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中高职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认为中高职衔接中的技能培养,应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课程模式为指导,并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分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与素质和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职业技能鉴定 技能培养
基金项目:1013—2014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重点项目《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制研究》(编号:G2013A008,主持人:洪少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时期。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下面我们将从中高职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出发,认识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性并就技能培养进行探讨。
中高职教育的共性和个性:
1.中高职教育的共性
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是:都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特點
2.中高职教育的个性特点
中职与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因而也就决定了其培养层次的不同。在2011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上,鲁昕副部长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即中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练劳动者,而高职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或一般技能,而高职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深奥、针对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能在生产领域完成一般技能所不能完成的高难度任务的技能,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即高级技能。
3.中高职教育的教养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人,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应重视德育,从养成教育抓起。做事:应重视知识技能,从技能训练抓起。
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定位应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要求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驾驭设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它领域相关知识接口的预留,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可以说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二、中高职衔接
毫无疑问,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是:都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但培养的层次和深度不一样他们是分阶段来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学院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体现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中职学校从事初、中级(五级和四级)职业技能鉴定;高职学院从事中、高级(四级和三级)职业技能鉴定。依照等级分段教学正是中高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三、中高职技能培养
1.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纳入教学,促进课程建设,保证职业鉴定内容成为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技能,因此,与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适应,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性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积极稳妥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依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长效机制,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产业从业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根据职业技能考试大纲要求,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选编教材.
2.积极探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方式、考试方式改革,保证职业鉴定模式成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和改革;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生源基础特点、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企业的实际案例,采用逆向处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及提高综合素质、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
积极探索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在考核中,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加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比重;对一些核心课程,把相关项目制作、作品获奖情况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体系,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人才市场就业准入的培训考核制度接轨. 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
3.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立实训基地,保证职业鉴定所需设备和要件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项目.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应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出发,根据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理论知识掌握,在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基础上,搭建一个以工艺设计、方法操作、设备使用与拆装维护、质量检验等实验主题为主线,分层次、个性化的矩阵式实训教学体系.结合课堂教学、大作业、工艺课程设计等,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形成有机结合和效果互补,使高职教育的情景教学模式得到切实体现.
遵循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相关的资源和生产经验,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实训项目,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创设"情景教学"环境,同时兼具技术开发与服务、对外培训与考证等社会服务功能.
4.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与校企合作,推行"入学职业引导――理论教学――校企实训――顶岗实习――双证融通――就业创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以"教-學-做"一体化的教学课程模式为指导,对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注重突出精讲多讲,并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分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与素质和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5. 共享优质实训资源,合作携手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共享学校优质实验设备,积极为兄弟院校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有的院校在某一专业的实验设备比较好,管理和教学都非常好,它就可对周边的学校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就可组织来参观学习,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这里来,利用他们的设备和师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特别是比较大型的实验设备,由于价格比较昂贵,培训教师要求比较高。可整合中高职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让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和地方政府共同使用这些实验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它在教学、培训、鉴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利用企业先进实验设备,为中高职学生服务。由于企业要生产,所购买的实验、生产设备比较先进,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培训、鉴定和顶岗实习,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四、结论
总之,中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应加大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对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学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各行业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健:《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第2期16-18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高职衔接
3.龙德毅:《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第2期45+47页
4.《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思考》文章来自网络―――――――――――――――――――――――百度文库
5.鲍贤俊、吴国伟《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上海市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研究报告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职业技能鉴定 技能培养
基金项目:1013—2014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重点项目《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制研究》(编号:G2013A008,主持人:洪少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时期。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下面我们将从中高职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出发,认识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性并就技能培养进行探讨。
中高职教育的共性和个性:
1.中高职教育的共性
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是:都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特點
2.中高职教育的个性特点
中职与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因而也就决定了其培养层次的不同。在2011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上,鲁昕副部长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即中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练劳动者,而高职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或一般技能,而高职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深奥、针对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能在生产领域完成一般技能所不能完成的高难度任务的技能,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即高级技能。
3.中高职教育的教养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人,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应重视德育,从养成教育抓起。做事:应重视知识技能,从技能训练抓起。
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定位应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要求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驾驭设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它领域相关知识接口的预留,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可以说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二、中高职衔接
毫无疑问,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是:都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但培养的层次和深度不一样他们是分阶段来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学院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体现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中职学校从事初、中级(五级和四级)职业技能鉴定;高职学院从事中、高级(四级和三级)职业技能鉴定。依照等级分段教学正是中高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三、中高职技能培养
1.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纳入教学,促进课程建设,保证职业鉴定内容成为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技能,因此,与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适应,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性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积极稳妥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依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长效机制,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岗位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产业从业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根据职业技能考试大纲要求,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选编教材.
2.积极探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方式、考试方式改革,保证职业鉴定模式成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和改革;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根本,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生源基础特点、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企业的实际案例,采用逆向处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及提高综合素质、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
积极探索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在考核中,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加大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比重;对一些核心课程,把相关项目制作、作品获奖情况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逐步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体系,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人才市场就业准入的培训考核制度接轨. 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
3.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立实训基地,保证职业鉴定所需设备和要件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项目.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应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出发,根据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理论知识掌握,在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基础上,搭建一个以工艺设计、方法操作、设备使用与拆装维护、质量检验等实验主题为主线,分层次、个性化的矩阵式实训教学体系.结合课堂教学、大作业、工艺课程设计等,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形成有机结合和效果互补,使高职教育的情景教学模式得到切实体现.
遵循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相关的资源和生产经验,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实训项目,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创设"情景教学"环境,同时兼具技术开发与服务、对外培训与考证等社会服务功能.
4.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与校企合作,推行"入学职业引导――理论教学――校企实训――顶岗实习――双证融通――就业创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以"教-學-做"一体化的教学课程模式为指导,对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注重突出精讲多讲,并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分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与素质和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5. 共享优质实训资源,合作携手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共享学校优质实验设备,积极为兄弟院校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有的院校在某一专业的实验设备比较好,管理和教学都非常好,它就可对周边的学校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就可组织来参观学习,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这里来,利用他们的设备和师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特别是比较大型的实验设备,由于价格比较昂贵,培训教师要求比较高。可整合中高职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让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和地方政府共同使用这些实验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它在教学、培训、鉴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利用企业先进实验设备,为中高职学生服务。由于企业要生产,所购买的实验、生产设备比较先进,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培训、鉴定和顶岗实习,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四、结论
总之,中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应加大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对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学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各行业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健:《试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第2期16-18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高职衔接
3.龙德毅:《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第2期45+47页
4.《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思考》文章来自网络―――――――――――――――――――――――百度文库
5.鲍贤俊、吴国伟《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上海市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