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针对和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专家对语文素养一词给出的解释是,语文素养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可以满足基础的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文学方面的学识修养和语言风格,欣赏水平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最核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既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文章写作,美文赏析等能力。当然语文课堂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应用。把信息技术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关于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笔者在此给出四点建议。
一、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情景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是一味地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应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好感,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文字、图像、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结合起来放到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教学情景和画面的即视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能增强教学氛围,又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學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首先,使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在深秋的一天,诗人骑着一匹瘦马疲惫不堪地走在小路上,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时候,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这样一幅画面,枯黄的藤条盘在一棵老树上,树上稀稀散散的站着两三只乌鸦。太阳快要落山了,一人一马在小路上缓缓地走着,神情疲惫,周围非常安静,但是可以看到远处的居民生火做饭升起的炊烟。同时还可以加上一首惆怅悲凉的音乐,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既对诗做了非常深刻的赏析,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现在的教材在文章选取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对于美文的选择。初中语文教材除了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章美、意境美、情感美、情景美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文赏析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各种美图、美文、音乐等提供给同学们进行赏析。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只有教师的口头描述,自然是非常空白乏力的,学生也难以真实体会和感受的文章的美之所在,但是如果利用ppt进行讲解,加上几幅图片,加上一段视频或者一段柔美的音乐,那么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语文必不可缺的便是语文思维,同样,掌握语文思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而听说读写能力则是语文最基础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生动形象的,非常直观的教学材料。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或语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进行由浅入深,深入发展的演进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对文章背景进行介绍,更好地让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立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不只局限于教材里的内容,他们还可以学到许多课外的书籍资料,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自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写出好的文章,做出好的表达来,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可以推动他们语文思维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进步。
四、大数据助力,营造书香家庭,共度“悦读”时光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仅仅靠老师引导和培养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班级营造书香氛围,更要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作用,倡导书香家庭,实施“亲子悦读工程”,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典诗文兴趣。以下措施可作为参考:(1)添置书籍音像资料,建立家庭小书房。从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了解到,学生的家庭藏书多达二十册以上的有70%,诗歌、童话、经典文化、寓言、名著等一应俱全。每晚进行亲子阅读的家庭也在81%左右,低年级甚至达到93%以上,呈现一派“小手牵大手,常在书中走”的场景。还有的父母下载了《弟子规》《三字经》的mp3,长时间在家里播放,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诵读,甚至提前预习感知。(2)亲子共诵,家长充当陪读员,陪孩子一起完成老师通过“校信通平台”发送的十分钟诵读经典诗文的作业。从校园到教室再回到家庭,学生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了经典文化的大染缸里,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乐趣。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够长存不休,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够与时俱进。语文学习和教学模式也是一样,应当多利用和吸收新鲜事物。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一、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情景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是一味地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应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好感,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文字、图像、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结合起来放到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教学情景和画面的即视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能增强教学氛围,又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學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首先,使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在深秋的一天,诗人骑着一匹瘦马疲惫不堪地走在小路上,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时候,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这样一幅画面,枯黄的藤条盘在一棵老树上,树上稀稀散散的站着两三只乌鸦。太阳快要落山了,一人一马在小路上缓缓地走着,神情疲惫,周围非常安静,但是可以看到远处的居民生火做饭升起的炊烟。同时还可以加上一首惆怅悲凉的音乐,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既对诗做了非常深刻的赏析,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现在的教材在文章选取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对于美文的选择。初中语文教材除了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章美、意境美、情感美、情景美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文赏析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各种美图、美文、音乐等提供给同学们进行赏析。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只有教师的口头描述,自然是非常空白乏力的,学生也难以真实体会和感受的文章的美之所在,但是如果利用ppt进行讲解,加上几幅图片,加上一段视频或者一段柔美的音乐,那么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语文必不可缺的便是语文思维,同样,掌握语文思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而听说读写能力则是语文最基础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生动形象的,非常直观的教学材料。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或语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进行由浅入深,深入发展的演进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对文章背景进行介绍,更好地让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立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不只局限于教材里的内容,他们还可以学到许多课外的书籍资料,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自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写出好的文章,做出好的表达来,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可以推动他们语文思维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进步。
四、大数据助力,营造书香家庭,共度“悦读”时光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仅仅靠老师引导和培养是不够的,我们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班级营造书香氛围,更要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作用,倡导书香家庭,实施“亲子悦读工程”,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典诗文兴趣。以下措施可作为参考:(1)添置书籍音像资料,建立家庭小书房。从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了解到,学生的家庭藏书多达二十册以上的有70%,诗歌、童话、经典文化、寓言、名著等一应俱全。每晚进行亲子阅读的家庭也在81%左右,低年级甚至达到93%以上,呈现一派“小手牵大手,常在书中走”的场景。还有的父母下载了《弟子规》《三字经》的mp3,长时间在家里播放,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诵读,甚至提前预习感知。(2)亲子共诵,家长充当陪读员,陪孩子一起完成老师通过“校信通平台”发送的十分钟诵读经典诗文的作业。从校园到教室再回到家庭,学生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了经典文化的大染缸里,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乐趣。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够长存不休,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够与时俱进。语文学习和教学模式也是一样,应当多利用和吸收新鲜事物。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