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百度[释义]反省,思考。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常常错误的理解反思仅仅作为回顾,只是把它放在问题解决活动的最后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并不等同于回顾,即不仅仅是对教学结果的回顾。反思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关键词]反思 预测 调节 回顾
根据反思与教学活动的发展进程关系,可将反思分为课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课后的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反思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课前反思的主要作用是预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课后反思的主要作用是回顾,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仅是课后要反思,在课前要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反思。
一、课前的反思——预测
教育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困难在于不会作决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缺乏解决问题前的反思,他们误认为,似乎必须先在头脑中把问题都考虑成熟了才能动笔做;误认为做的每一步必需正确无误,没有尝试或出错的余地,更多的人也误认解决问题不允许用直觉,因而导致学生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预见性,学生存在盲目做的倾向,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前反思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从课前反思中可以估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对于容易接受的知识,我们可以预设出有活力的教学环节,这样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极积性,提高参与面。课堂上的正确做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各种想法,而且要进行猜测尝试,在许多解决途径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途径,最后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做个粗略性的预测,教师可采用提问或学生自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如下的建议,
“我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来解题?”
“我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这样选择行不行?”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起初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但当他们渐渐习惯于去这样想,以便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在解决问题前进行反思,对解题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这个方法,学生参与面广,讨论热烈。整节课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实际上,由于初中生的年纪小、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总是一成不变,那么教学质量肯定好不了,因此我们在每上一节课之前,都充分地进行教学反思,设计出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调节
教学过程并非是一个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程序一成不变地去加以实施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反思并随时加以必要调节的动态过程,调节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学生的调皮捣蛋,一般生成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有时甚至学生的调皮捣蛋生成的问题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原来预先设计的思路或环节被打破了,但我们应该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目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然而,这样会使教学主体失去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在讲完了一个证明题的例子后,我们已转到了下一个例题,这时有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证法。”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我想就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今后他学习的热情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应该给他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反思,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教学,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对于学生灵机一动的想法,教师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教师不要有先人为主;对于学生不恰当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如果时时总是送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将会严重抑制学生在解题活动中的创造性,因此课中反思是教“活”学生的关键,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首美妙的“插曲”。
三、解题后的反思——回顾
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提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四个步骤:①弄清问题⑦拟定计划③实现计划④回顾。他特别强调,“在成功地解决问题以后,通过重新考虑与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解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经过充分的探讨与钻研,我们能够改进这个解答,并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
解题后的反思,不仅包含对解题结果的反思,也包括对解题思路发现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的反思等等。对解题思路发现的反思,可以从思路是怎样现的角度引导学生这样自问:我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发现的?由什么启发而来?对解题方法的反思,可以引导学生自问:你是否能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能否找出更加有效的解题途径?能否将结果或方法用于其他的问题?对解题结果的反思,应验证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忘记了进行分类讨论?想想是否可能有特殊情形,或者可将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形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教师要真正实现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切实抓好“反思”,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反思 预测 调节 回顾
根据反思与教学活动的发展进程关系,可将反思分为课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课后的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反思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课前反思的主要作用是预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课后反思的主要作用是回顾,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仅是课后要反思,在课前要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反思。
一、课前的反思——预测
教育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困难在于不会作决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缺乏解决问题前的反思,他们误认为,似乎必须先在头脑中把问题都考虑成熟了才能动笔做;误认为做的每一步必需正确无误,没有尝试或出错的余地,更多的人也误认解决问题不允许用直觉,因而导致学生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预见性,学生存在盲目做的倾向,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前反思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从课前反思中可以估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对于容易接受的知识,我们可以预设出有活力的教学环节,这样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极积性,提高参与面。课堂上的正确做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各种想法,而且要进行猜测尝试,在许多解决途径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途径,最后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做个粗略性的预测,教师可采用提问或学生自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如下的建议,
“我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来解题?”
“我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这样选择行不行?”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起初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但当他们渐渐习惯于去这样想,以便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在解决问题前进行反思,对解题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这个方法,学生参与面广,讨论热烈。整节课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实际上,由于初中生的年纪小、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总是一成不变,那么教学质量肯定好不了,因此我们在每上一节课之前,都充分地进行教学反思,设计出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调节
教学过程并非是一个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程序一成不变地去加以实施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反思并随时加以必要调节的动态过程,调节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学生的调皮捣蛋,一般生成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有时甚至学生的调皮捣蛋生成的问题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原来预先设计的思路或环节被打破了,但我们应该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目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然而,这样会使教学主体失去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捕捉教学灵感,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在讲完了一个证明题的例子后,我们已转到了下一个例题,这时有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证法。”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我想就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今后他学习的热情就会受到影响。我们应该给他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反思,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教学,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对于学生灵机一动的想法,教师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教师不要有先人为主;对于学生不恰当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如果时时总是送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将会严重抑制学生在解题活动中的创造性,因此课中反思是教“活”学生的关键,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首美妙的“插曲”。
三、解题后的反思——回顾
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提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四个步骤:①弄清问题⑦拟定计划③实现计划④回顾。他特别强调,“在成功地解决问题以后,通过重新考虑与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解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经过充分的探讨与钻研,我们能够改进这个解答,并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
解题后的反思,不仅包含对解题结果的反思,也包括对解题思路发现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的反思等等。对解题思路发现的反思,可以从思路是怎样现的角度引导学生这样自问:我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发现的?由什么启发而来?对解题方法的反思,可以引导学生自问:你是否能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能否找出更加有效的解题途径?能否将结果或方法用于其他的问题?对解题结果的反思,应验证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忘记了进行分类讨论?想想是否可能有特殊情形,或者可将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形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教师要真正实现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切实抓好“反思”,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