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发展,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和时空界限,让学科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科学,进而让学科教学的整体成效更高。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模式运用到当下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色彩,还凸显了信息化教育的特有魅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探究现代化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策略,提高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发展,会让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教师应适当地依托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探索出可以凸显信息化数学教学魅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笔者将根据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内容,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发展的教学路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并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师目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教学工作,其目的在于挖掘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学习资源中筛选有效的学习信息,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知识[1]。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将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融入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从各种图形中获取关于“角”的知识信息,可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各种与“角”有关的图形,并将其整合成一份图形素材,然后将其插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这份素材中的图形进行细心观察,找出它们身上的“角”。比如,有的学生从五角星的图形中找到了“角”;有的学生则从钟表這一图形中找到了秒针、分针、时针之间的夹角;还有的学生在教师整理好的素材中看到了剪刀的图片,从它的身上找到了“角”等。
学生在观察图形、寻找各种角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生活中许多随处可见的图形蕴含着不少的角。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在白纸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然后用笔将自己找到的角标记出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自己标记出来的角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其对“角”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可将情境创设法引进来,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情境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主动融入事先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中,进而从情境中获取一定的学习体验,使其尝试在情境中学好新课的重要知识[2]。
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节课时,可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形,让这一图形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创设情境:“若是你站在这一立体图形的正面,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是否可以将其画出来?”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操作,将这一立体图形旋转一下,将其正面形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近这一立体图形,然后获得这一图形的正视图。
接着,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若是站在立体图形的侧面呢?你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图形?能否将它画出来?”教师在提问后,可顺势通过计算机操作,将立体图形的正面继续旋转一下,把它的侧面模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若教师要让学生画出立体图形的俯视图,也可通过计算机操作,将立体图形上面的模样呈现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立体图形的上空,俯视立体图形,进而画出它的俯视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推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开展,保证这节课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
有些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有效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感到比较吃力,甚至容易出现理解错误、解题错误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的教学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呈现,使其变得简单化,让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3]。
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对图形的旋转路径和旋转后会形成的图形缺乏较强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信息化教学设备上为学生演示某一图形的旋转轨迹,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旋转之后的具体形状。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好每次图形旋转之后的具体角度,了解图形旋转后所处的位置。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图形旋转后的成果图,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在脑海里演示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从而使其有效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抽象数学知识点,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抽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自身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不断挖掘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甚至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克诚.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0(3):147.
[2]康碎萍.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6-7.
[3]李发春.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4(14):31-32.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发展,会让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教师应适当地依托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探索出可以凸显信息化数学教学魅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笔者将根据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内容,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发展的教学路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并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师目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教学工作,其目的在于挖掘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学习资源中筛选有效的学习信息,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知识[1]。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将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融入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从各种图形中获取关于“角”的知识信息,可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各种与“角”有关的图形,并将其整合成一份图形素材,然后将其插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这份素材中的图形进行细心观察,找出它们身上的“角”。比如,有的学生从五角星的图形中找到了“角”;有的学生则从钟表這一图形中找到了秒针、分针、时针之间的夹角;还有的学生在教师整理好的素材中看到了剪刀的图片,从它的身上找到了“角”等。
学生在观察图形、寻找各种角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生活中许多随处可见的图形蕴含着不少的角。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在白纸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然后用笔将自己找到的角标记出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自己标记出来的角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其对“角”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依托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可将情境创设法引进来,依托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情境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主动融入事先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中,进而从情境中获取一定的学习体验,使其尝试在情境中学好新课的重要知识[2]。
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节课时,可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形,让这一图形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创设情境:“若是你站在这一立体图形的正面,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是否可以将其画出来?”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操作,将这一立体图形旋转一下,将其正面形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近这一立体图形,然后获得这一图形的正视图。
接着,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若是站在立体图形的侧面呢?你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图形?能否将它画出来?”教师在提问后,可顺势通过计算机操作,将立体图形的正面继续旋转一下,把它的侧面模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若教师要让学生画出立体图形的俯视图,也可通过计算机操作,将立体图形上面的模样呈现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立体图形的上空,俯视立体图形,进而画出它的俯视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推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开展,保证这节课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
有些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有效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感到比较吃力,甚至容易出现理解错误、解题错误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整合的教学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呈现,使其变得简单化,让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3]。
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对图形的旋转路径和旋转后会形成的图形缺乏较强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信息化教学设备上为学生演示某一图形的旋转轨迹,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旋转之后的具体形状。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好每次图形旋转之后的具体角度,了解图形旋转后所处的位置。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图形旋转后的成果图,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在脑海里演示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从而使其有效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抽象数学知识点,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抽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自身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不断挖掘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甚至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克诚.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0(3):147.
[2]康碎萍.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6-7.
[3]李发春.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4(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