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精彩历史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是一门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靠听他人讲述历史、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考察历史遗迹等。其中,听教师讲授是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为了能讲出精彩的历史故事,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讲究语言灵动
  讲授法特别讲究语言艺术。“语言灵动”是历史讲授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我们常说要把历史讲“活”,从语言要求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外貌、行为、思想等,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令后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在战舰被日方鱼雷击中即将沉没之际,管带邓世昌掉进大海里,他毅然抛弃手中的救生圈,決心与他的战舰一起沉入海底。他的爱犬见此情景,急忙游去用嘴叼住他的胳膊,要救其性命。而邓世昌却抱住爱犬,强行让自己与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汹涌的黄海中。讲授时,笔者选择凄美动听的词汇给学生生动地讲述甲午海战中这感人的一幕,运用慷慨激昂的语言结合恰当的肢体动作,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当时的壮烈场面,学生不禁潸然泪下,慨叹邓世昌的英雄壮举。课堂上,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必然会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如此讲授,不仅达到了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构筑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的知识建构在历史时空的基础上,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它们存在的意义。教师在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既要使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达到统一,又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名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下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教师直观呈现动态地图给学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并要求学生识记红军长征的时间及起点、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地点、红军长征的两次胜利会师时间及地点,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导向,将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将时空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针对具体史实,教师充分运用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文字史料等,通过绘声绘色地讲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长征路上充满了千辛万苦,处处有艰险,处处有牺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一切都是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样的讲授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激励学生树立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深挖历史细节
  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要注重细节。这里的“细节”包括教材细节和教学细节。
  教师对教材细节做精彩的讲述,能使历史事件本身更加丰富翔实,也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深刻的认知。在讲授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时,教师从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四个方面着手,并做好细节补充:用商鞅“少好刑名之学”这个教材细节反映商鞅从小崇尚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有其主观能动性;用商鞅“徙木立信”的成语典故,让学生明白商鞅在变法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用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一细节,说明商鞅在变法中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公正无私,严格执法,让学生理解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奖励军功”这一细节,让学生明白正是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最终他被旧贵族陷害致死。
  此外,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还应关注教学与研究教学细节,运用心理技巧来处理好这些细节,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经历,让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受到启迪,进而产生共鸣。
  一名教师在讲授“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学生大多依据材料分别从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掠夺、城市住房、交通紧张等方面按部就班地寻找着答案。突然有位学生高声叫道:“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课堂一下子如水中击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教师及时抓住这个难得的教学细节,也高声道:“不是吗?工业革命后,机器大量投入生产,机器大生产排放的工业‘三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协调机器大量出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呢?”讨论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保问题后,教师追问:“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性质等方面剖析,学生发现:中国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产了,中国的部分领土和主权丧失了。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也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恩施州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它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构建小学数学创新课堂,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积极探索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途径,从而帮助小学生达到一个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进而有效实现小学数学学科创新课堂的构建。
《认识负数》是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负数,笔者用形象而又直观的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班”取材,引入教学。对小学生而言,负数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开课伊始,笔者从班级卫生打分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首先,笔者出示六(1)班、六(2)班上周的卫生评分--六(1)班做得很好,在平均分上奖5分;六(2)班做得稍差,在平均分上扣5分;然后,请学生回答“应该如何给两个班记分”。
上周五中午,值周老师在通往运动场的必经之路的墙壁上,发现学生的不雅“作品”——“陈××到此一游”。干净的墙壁上,这几个字显得十分刺眼。我非常生气,要求值周教师立即清除。  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给全校师生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中国游客在埃及金字塔上刻字被重罚的事情;另一个是在2016年,一名中国游客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宫豪华的木地板上让孩子撒尿的事情。这些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事情给中国人丢尽了脸。我强调乱涂
每一个老师提问时都希望看到高高举起的手——每一双高高举起的小手都代表着“我知道”的自信、“快叫我”的渴望和“我能行”的满足。面对那高高举着的手,到底选择让谁来回答,又如何善后那些并没有点到的学生,考验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更多的是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的得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而不断地将思维导图成功地运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是高中化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进步,还是高中化学教师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高中化学教师都应当逐渐地将思维导图渗透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中。
习数学的矛盾之一是抽象和形象的矛盾,几何直观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开发教材,寻找数学对象的直观模型,使学生易于解决问题,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一、构建几何直观,促进算理理解  几何直观的本质是通过图形展开的想象能力。计算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的教学,人教版教材分两步安排: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针对不同的素材,教材构造了不同
仙桃市精英学校以“基于学的指导”为课改目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规则,合作践行。无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规则,对学生更多的是“约束”——我要你做,即教师制定规则,学生严格遵守。在规则的约束之下,学生害怕出错,不敢发言。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制订了“以帮助建模”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规范:①小组长明确问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聚焦问题展开学习,
沟通是班主任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其内心更加敏感,生活上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也更多。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手段了解学生需求和问题,并引导其健康发展。但由职业学校班主任和学生实际沟通情况来看,沟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班主任还是以传统的沟通思维进行沟通教学,师生沟通过程中,更多的是由班主任进行发言,学生发言机会较少,极大降低了沟通教学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以职业学校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以供参考。
为构建学校生态德育课程体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中小学探索了“三全育人”德育內容和“三有三自主”德育模式。  构建“三全育人”德育内容。“三全育人”包括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全面育人指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如,主题班会系列化课程分年级确立活动目标、活动主题;主题活动系列化课程按月开展主题性教育
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信息化技术为各个领域注入了让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也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微课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化,丰富对应的教学资源。另外,还可以有效的支持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学对知识技能的深度加工。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之后,结合现状,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建设措施,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