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题编号:2020ks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制造业兴起,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出现了新的趋势,对高职院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简单具备基本工作技能不再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外语能力和职业素养逐渐成为各类工作岗位尤其是技术类岗位和服务型岗位招聘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难满足就业需要。然而,在精神层面上的不足导致出现诸多问题,使得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出现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新趋势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和一线服务行业人员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既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又有外语优势和优秀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英语对高职毕业生的新意义
当下高职院校的两大就业主体为技术类专业和服务类专业。从前的陈旧观念会认为技术类岗位需要的就是工厂的技术工人,而服务类行业就是做服务员。这两个岗位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不需要什么英语语言能力。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语言能力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应摒弃陈旧观念,重新审视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从业方向。
技术类专业的就业方向为企业的技术类人员。这些技术类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外資和合资企业是国内工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方向。这类公司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提供优越工作条件的同时提供更多培训提升的机会。毕业生在进入这类工作岗位之后的主要提升途径就是参加技术培训,提升工作能力,进而在职场上更进一步。合资企业的培训多为外资母公司派遣的技术支持人员用英语授课,培训资料也是以英语为主。如何高效地学习培训中的知识和技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快速提升自己,脱颖而出,从业人员的英语基础成为关键元素。
高职院校的另一个就业热门是服务类岗位。为迎合就业市场需求,近年国内的高职院校都增设了一些高端服务类专业,如空中乘务、高铁乘务、游轮和旅游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等。无论是做空中乘务员、高铁乘务员,还是做酒店服务管理人员,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都会直接面对国内外的客户,涉及第二语言的运用。在工作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客户无障碍交流,提供高质量服务,客户满意度会随之提高,工作人员的就业前景自然更为广阔。
根据历届毕业生的反馈,英语能力对于高职毕业生的重要性远远超出预期,为他们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优势。曾经有一位在酒店工作的毕业生在一次展会上用英语成功为外宾解决问题,得到领导的认可,直升为主管的案例。无论是技术类专业还是服务类专业,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应成为这些专业的必修课。
二、职业道德素养为高职毕业生从业加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做人。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偏差,高职院校在重视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德育同样是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而承担全校学生公共课的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同时,要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中都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一体化的人才,一些直接服务于社会、面向世界的窗口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更映射着整个社会的状态和氛围。试想,我们的毕业生如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嫌弃甚至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爱岗,不敬业,总是想着自己只是技术工人或者服务员。那么在工作中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自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态度和好的工作效果。如何让学生们了解并接纳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对职业有合理预期和规划,这样的引导和教育比职业技能的培养更为迫切,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思政教育成为培养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科学战略方针。在高校教育中,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纠正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育人成效,让学生成为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职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要关注职业精神,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不能仅靠思政课来完成,而应该把思政教育融入整个高职教学过程中。这就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提出了要求,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尝试,或将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三、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在讲述历史、宗教、哲学等多方面文化元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西方的意识形态。比如,通过观看一些电影片段来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现状,涉及一些西方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甚至宗教节日的习俗等。学生判断力较弱,会盲目地崇拜和欣赏西方文化,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文化不加辨别、全盘吸收,甚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向往。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存在,就是要在教授英语语言的同时,引导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崇拜,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自信的提高,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大学英语作為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是全校学生,量多面广,是“课程思政”最大的教学阵地。如何利用英语教学的主平台,隐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英语课程思政既提高语言能力,又培养职业精神,进而提升毕业生质量。这样的培养模式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不仅仅是能够机械完成工作指令的人,而是更优秀、更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也会同步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对就业率无疑是有力的助推。
四、实现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提高从业满意度
英语课程思政兼顾了外语能力和职业素养两大因素,是高职教育中可以尝试的一种新途径。职业精神的提升,可隐性依托于课程思政。英语课程思政是基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职业精神培养的全新构思。如何有效利用英语的课程特点,渗透思政元素,把英语课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塑造学生职业精神,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和研究。
1.英语教师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是全校学生都会学习的必修课程,英语教师也与学生有着更为广泛的接触面。每一个具有课程思政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师会做到言传身教,在教学中传授英语知识,用教学模式和从教态度于无形中去影响学生。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多以专业知识为主,而许多专业老师都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免更为严肃和实际。相比之下,英语便成为繁重的专业课间隙的一种调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特殊性,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得到调整的空间。没有了专业课的压力,英语教师必然会成为学生喜欢和期待的一位老师。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语言风格甚至穿着打扮,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范本。教师严于律己,守时守信,爱生爱校,注重个人修养以及公众形象,都会令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
2.英语课程思政中学生的参与。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中可渗透的德育元素很多。比如讲解单词“dream”时,可以结合历史和时代背景分析美国梦和中国梦的不同,进而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教师单纯讲解产生的效果远远没有学生亲自参与的印象深刻。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大量加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和课堂活动,是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当代大学生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体,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影响,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更是不肯回避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和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职业素养也得到同步提升。
案例: 介绍西方节日时,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中国节日,或安排实践任务,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到西餐店去体验西方节日的气氛,同时观察服务人员的行为表现,教育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的同时传承中华文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大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3. 教学资料中加入积极元素。在教材的选取和课外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探索隐藏在教学资料中的德育元素。教材是以语言传授为目的的,同时涉及很多文化元素。在更深层次上去研究,教材中课文内容以及听力视频资料的文化内涵,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在教学材料的讲解和选取中,要重点分析其中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元素,随堂完成德育植入。
案例:大学英语课程目前使用的《前景实用英语》教材中,某单元的视频资料讲述了美国工薪阶层为了省钱,每餐只吃快餐,导致美国糖尿病患者比例急剧上升。教师在此时可对比国内情况,如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政府的扶贫政策以及对糖尿病人就医用药的优惠政策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方的政治和文化差异,进而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资料的多样性,使得英语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视频资料、文字图片都是很好的载体和媒介,随时随地的讲解和潜移默化的渗透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教育。
综上所述,对高职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意味着对职业素养的滋养和提升,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同时,可以同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时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要想在求职的时候能脱颖而出,在校期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加持,必然会为毕业生做好求职的准备。一个人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热爱自己的职业,进而成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职业素养的人。利用英语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进而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可以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闫睿颖.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的契入点:职业精神[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3):24-29,34.
[2]姚岚,叶琦.职业院校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2):146-147.
[3]蔺学才.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2018(3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