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长期从事幼师学校教学与管理,深知培养幼教师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重要事业。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师而言,所选学幼儿教育专业,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更高的示范性要求。所以,社会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师学校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
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与规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首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尚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解决“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如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再次,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再次,幼儿教师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爱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观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概念和经验。最后,幼儿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个性品质与心理的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即幼儿教师除了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在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富于创新能力,能设计、编制具体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方案,设计与研发儿童玩具,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并开发幼儿的潜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幼师学校必须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具有调整与改革,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对学生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等。针对这一弊端,近年来,我校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周口幼师教师量化管理试行条例》、《周口幼师优质课标准》,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幼师学校课程设置
毋庸置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幼师学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幼师的生源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导致个别幼师学生存在“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对文化基础课兴趣不浓,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感到教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幼儿园虽对幼师毕业生的技能,如写字、口语、弹琴、舞蹈、绘画、手工、组织文艺活动等要求严,但对其文化知识与水平要求不高。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也反映,掌握的一些文化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还需在工作中进修学习。
鉴于此,周口幼师突出幼师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特别是幼教规律,确立了“文化课为基础、教育理论课为核心、专业技能课为关键”的思想,走“发展个性、培养特色人才”的路子。结合学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文化课为主,技能课为辅”的课程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除保证语文、数学两大基础学科课时不减外,适当缩减其他文化课的课时,增加专业课、技能课课时。压缩后的课程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难度较大、不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选修课或自学内容。在技能课方面突出实用性,削弱“专业性”。例如在美术课教学中,以前一、二年级基本上以素描为主,三年级注重学生色彩和国画技法,专业性太强,过于注重学生美术基本功训练的。改革后的美术教学,除安排一、二年级用一些时间训练基本功外,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教学简笔画、儿童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等实用美术上。再如舞蹈教学,以前注重学习古典舞和民族舞蹈,对儿童舞蹈学习不多,更谈不上学生编排儿童舞蹈了。调整教学内容后,坚持舞蹈教学为幼儿教学服务的宗旨,从新生入校开始,便将儿童舞蹈放在重要位置,到三年级毕业时,每个学生至少能跳二十个以上的儿童舞蹈,并能改编或自编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适应了幼教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依据就业形势需要,开设幼师选修课程
以往,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是在统一模式下进行的,传授学生的知识内容与结构基本上相同。但实际上,学生在文化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自身认知能力与文化素质也不一样。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有的喜爱唱歌,有的喜欢舞蹈,有的擅长弹琴,有的乐于画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经验证明,优化教学环境,深入研究学生,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这些兴趣、特长与爱好,就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幼教人才。
在幼师教学实践中,按照开课计划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开设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一种补充。经过对学生素质、爱好等情况的摸底,结合2009年河南省首届毕业生技能大赛相关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有机结合,突出幼师特色,调整课程设置,除开好必修课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了舞蹈、琴法等技能课,确定了以下选修课科目:幼儿舞蹈、创编韵律操、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儿歌弹唱、幼儿故事演讲技巧、三笔字、幼儿园课件制作、幼儿游戏创编、手风琴伴奏、民族管乐,等等。加强选修课教学,为培养“合格 特长”的幼儿教师打下了基础。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分别组班上课,要求各选修课教师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由任课教师制定出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辅导的侧重点,期末按照原定教学目标进行检查考核。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也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深受在校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适时安排学生见习与实习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
1.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并与省内外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校调整教学计划,组织08级学生到深圳、惠州等地顶岗实习和勤工助学。妥善安排09级学生的见习工作。帮助学生到全市八县一市一区的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见习活动。定期检查并指导学生见习。通过见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也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教育能力。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分散与穿插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学校组织08级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南方的幼儿园、工厂去顶岗实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感恩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返校后,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
3.适当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间。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凭借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间来保证的。为此,我们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分两个时间段:一段是从三年级上学期进行集中实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组派三到四名辅导老师,对学生备课、试讲进行辅导,观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录像。请幼儿园老师到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工作态度、幼儿园各科教学等方面的辅导。三年级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把实习生按户口所在地,分到各县的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问,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幼师生教育的能力。
为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学校在教学计划尤其是学生实习时间安排中,由过去8周延长到10—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带学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校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使学生的说、唱、弹、跳、画、编、做等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9年11月举办的河南省首届幼师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周口幼师取得了学生参赛选手15名,有9人获一等奖的突出成绩。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幼师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将尽快探索出更科学、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幼师课程设置体系,为幼师的教学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一、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
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与规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首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尚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解决“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如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再次,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再次,幼儿教师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爱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观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概念和经验。最后,幼儿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个性品质与心理的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即幼儿教师除了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在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富于创新能力,能设计、编制具体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方案,设计与研发儿童玩具,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并开发幼儿的潜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幼师学校必须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具有调整与改革,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对学生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等。针对这一弊端,近年来,我校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周口幼师教师量化管理试行条例》、《周口幼师优质课标准》,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幼师学校课程设置
毋庸置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幼师学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幼师的生源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导致个别幼师学生存在“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对文化基础课兴趣不浓,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感到教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幼儿园虽对幼师毕业生的技能,如写字、口语、弹琴、舞蹈、绘画、手工、组织文艺活动等要求严,但对其文化知识与水平要求不高。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也反映,掌握的一些文化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还需在工作中进修学习。
鉴于此,周口幼师突出幼师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特别是幼教规律,确立了“文化课为基础、教育理论课为核心、专业技能课为关键”的思想,走“发展个性、培养特色人才”的路子。结合学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文化课为主,技能课为辅”的课程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除保证语文、数学两大基础学科课时不减外,适当缩减其他文化课的课时,增加专业课、技能课课时。压缩后的课程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难度较大、不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选修课或自学内容。在技能课方面突出实用性,削弱“专业性”。例如在美术课教学中,以前一、二年级基本上以素描为主,三年级注重学生色彩和国画技法,专业性太强,过于注重学生美术基本功训练的。改革后的美术教学,除安排一、二年级用一些时间训练基本功外,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教学简笔画、儿童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等实用美术上。再如舞蹈教学,以前注重学习古典舞和民族舞蹈,对儿童舞蹈学习不多,更谈不上学生编排儿童舞蹈了。调整教学内容后,坚持舞蹈教学为幼儿教学服务的宗旨,从新生入校开始,便将儿童舞蹈放在重要位置,到三年级毕业时,每个学生至少能跳二十个以上的儿童舞蹈,并能改编或自编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适应了幼教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依据就业形势需要,开设幼师选修课程
以往,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是在统一模式下进行的,传授学生的知识内容与结构基本上相同。但实际上,学生在文化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自身认知能力与文化素质也不一样。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有的喜爱唱歌,有的喜欢舞蹈,有的擅长弹琴,有的乐于画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经验证明,优化教学环境,深入研究学生,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这些兴趣、特长与爱好,就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幼教人才。
在幼师教学实践中,按照开课计划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开设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一种补充。经过对学生素质、爱好等情况的摸底,结合2009年河南省首届毕业生技能大赛相关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有机结合,突出幼师特色,调整课程设置,除开好必修课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了舞蹈、琴法等技能课,确定了以下选修课科目:幼儿舞蹈、创编韵律操、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儿歌弹唱、幼儿故事演讲技巧、三笔字、幼儿园课件制作、幼儿游戏创编、手风琴伴奏、民族管乐,等等。加强选修课教学,为培养“合格 特长”的幼儿教师打下了基础。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分别组班上课,要求各选修课教师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由任课教师制定出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辅导的侧重点,期末按照原定教学目标进行检查考核。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也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深受在校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适时安排学生见习与实习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
1.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并与省内外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校调整教学计划,组织08级学生到深圳、惠州等地顶岗实习和勤工助学。妥善安排09级学生的见习工作。帮助学生到全市八县一市一区的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见习活动。定期检查并指导学生见习。通过见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也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教育能力。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分散与穿插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学校组织08级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南方的幼儿园、工厂去顶岗实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感恩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返校后,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
3.适当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间。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凭借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间来保证的。为此,我们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分两个时间段:一段是从三年级上学期进行集中实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组派三到四名辅导老师,对学生备课、试讲进行辅导,观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录像。请幼儿园老师到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工作态度、幼儿园各科教学等方面的辅导。三年级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把实习生按户口所在地,分到各县的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问,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幼师生教育的能力。
为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学校在教学计划尤其是学生实习时间安排中,由过去8周延长到10—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带学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校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使学生的说、唱、弹、跳、画、编、做等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9年11月举办的河南省首届幼师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周口幼师取得了学生参赛选手15名,有9人获一等奖的突出成绩。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幼师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将尽快探索出更科学、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幼师课程设置体系,为幼师的教学改革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