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性质和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在美术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心理体验活动。在这种主观个体与客观现实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个体的文艺理论修养对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解析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缘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带太多主观色彩地评价,给学生留出自主遐想的空间是教师的讲解原则。既有这样的发挥余地,又能让学生互动,这种分寸的把握无疑会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性质 作用
  
  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审美活动,其作用是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美术欣赏也是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个省市的中学生调查表明美术作品欣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中学生知道中外美术家的名字和作品,认为可以增加知识和提高艺术修养,并认为欣赏美术作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精神活动之一。现代的各种媒介令人的视线经常触及古今中外美术作品,这激起了中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想去了解那些远离他们生活的画面内容,更想透过那些画中形象、斑斓的色彩、有节奏或黑白色映、富有魅力的线条去理解画家的思想感情,体味其中的造型艺术之美。
  在欣赏这些作品时,美术教师个人的兴趣不可以太多地影响学生,应该客观地评价一幅作品,经常地带学生参观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展甚至是民俗博览会。在参观展览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不自禁地问:“老师这是什么画?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这幅画?”这里的“走马观花的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主体批判,这样的评价带有非常浓重的个体色彩。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熟练的绘画技巧,而且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文化知识和审美水准。这点素质的提高是欣赏课整体水准提高的重要前提,在教师理论素质提高的前题中,美本欣赏课的性质则变得更加明确,作用更加显著,使课堂变成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的殿堂。
  一、教师引导下的审美活动
  当我们挂出一幅世界名画时,学生总是能发出惊叹“好漂亮啊”。学生被精美的画面所吸引,意味着该画己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或者被画面所展示的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的手段所征服。因为画面的理念已经高于普通的生活美,也即是超越生活美的捕捉。学生的这种自然而然的心理活动被视为欣赏美术作品,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凭知觉感受的阶段;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制作的过程等的解析,逐渐地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阶段向理性认识阶段的深层次发展。因此,美术欣赏是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审美活动。
  二、教师是作品与学生的媒介
  1.感情的传递。
  参观美展或欣赏作品,由于其艺术形象将观赏者带进特定而具体的艺术境界之中,使观者激起这样或那样的感情波动,这种情感的波动会贯穿在欣赏的整个过程中。就美术作品本身而言,教师既是观众又是讲解者,在讲解过程中很自然地带着个人的主观感受;在传递中又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的潜意识,甚至教师的个人情绪左右着学生整个心理领域。这种影响既有利又有弊,有利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怎样走进作品所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境界中,不利的在于教师个人的因素会在客观上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点是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克服的。
  2.教师语言的正确引导要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活动更加活泼为根本目的。
  通常在欣赏作品时,观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活动进行筛选式能动性地再创造。这种创造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补充和丰富作品的自身的艺术形象的内涵,使艺术形象表面不存在的现象变成欣赏者内心的存在。中学生已经通过切身直接体验或看电影、电视中,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已经能够积极地联想与想象;但基于他们有限的知识修养,教师需要以语言表达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之更活跃。例如中学课本的《蒙娜丽莎》一课,学生们开始无法理解作品中女性美之所在,教师则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之时,贵族们所追术的浮华虚伪而蒙娜丽莎所展示的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会心微笑。这种笑并不露齿,而这在当时是普通贵族的风范,蒙娜丽莎协调端庄而大方。这种讲解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画面,这种进入是精神性的。
  3.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由观者与作品这对主客体两方面构成的,其审美效果是二者统一的产物,欣赏者需有一定的精种境界才能分辨出作品的真正价值,否则,只能限于“外行看热闹”的浮浅程度。教师的作用是桥梁式的: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作品的美和精彩之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进而影响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地吸收了人性的真、善、美之精华。
  三、欣赏课的性质是教师为媒体的一种传播审美的精神活动
  它对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欣赏课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认识活动。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阔的,涉及的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绘画是人类书面活动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古代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最直观的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学生们通过欣赏课增长了各方面的中外知识。例如,欣赏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对作品的介绍,学生们了解了宋朝社会的市井万象及社会的各个层面的风貌。它更直观地补充了学生对宋代历史和社会状况的知识。欣赏美术作品不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形象的知识,都可以感觉到画家的精神内涵。还有雕塑、工艺品、各种建筑艺术等,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增长对作品产生的时代科学技术技水平的了解。这些手段是文字知识无法达到的。在中学生眼中美术作品展示的是一个广阔而有趣的世界。漫步在一件件美术作品前,就好像是游历于悠远的历史中,体会着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社会风情。这些都将极大地扩展学生知识领域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2.美术欣赏课是审美教育课,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当前,在国家教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作为中学生必须重视美育的教育,那么就必须分清何谓美,何谓不美。美术作品由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及阶级地位决定了表现的内容会受到画家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有些技法上非常经典的作品,内容却是不好的甚至附带有反动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作品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学生鉴别。对形式美的认识亦然,中国有字如其人、画如其品,指的就是画品体现人品。作者胸怀博大,那么美术作品亦有正大光明之气。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具体认识、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端正审美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灵境界,陶冶情操道德品质的塑造。
  3.美术作品欣赏亦是文艺理论课美术作品欣赏课。
  对中学生来说,绝不仅是单纯的审美活动,它既是美术常识课,更是美术简史课,同时也是文艺理论课。现有统编的教材中,欣赏课被放在很显著的位置。吸纳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可以专题欣赏,也可以随堂欣赏,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参观展览会。教师在介绍这些作品时,涉及对画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作用,作品内容形式间的关系等问题。欣赏这些作品时,还必须把握造型艺求的规律和美术家创作表达的特点。这些理论专业的介绍无疑对学生的文艺思想起到启蒙作用,也是其学习文艺理论的起点。
  综上所述,美术作品的欣赏,远不只是单纯的美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它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同时也超越了不同的时代,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的背景及涵义.中国美术教育,1992,(5).
  [2]孙永惠.美术教学的作用和美术教学改革.美术教育,1986,(2).
  [3]赵跃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中国美术教育,1997,(5).
其他文献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排列组合的内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一些常规方法外,还可采用“列举”的策略,即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加以分析、讨论、推理或计算,必要时把所得结果互相比较,逐一排除或筛选结果,最后归纳出结论。例如举世闻名的“四色问题”直到1976年才被完整地证明,用的就是“列举”策略,分成1936种情况分别讨论、计算、论证。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仍有相当部分地区没有将中职教育办成“产、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教育部曾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训与实习。实习通常是流于形式,实训则是学校利用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可见,搞好实践教学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实现工
信息技术与成人幼师心理学教育的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其教学效率.整合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直观功能,化解抽象概念;利用呈现功能,展示生活实例;利用交互功能,促进课堂互动.
1987年10月,在英国牛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水力旋流器会议上,澳大利亚Mt.纽曼(Newman)矿冶公司开发的新型水力旋流器底流沉砂口和芬兰拉罗克斯(larox)公司研制的新双旋(Twin v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让
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成绩之所以不理想,
由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就音乐课的价值及确保这一价值实现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作了全新的阐述。我就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完善评价机制几个方面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以下评述。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
矿产资源税,国家己制定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不少作者过去对征收资源税的必要性作过论述。目前资源税尚未开征,为了使这一税种更加完善,本刊将此文关于
音乐剧是一个吸引人的字眼,凭其涤荡心胸的律动节奏、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已经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世界的人们认同和喜爱着。  ——斯坦雷·格林(美国音乐剧史学家)  如此妙趣横生、风靡全球的音乐剧对于高中生来说,却是遥不可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大部分同学都听过并喜欢里面的经典唱段,有的甚至还能哼唱出来;陌生,除了觉得音乐好听、场面好看、很热闹之外,根本看不懂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已经在世界上成为最强势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中把英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地位。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