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思想政治课中,奉行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注重讲授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的真正价值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本人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努力思考和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出路;
长期以来,在我国思想政治课中奉行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向我们袭来,以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科学、建构学习、合理评价等为特点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确立。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走在改革前沿的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目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几个“误区”及偏向
1.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第一,目标要求上的误区。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偏多,学科学时少,致使思想政治课负担偏重,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效果有很大的落差,结果是教学内容学一遍,目标要求未兑现。
第二,教法上的误区。十几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教学日标响彻云端,而当前依然足教法单调、枯燥、照本宣科,以理论说教为主。
第三,学法误区。就当前情况而言,“重教研、轻学研”“重教改、轻学改”“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较为普通,学生学习被动型多,主动型少,纵使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上有一定的积极性,也并不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而仅仅是为了服从某种暂时的需要。
2.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偏向
第一,死记硬背,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别的技巧,死记硬背是个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怎么去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而是划书、强调一定要背诵,不搞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大小考试频繁,长期疲劳“轰炸”导致学生也逐渐养成这种坏习惯了,现在要慢慢改变这种模式,学生大多数都适应不了。
第二,形式呆板。课堂教学形式是几十年“一贯制”总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一门纳总结——布置作业”不管教材内容如何调整,国内外实际情况如何变化,儿乎都足这样一个模式,不可改变。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教师这么讲,学生这么听,考试这么考,走过场的形式,把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没有个性,没有独特的见解,也就是说抑制学生的智力开发,尤其是创造力的开发。
第三,无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讲,但就是找不出解决这个问题有效途径和方法,其并不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在哪里。因此一讲到联系实际,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本地、四学生周围的事,但贯彻不彻底,为了显示教学效果,使出两件看家武器——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不求甚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总之,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对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不喜欢政治课。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路
(一)政治教师要彻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任何教育改革如果忽略了教师的因素,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课程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的观念的支撑,离不开教师对新课程相关内容的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所以,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前提。只是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才有可能在实施中不走或少走弯路。达到改革所要的教育质量与效果,惟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鲜营养,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才能跟上迅猛发展的时代。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学生的协助者,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而不应当只扮演灌输者,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正确方法”,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懂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懂”和“懂得学”。课堂活动应当给学生提供用书面和口头的学科语言彼此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明智的辅导者,他的角色要因时、因事而异地进行转换:他在演示正确途径,而且也演示错误的开端和高级思维技能,引导学生去解决和思考问题时是“模特儿”;他在帮助个人、小组、全班决定他们的工作是否保持了主题,进展得是否合理时是“顾问”;他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但把决定留给全班同学去讨论和完成时是“仲裁人”;他支持学生在班上发表意见,鼓励他们靠自己的活动去做出反应,靠自己去探索学习时是“对话者”;他在鞭策学生弄清他们做什么才是合理的、有目的的,使学生确信他们能够捍卫自己的结论是“询问者”。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认为政治教学应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把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探索。
(二)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彻底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象,关键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做到学生自读理解、自我升华;教师要避免教学环节的支离破碎,繁琐的串问、串讲或者不问、不讲。
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还必须加强教学的整体性,体现实现的过程。要能体现学生在教学的指导下走入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得出实践经验的特点:体现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做到:实践的目的性要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强实践训练的针对性,突出重点,符合教材、时代的特性和学生的实际;体现实践训练的层次性,实践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努力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实验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得以建立的有效途径就是交往,如果离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那么,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学,以教师与学生“两代人”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是师生之间独有的经验与表现方式进行心灵的对接、看法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珠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在互动性、互惠性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动态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使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创设一种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与互惠的教学关系。
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学生共同品成功的喜悦。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改进教学活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与活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其次,教师要完善个性,自身内在的人格魅力展示给学生,用自己拥有的真诚、热情、宽容等优秀品质感染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及教育机智的应变能力。使之得到学生的真情网报,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保证。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灌输”、“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利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尝试更多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同志的参与,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春鼎主编<教育方法论>
[2]刘芳 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出路;
长期以来,在我国思想政治课中奉行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向我们袭来,以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科学、建构学习、合理评价等为特点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确立。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走在改革前沿的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目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几个“误区”及偏向
1.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第一,目标要求上的误区。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偏多,学科学时少,致使思想政治课负担偏重,目标要求与实际教学效果有很大的落差,结果是教学内容学一遍,目标要求未兑现。
第二,教法上的误区。十几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教学日标响彻云端,而当前依然足教法单调、枯燥、照本宣科,以理论说教为主。
第三,学法误区。就当前情况而言,“重教研、轻学研”“重教改、轻学改”“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较为普通,学生学习被动型多,主动型少,纵使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上有一定的积极性,也并不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而仅仅是为了服从某种暂时的需要。
2.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偏向
第一,死记硬背,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别的技巧,死记硬背是个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怎么去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而是划书、强调一定要背诵,不搞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大小考试频繁,长期疲劳“轰炸”导致学生也逐渐养成这种坏习惯了,现在要慢慢改变这种模式,学生大多数都适应不了。
第二,形式呆板。课堂教学形式是几十年“一贯制”总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一门纳总结——布置作业”不管教材内容如何调整,国内外实际情况如何变化,儿乎都足这样一个模式,不可改变。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教师这么讲,学生这么听,考试这么考,走过场的形式,把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没有个性,没有独特的见解,也就是说抑制学生的智力开发,尤其是创造力的开发。
第三,无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讲,但就是找不出解决这个问题有效途径和方法,其并不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在哪里。因此一讲到联系实际,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本地、四学生周围的事,但贯彻不彻底,为了显示教学效果,使出两件看家武器——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不求甚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总之,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对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不喜欢政治课。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路
(一)政治教师要彻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任何教育改革如果忽略了教师的因素,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课程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的观念的支撑,离不开教师对新课程相关内容的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所以,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前提。只是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才有可能在实施中不走或少走弯路。达到改革所要的教育质量与效果,惟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鲜营养,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才能跟上迅猛发展的时代。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学生的协助者,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而不应当只扮演灌输者,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正确方法”,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懂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懂”和“懂得学”。课堂活动应当给学生提供用书面和口头的学科语言彼此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明智的辅导者,他的角色要因时、因事而异地进行转换:他在演示正确途径,而且也演示错误的开端和高级思维技能,引导学生去解决和思考问题时是“模特儿”;他在帮助个人、小组、全班决定他们的工作是否保持了主题,进展得是否合理时是“顾问”;他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但把决定留给全班同学去讨论和完成时是“仲裁人”;他支持学生在班上发表意见,鼓励他们靠自己的活动去做出反应,靠自己去探索学习时是“对话者”;他在鞭策学生弄清他们做什么才是合理的、有目的的,使学生确信他们能够捍卫自己的结论是“询问者”。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认为政治教学应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把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探索。
(二)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彻底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象,关键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做到学生自读理解、自我升华;教师要避免教学环节的支离破碎,繁琐的串问、串讲或者不问、不讲。
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还必须加强教学的整体性,体现实现的过程。要能体现学生在教学的指导下走入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得出实践经验的特点:体现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做到:实践的目的性要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强实践训练的针对性,突出重点,符合教材、时代的特性和学生的实际;体现实践训练的层次性,实践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努力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实验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得以建立的有效途径就是交往,如果离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那么,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学,以教师与学生“两代人”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是师生之间独有的经验与表现方式进行心灵的对接、看法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珠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在互动性、互惠性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动态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使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创设一种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与互惠的教学关系。
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和学生共同品成功的喜悦。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改进教学活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与活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其次,教师要完善个性,自身内在的人格魅力展示给学生,用自己拥有的真诚、热情、宽容等优秀品质感染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及教育机智的应变能力。使之得到学生的真情网报,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保证。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灌输”、“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利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尝试更多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同志的参与,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春鼎主编<教育方法论>
[2]刘芳 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