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海马、杏仁核及中央中核等5个不同刺激靶点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海马、杏仁核和中央中核等5个不同靶点电刺激术治疗的4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患者在DBS术前半年和术后随访时最近半年的癫痫发作频率,并对5个不同刺激靶点的长期临床效果做进一步比较。结果5个刺激靶点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均可以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其中丘脑前核电刺激的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的发作改善在50%以上;海马电刺激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114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海马、杏仁核及中央中核等5个不同刺激靶点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海马、杏仁核和中央中核等5个不同靶点电刺激术治疗的4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患者在DBS术前半年和术后随访时最近半年的癫痫发作频率,并对5个不同刺激靶点的长期临床效果做进一步比较。结果5个刺激靶点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均可以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其中丘脑前核电刺激的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的发作改善在50%以上;海马电刺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晚发型痫性痉挛的病因、临床-电生理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晚发型痫性痉挛的10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选取其中84例有门诊随访资料者,收集其治疗转归及预后情况等。结果102例患儿中,男性68例,女性34例,起病年龄1岁至11岁零3个月(中位数25个月)。颅内感染、围生期脑损伤、脑发育异常为已知主要病因,部分病因不明。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为症状组及隐源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发作形式、
3q29微缺失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复杂临床表型的罕见遗传病,由Wiilatt等[1]于2005年首次报道,是由3号染色体长臂2区9带发生片段缺失所致,典型缺失区域大小约1.5Mbo 3q29微缺失综合征发病率估计为1/4万〜1/3万[2],目前国外至少报道了93例3q29微缺失综合征儿童病例[3]。但国内鲜见儿童病例报道,检索文献发现国内既往仅报道2例胎儿病例,例为1.57Mb的新发微缺失,胎儿具体表型不详[4],例为166Mb未知来源的缺失,亥例胎儿有室间隔缺损和唇腭裂畸形[5]。本研究分析1例确诊为3q2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进行术前栓塞(栓塞组),其中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者17例。同期未行术前栓塞而直接行手术切除肿瘤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栓塞组患者中,肿瘤血供完全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5例、部分栓塞3例;1例患者栓塞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疝死亡;1例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栓塞后发生脑梗死1例;显微镜下全切肿瘤16例、大部分全切1例。栓塞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型连锁鱼鳞病(XLI)是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2000~1/6000[1-2]。男性发病,女性为携带者,其临床特征为生后或婴儿期发病,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覆着黑褐色鳞屑,主要累及肢体伸侧和躯干侧面、面、耳部、颈部。皮肤表现常在夏季减轻,而冬季和干燥季节加重呈黑褐色;部分女性可只表现为皮肤干燥[3]。多数XLI患者存在STS基因和侧翼标记的大量缺失,少数为STS基因点突变或部分缺失[4]。本文报道1例STS全外显子缺失所致XLI伴智力低下的患儿如下。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中枢神经系统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22例,未全切除者8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15例,随访时间为24~132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8例患者术后行放疗。肿瘤复发的患者6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3例,生存时间为35~115个月,平均72个月。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类多富血供的肿瘤,具有复发及转移倾向;治疗应手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术前备足血
目的 探讨肾功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和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堵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分流管脑室段堵塞2例,其中1例患者的导管被脉络丛包裹,予以重置脑室段导管和更换阀门;1例患者系导管内腔堵塞,予以更换脑室段导管和阀门。单纯阀门堵塞1例,脑室段分流管与阀门脱落后阀门堵塞1例,这2例患者均予以更换阀门。腹腔段分流管腹腔段在颞部皮下折叠1例,予以调整分流管位置,消除折叠;腹腔段导管被大网膜包裹1例,予以松解粘连,并剪除被包裹部分导管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9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HI分为PHI组(59例)和无PHI组(3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后发生PH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09例TBI患者中,发生PHI的患者为59例(14.4%)。单因素分析显示,PHI组与无PHI组患者的入院时血糖浓度、GCS评分、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浓度、合并脑挫裂伤或脑实质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焦虑改善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40例接受DBS的PD患者,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统计术后HAMA评分改善率;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术前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UPDRS-3改善率、起病症状、文化程度、靶点、Hoehn-Yahr分期、术前HAMA评分对焦虑改善率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DBS术后HAMA评分(12.32±7.69)比术前(16.91±8.78)明显降
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主要包括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神经病(AMSAN)、急性泛自主神经病和急性感觉神经病(ASN)等亚型。病理上可发现AIDP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髓鞘脱色,其补体介导的抗GM1、GQ1b、sulfatide等抗体攻击神经可能在AID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文报告1例伴有剧烈疼痛的抗sulfatide抗体阳性的GBS患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