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科技哲学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确立、实践观与科技哲学联系等四个方面,对科技哲学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技哲学;现代哲学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術水平不断提升及哲学的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兼具科学与哲学的科技哲学,对人类社会中的和谐社会构建有积极作用。现代科技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重要理论指导,并发挥积极影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科技哲学的形成是必然趋势,所以有关人员应加强对其内容的深入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
  众所周知,实践概念并非是马克思所首创,而是在遥远的古代就已出现了。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宣称: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在欧洲哲学史上,康德正式把实践概念引入到哲学中,在他看来,实践即道德的践履,就是实践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进而使人达到自由。但他的实践并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畴[1]。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也对实践提出过一些深刻的思想,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主、客体矛盾的中介,是通向客观真理的必由之路。黑格尔尽管提出了实践、特别是劳动对人的解放具有积极意义的论断,但究其实质,还是把实践限制在精神、观念的活动范围,抽象地发展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的方面,所以黑格尔的实践主要是作为绝对理念自我发展的一个环节而出现,这无疑是绝对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者,例如费尔巴哈,反对唯心主义把实践理解为逻辑的或理论的活动,认为实践是感性活动,甚至提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但是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只是单个人的活动,是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费尔巴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的、活动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所有哲学家都没有把实践看作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因而都没有能够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地揭示出实践的本质涵义。
  科学实践观之新其次在于它突出了实践是只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突出了实践者即人的主体性,从而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实践虽然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但人却是带着主体的利益、目的、意志、需求和价值判断投入实践活动的,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否定和改变外部环境和条件,使之服从于主体的目的和需求[2]。旧唯物主义者只看到客体制约性的一面,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决定作用。而马克思在承认这种决定作用的同时,还看到了另一面: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所以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实践是社会的主体(人)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人类感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人。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塑造成适合人占有和利用的形式,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了主体意识。实践唯物主义彻底改变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的性质和被唯心主义所抽象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并把它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人与自然、社会和环境能够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技哲学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保持蓬勃活力的重要保证。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中把握的时代”,“从来都不是一种对精神以外的材料的简单接受,而始终立足于自身的活动,立足于一种内部的再造,即通过创造性精神而获取的、按照根据与结论而进行的理性明察的内部再造”。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在面向新世纪的时代变化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优良传统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其现实的路径选择是完成研究范式的转换。马克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因此,捕捉到现实世界的迫切问题并使其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是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不是超历史的抽思想,而是对‘时代课题’的理论反思。哲学‘面向现实’,但又‘拉开间距’,使‘问题中的哲学’升华为‘哲学中的问题’。”脱离历史与时代的理论会失去其生存的环境。因此,哲学理论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从时代性的状况去反思人类的存在,从时代性的问题出发去探求人类的解放,使哲学真正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精华。因此,理论应具有实践性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为现代哲学开辟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凸显了实践优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立场,并获得了如下洞见:在理论与实践的二者关系中,实践具有本体意义上的优先地位,理論的实际根基在于现实的生活实践之中。其开辟的哲学道路可以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表述:“以往的哲学家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即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历史实践出发把实践提升为哲学最根本的解释原则,“重新观察、解释和对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哲学理论的归宿和指向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终极关怀。所以,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普遍应用,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人的认识和实践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为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新发展构筑了新的基础,提供了新的前提,并且还直接引起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结构、方式、功能和效率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又必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影响到人与世界的关系、人际之间的交往以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与此相适应,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普遍化条件下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效应。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种效应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当代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当代人的认识论。如果认识论还没有打开这本书,那么这种认识论就不能成为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人们在实践的结果中直观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三、科技哲学影响
  哲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真理,经得住时间检验和实践验证。就理论层面讲,哲学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科技哲学理论、军事哲学理论;就社会生活层面讲,哲学蕴涵于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中,包括领导决策、人际关系等诸多内容。由此可见,哲学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科技与哲学实现有机结合,形成科技哲学[4]。该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从属于哲学学科,是哲学理论发展中的衍生,具有與时俱进性。科技哲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化妆品、保健品检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并进行评价。在该过程中,相关人员工作中遵循的理论依据,是哲学与科技问题的反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充足动力。科学技术、人才是国家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只有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才能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哲学是对自然界生活中多样化关系的阐述,科技哲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科技哲学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
  四、基于现代哲学转向提升科技哲学社会维度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通常把近代哲学称为“认识论转向”,其社会生活基础是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人类思想认识客观性的反思。由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使近代哲学家们一直没有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做出满意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实践的思维方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被称为哲学史上的“实践论转向”,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两极”到“中介”的转变,从而开辟了现代哲学研究的新视角——从现实的生活世界出发,讨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都是从马克思的“实践论转向”开始的。现代科技哲学的研究,也应以马克思开启的实践论转向为理论支点,源于“事实上,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具有很丰富的内容,当代西方‘诠释学的现象学’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内容上与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形成互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首先,在其客观内容和普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哲学世界观,它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其次,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为人类历史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形成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最后,在其理论价值和社会功能上提供了哲学方法论,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最深刻的层次上为现代哲学开拓了正确的道路,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正是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出发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实践论辩证法的反思方式,对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使每一个哲学命题成为这一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表征,以塑造、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著名的哲学命题:“语言是存在的家”,用以表征语言是人的实践方式和存在方式,进而从存在出发来分析人对世界的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引申马克思的思想方法来批判“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从而形成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思与批判。鉴于哲学发展的实践性本质特征,作为哲学重要分支的科技哲学,其研究方向必然以哲学转向为导向,以现代社会的生活实践为根基,研究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现代社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生产力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空前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科技的日益发达,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化进程明显加速,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扮演核心的角色,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同时,由于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消解“人的物化”和“科技异化”成为人类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鉴于现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理论背景以及科学技术现实的发展状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新型关联,决定新时代的科技哲学研究必然要立足于生存论的视角,增加其研究的社会维度,紧跟哲学时代主题的转换,把握现代哲学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系统的观念清理和价值排序,更好地完成科技哲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由此,我们选取一种广义解释对科技哲学学科进行定位: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这样,在时代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必然从人、社会、自然的综合视角来思考人类自身发展的合理性,审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继而对其进行哲学思考。
  增加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将大大拓宽科技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科技与社会的研究将成为科技哲学研究的重要延伸和理论的生长点。把科学技术放到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研究其在社会大系统中的运行机制,这种研究将更好地发挥科技哲学理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又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实践提供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领域内,存在着大量急待解决的前提性哲学理论问题,比如,关于科学对社会消极作用的根源问题,科学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的价值属性问题等等,都将成为科技与社会研究中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五、结束语
  为了实现现代社会的稳步发展,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十分必要,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科技哲学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只有坚定不移的落实实践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科技哲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冉,周小勇.马克思哲学:多元解读及其教育学意蕴[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9-145.
  [2]陆剑杰.论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03:19-24.
  [3]温景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办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以辽宁科技学院实践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03:1-4.
  [4]白鸽.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61-63.
  作者简介:
  马科伟(1981.8—),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讲师。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企业普遍推广使用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为研究点,剖析了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功能的作用,从实际出发给出了精益管理模式下实训室管理的新状态,从而也为实训室的高效、有序使用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精益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室  一、精益管理理论概述  德国人在日本人成功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提出了精益管理思想,并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时开始引入
期刊
摘 要: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理念滞后、考试方式单一、对实践及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核严重不足等问题。此文提出辅导员、学生、企业加入评价,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从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四个维度构建了专门针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度”多元化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模型,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四维度;多元化;
期刊
摘 要:现如今,一个大规模生产、应用、分享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针对现有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的特征以及所要面临的问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怎样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对信息系统进行更合理科学的应用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的构建关系到整个城建档案的良好服务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信息系统;构建  当前,随着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整个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数据
期刊
摘 要: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打造党员队伍作风建设的强度提供契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是一项只有進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长期性、艰巨性工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作风建;永恒课题;问题;原因;思考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打造党员队伍作风建设的高度提供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继续走好作风建设长征路,着力打造廉
期刊
摘 要:高中校园的本质是对知识及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要求素质教育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关注。本文通过概括高中校园文化的现状及特征,分析新时期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管理部门及师生方面提出切实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活动  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团体意识和精神面貌,对學生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
统战智库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和功能的特殊智库,是伴随着統一战线新形势新要求应运而生的产物,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及咨询决策制度毫无疑问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湖南统战智库如何在湖南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谋划。  一、要明确定位,主打统战特色  一方面,湖南统战智库要紧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非公企业面临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非公企业党组织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实质性作用,仍是目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完善非公党建的运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党的建设;非公企业;党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第一段话我想每一个共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應该早已是烂熟于心了。党的宗旨即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这也是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开放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国际金融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的人才为目标,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力量。基于此,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金融在我国的经济
期刊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于是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投身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奉献力量。本文分析了基层情感、从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现状,阐述了基层情感意识淡薄的成因,提出如何培养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