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促使老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们大多重视教学前的教案设计,而忽视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殊不知,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严谨治教的体现。它能让我们的教学更趋成熟,给予学生的亦更趋完美。可以这么说,它是严谨治教之奇葩,会给教学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
关键词:严谨治教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言:“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将大受限制。
是的,墨守成规,不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很难进步。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解决自己在现实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用研究者的思想去反思、分析和解决自身在实际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品位。
反思性教学方式方法很多,笔者仅就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课前反思:谈到反思,有很多老师自然会想到课后反思,但对课前反思却忽略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课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过程,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课堂反思:所谓课堂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一堂课无论教案设计得多么完美,课前的准备多么充分,一旦付诸实施,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甚至失误。即使是被认为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再者,由于种种不可确定的变数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事前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例如,教师对学生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感情伤害,学生因为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分歧而产生的尖锐争吵,学生提出过于敏感或者太过尖锐的问题而造成的尴尬,教师答问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者暂时无法回答的窘迫,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就会造成冷场或吵闹等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损害教育的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教师及时反思,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教后知不足”。每次教学后都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如果能积极反思、认真面对,那么他一定会在教学与反思中逐渐调整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智慧,让自己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成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般来说,一堂课总会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些成功的亮点。包括精心设计的某个教学环节的实现,讲课中突然闪现的灵感,媒体的巧妙设置,教具的成功使用,精彩到位的讲解;学生独特的见解,有创意的提问,一道习题的巧解;师生之间的巧妙配合,妙语连珠般的问答,等等,这些思维的珍珠,智慧的光芒,语言的“火花”,都应该记录下来。但是光记录下来还不够,还要深入反思:这些课堂的亮点是怎样闪现出来的?有哪些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新理念?还有更好的模式与方法吗?……这样深入的反思能使教师跳出眼前成功的迷雾和狭小的经验圈子,不是就事论事,浅嘗辄止,而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去观照,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果索因,追本溯源,吸取“前车之鉴”,对原有的教案进行改进、完善,并设计“再教方案”,这样“吃一堑,长一智”,使后记成为下一次的教学新起点,使整个教学工作日趋成熟和完善。
这三种教学反思,课前反思就是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备课;课中反思就是灵活掌握课堂,随机应变;课后反思就是就课前、课中之优劣进行理性思考,并述之笔端,以利前行。
拥有严谨治教之奇葩——教学反思,语文教师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奋斗不懈,优秀卓越。
参考文献:
《一课三思,日参省乎己》
关键词:严谨治教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言:“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将大受限制。
是的,墨守成规,不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很难进步。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解决自己在现实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用研究者的思想去反思、分析和解决自身在实际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品位。
反思性教学方式方法很多,笔者仅就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课前反思:谈到反思,有很多老师自然会想到课后反思,但对课前反思却忽略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课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过程,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所需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教师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怎样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的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如何组织学生和材料,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课堂反思:所谓课堂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一堂课无论教案设计得多么完美,课前的准备多么充分,一旦付诸实施,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甚至失误。即使是被认为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再者,由于种种不可确定的变数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事前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例如,教师对学生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感情伤害,学生因为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分歧而产生的尖锐争吵,学生提出过于敏感或者太过尖锐的问题而造成的尴尬,教师答问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者暂时无法回答的窘迫,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就会造成冷场或吵闹等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损害教育的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教师及时反思,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教后知不足”。每次教学后都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如果能积极反思、认真面对,那么他一定会在教学与反思中逐渐调整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智慧,让自己获得更快的发展和成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般来说,一堂课总会或多或少的有那么一些成功的亮点。包括精心设计的某个教学环节的实现,讲课中突然闪现的灵感,媒体的巧妙设置,教具的成功使用,精彩到位的讲解;学生独特的见解,有创意的提问,一道习题的巧解;师生之间的巧妙配合,妙语连珠般的问答,等等,这些思维的珍珠,智慧的光芒,语言的“火花”,都应该记录下来。但是光记录下来还不够,还要深入反思:这些课堂的亮点是怎样闪现出来的?有哪些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新理念?还有更好的模式与方法吗?……这样深入的反思能使教师跳出眼前成功的迷雾和狭小的经验圈子,不是就事论事,浅嘗辄止,而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去观照,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果索因,追本溯源,吸取“前车之鉴”,对原有的教案进行改进、完善,并设计“再教方案”,这样“吃一堑,长一智”,使后记成为下一次的教学新起点,使整个教学工作日趋成熟和完善。
这三种教学反思,课前反思就是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备课;课中反思就是灵活掌握课堂,随机应变;课后反思就是就课前、课中之优劣进行理性思考,并述之笔端,以利前行。
拥有严谨治教之奇葩——教学反思,语文教师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奋斗不懈,优秀卓越。
参考文献:
《一课三思,日参省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