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包括了弘扬民族音乐和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地方文化的愈加重视,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的基础上日渐成为了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一个平台。本文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践,阐述怎样在音乐课堂中表现地方特色。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课堂教学;地方特色音乐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每一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或地方特性,从《诗经·国风》中就能看见春秋时期秦人勇猛、楚人委婉抒情等各地的地方特色。在我国音乐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各地形成了使用方言、融合地方风俗、生产生活场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或其他音乐形式。现代社会中,各种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因其朗朗上口和具有时代感的旋律和节奏使得本土的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以至于在青少年当中已是鲜为人知。
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传承价值,要求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兴趣培养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发展传承地方音乐的任务。让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音乐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音乐课堂就是最好平台,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接触,认识到地方音乐文化,并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以达到传播地方音乐文化的目的。
一、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课堂教学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发掘教材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联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使用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到本土的音乐文化,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这种联系并不是指牵强附会的粘连,而是要让课程与地方特色音乐知识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同时,在讲解地方特色音乐内容的时,也应注意要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架空了学生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时和课本教材一样可以用到听唱法,声势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视音乐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
二、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认识到地方特色音乐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向学生提供形、声、光、色等综合的,丰富的感性教材。在地方特色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直观感受,要比老师在讲台上抽象的解释要更容易使学生感兴趣。在我市很多学校中都将采茶戏和兴国山歌作为校本音乐课程在学校推广。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都使用了PPT课件,影像资料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这些手段使原本有些难度的歌曲和内容变得容易让学生接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地方特色音乐,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一味的就给学生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在这过程中还要结合这些内容给学生讲解,并适当的引导其观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得更快。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并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兴趣。欣赏地方小戏或听一听用家乡方言演唱的山歌、小曲,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这些欣赏内容提出看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听赏和学习,增强他们的记忆和对地方特色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三、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趣味性强,难易适度的地方音乐进行教学
音乐课程新课标中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同样,在进行地方特色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不能“一锅端”不是一个内容适合所有学段的学生。例如:1~2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就可选用一些节奏明快,旋律较简单具有地方特色的童谣或山歌进行教学,可多让学生进行表演。结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表现力强的学生模仿表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6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活动增强,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接触不同的地方特色音乐表演形式。结合这一阶段孩子好奇心强,爱思考的特点,多让他们自主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引导他们认识了解地方特色音乐。
在进行音乐表演或欣赏活动中,尊重学生自己的感知体验,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演要给予肯定,不能一味的强调书本的理论,而把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对学生的创编进行积极的肯定,保持学生对地方特色音乐的兴趣。
四、学习了解地方文化,加强学科综合
地方特色音乐是地方风土人情的展示,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地方人文风俗为背景的。所以,在进行地方特色音乐课堂教学时不能少了像学生介绍地方文化背景。以江西为例:赣南采茶戏是用赣州方言表演的地方剧种,短小精悍,表演形式多样,甚至可以不受場地限制。如何形成的这种表演形式?为何与京剧、黄梅戏等其他剧种不相同?这些问题的解答都与赣南地方风俗文化离不开。
各地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与风俗,这些风俗起源于故事或有特色的文化,这些都能使学生兴起对音乐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五、进行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常规课堂中的地方特色音乐的教学都建立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怎样激发孩子对这类音乐的兴趣,毕竟这类音乐并不像流行音乐那样贴近现代生活或朗朗上口,甚至还有的孩子觉得“土”不愿意学习,有抵触的情绪。这时候,学校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的表演活动就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作为很多学校校本课程的展示,很多学校会使用地方音乐作为展示内容组织活动,很多孩子就是从这些或动中开始认识了解并慢慢喜欢上地方特色音乐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课本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不仅能让他们锻炼到自己的能力还让他们接触了解到地方特色音乐的各种表演形式。
地方特色音乐是一个地域的标志之一,在千百年传承中有许多的风俗、文化、历史信息都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流传了下来。地方特色音乐进课堂不仅是“新课改”下各地各学校进行的教育实践,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实践的传承价值,让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音乐能通过音乐课堂被所有的孩子认识并接受,薪火相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3]周清,李玉玲.走“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之路!——客家山歌进校园之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课堂教学;地方特色音乐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每一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或地方特性,从《诗经·国风》中就能看见春秋时期秦人勇猛、楚人委婉抒情等各地的地方特色。在我国音乐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各地形成了使用方言、融合地方风俗、生产生活场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或其他音乐形式。现代社会中,各种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因其朗朗上口和具有时代感的旋律和节奏使得本土的音乐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以至于在青少年当中已是鲜为人知。
音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传承价值,要求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兴趣培养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发展传承地方音乐的任务。让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音乐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音乐课堂就是最好平台,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接触,认识到地方音乐文化,并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以达到传播地方音乐文化的目的。
一、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课堂教学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发掘教材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联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使用教材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到本土的音乐文化,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这种联系并不是指牵强附会的粘连,而是要让课程与地方特色音乐知识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同时,在讲解地方特色音乐内容的时,也应注意要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架空了学生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时和课本教材一样可以用到听唱法,声势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视音乐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
二、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认识到地方特色音乐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向学生提供形、声、光、色等综合的,丰富的感性教材。在地方特色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直观感受,要比老师在讲台上抽象的解释要更容易使学生感兴趣。在我市很多学校中都将采茶戏和兴国山歌作为校本音乐课程在学校推广。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都使用了PPT课件,影像资料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这些手段使原本有些难度的歌曲和内容变得容易让学生接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地方特色音乐,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一味的就给学生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在这过程中还要结合这些内容给学生讲解,并适当的引导其观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得更快。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并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兴趣。欣赏地方小戏或听一听用家乡方言演唱的山歌、小曲,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这些欣赏内容提出看法。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听赏和学习,增强他们的记忆和对地方特色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三、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趣味性强,难易适度的地方音乐进行教学
音乐课程新课标中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同样,在进行地方特色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不能“一锅端”不是一个内容适合所有学段的学生。例如:1~2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就可选用一些节奏明快,旋律较简单具有地方特色的童谣或山歌进行教学,可多让学生进行表演。结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表现力强的学生模仿表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6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活动增强,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接触不同的地方特色音乐表演形式。结合这一阶段孩子好奇心强,爱思考的特点,多让他们自主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引导他们认识了解地方特色音乐。
在进行音乐表演或欣赏活动中,尊重学生自己的感知体验,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演要给予肯定,不能一味的强调书本的理论,而把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对学生的创编进行积极的肯定,保持学生对地方特色音乐的兴趣。
四、学习了解地方文化,加强学科综合
地方特色音乐是地方风土人情的展示,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地方人文风俗为背景的。所以,在进行地方特色音乐课堂教学时不能少了像学生介绍地方文化背景。以江西为例:赣南采茶戏是用赣州方言表演的地方剧种,短小精悍,表演形式多样,甚至可以不受場地限制。如何形成的这种表演形式?为何与京剧、黄梅戏等其他剧种不相同?这些问题的解答都与赣南地方风俗文化离不开。
各地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与风俗,这些风俗起源于故事或有特色的文化,这些都能使学生兴起对音乐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五、进行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常规课堂中的地方特色音乐的教学都建立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怎样激发孩子对这类音乐的兴趣,毕竟这类音乐并不像流行音乐那样贴近现代生活或朗朗上口,甚至还有的孩子觉得“土”不愿意学习,有抵触的情绪。这时候,学校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的表演活动就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作为很多学校校本课程的展示,很多学校会使用地方音乐作为展示内容组织活动,很多孩子就是从这些或动中开始认识了解并慢慢喜欢上地方特色音乐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课本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不仅能让他们锻炼到自己的能力还让他们接触了解到地方特色音乐的各种表演形式。
地方特色音乐是一个地域的标志之一,在千百年传承中有许多的风俗、文化、历史信息都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流传了下来。地方特色音乐进课堂不仅是“新课改”下各地各学校进行的教育实践,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实践的传承价值,让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音乐能通过音乐课堂被所有的孩子认识并接受,薪火相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3]周清,李玉玲.走“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之路!——客家山歌进校园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