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将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丰富校园文化底蕴,润泽师生心灵,提升办学品位,学校走上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学生 健全人格
一.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环境浸润,大象无形。学校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育人。在校园内、教室里、楼道中、过道旁、橱窗里等明显的位置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中华古典诗词、佳篇名名、传统美德故事等,营造了“墙壁文化”、“楼宇文化”、“廊道文化”、“专题文化”、“班级文化”,让学生视线所及的地方,都带有学校文化的标识和富有教育内涵的画面诗文,环境浸润,大象无形。不仅如此,学校还赋予建筑楼体以典雅的名称和丰富的内涵:教学楼取名“书馨楼”,分别设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明”四个主题,办公楼取名“致远楼”,分别设置了“为人师表,特色国学,艺高志明”等主题……让师生们随时随地地感悟经典,举手投足中触摸经典。学校依托“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和“经典诵读工程”开辟了读书林,设置图书专项资金,建立特色阅览室。截至目前,已连续五年每年投资十万余元购买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学校现有图书量已达七万余册,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启动“亲子阅读”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采用“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延伸到家庭、社区。
二.教师文化,彰显儒雅本色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始终把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為此,学校以儒家文化为切入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论语》、《曾仕强解读易经》等,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引领教师重教明理,内化师德修养,以引领教师职业观、价值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细讲<弟子规>》、《论语》、《于丹解读<论语>》、《诗经》等国学名著读书活动以及定期举办的教师书画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多媒体应用技能比赛等,以赛带练,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以及教育信息化技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发展。特别是依托“青蓝工程”,开展的青年教师对比课、新老教师帮扶课、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活动,进一步助力了青年教师成长。
为了广大教师更快地成长,学校着眼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对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国学活动特色化进行了研究,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升华为学校特色。将国学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开设“1 1”国学蒙学课,即每周一节国学课 每天一次(20分钟)晨读。并根据年级特点将国学教育与语文、品德、书法、艺术等常规课程相结合,采用“故事引导”、“意境陶醉”、“成功感应”、“诵读变式”等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三.学生文化,绽放生命精彩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将《弟子规》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合,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相结合,将每周的升旗仪式与班会纳入课程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研发了“升旗仪式”课程、“班队会”课程、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10余套德育课程。并开展了以《弟子规》为载体的“四德”践行、争做“四好少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行为习惯强化月活动。为了激发学生们对诗词的热爱,配合学校贯穿学年始终的“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实践节、英语节”五节活动,广搭平台。读书节上经典诗文背诵大比拼、古诗文手抄报展评、书香班级、书香教师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与诗文同行。艺术节中开展了各类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手工创意比赛、器乐比赛等。科技实践节,开展了“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实践活动展评、机器人竞赛和电脑绘画制作等活动……学生们在常规化的教育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采用多种方式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结文明之果
1.组织参观。让班主任老师领学生参观走廊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系统讲解。要求各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活动,讲述传统英雄人物等故事,使学生受到立志勤学、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教育。
3.学科渗透。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素材,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数学、科学等学科,许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发明创造、奋斗足迹、研究成果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深挖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间接的教育。
4.情感激励法。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情境,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如: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主题班队会、故事会、演唱会、举办书画展览、摄影展、办手抄报。
基金项目: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学生 健全人格
一.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环境浸润,大象无形。学校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育人。在校园内、教室里、楼道中、过道旁、橱窗里等明显的位置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中华古典诗词、佳篇名名、传统美德故事等,营造了“墙壁文化”、“楼宇文化”、“廊道文化”、“专题文化”、“班级文化”,让学生视线所及的地方,都带有学校文化的标识和富有教育内涵的画面诗文,环境浸润,大象无形。不仅如此,学校还赋予建筑楼体以典雅的名称和丰富的内涵:教学楼取名“书馨楼”,分别设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明”四个主题,办公楼取名“致远楼”,分别设置了“为人师表,特色国学,艺高志明”等主题……让师生们随时随地地感悟经典,举手投足中触摸经典。学校依托“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和“经典诵读工程”开辟了读书林,设置图书专项资金,建立特色阅览室。截至目前,已连续五年每年投资十万余元购买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学校现有图书量已达七万余册,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启动“亲子阅读”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采用“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延伸到家庭、社区。
二.教师文化,彰显儒雅本色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始终把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為此,学校以儒家文化为切入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论语》、《曾仕强解读易经》等,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引领教师重教明理,内化师德修养,以引领教师职业观、价值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细讲<弟子规>》、《论语》、《于丹解读<论语>》、《诗经》等国学名著读书活动以及定期举办的教师书画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多媒体应用技能比赛等,以赛带练,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以及教育信息化技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发展。特别是依托“青蓝工程”,开展的青年教师对比课、新老教师帮扶课、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活动,进一步助力了青年教师成长。
为了广大教师更快地成长,学校着眼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对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国学活动特色化进行了研究,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升华为学校特色。将国学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开设“1 1”国学蒙学课,即每周一节国学课 每天一次(20分钟)晨读。并根据年级特点将国学教育与语文、品德、书法、艺术等常规课程相结合,采用“故事引导”、“意境陶醉”、“成功感应”、“诵读变式”等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三.学生文化,绽放生命精彩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将《弟子规》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合,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相结合,将每周的升旗仪式与班会纳入课程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研发了“升旗仪式”课程、“班队会”课程、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10余套德育课程。并开展了以《弟子规》为载体的“四德”践行、争做“四好少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行为习惯强化月活动。为了激发学生们对诗词的热爱,配合学校贯穿学年始终的“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实践节、英语节”五节活动,广搭平台。读书节上经典诗文背诵大比拼、古诗文手抄报展评、书香班级、书香教师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与诗文同行。艺术节中开展了各类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手工创意比赛、器乐比赛等。科技实践节,开展了“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实践活动展评、机器人竞赛和电脑绘画制作等活动……学生们在常规化的教育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采用多种方式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结文明之果
1.组织参观。让班主任老师领学生参观走廊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系统讲解。要求各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活动,讲述传统英雄人物等故事,使学生受到立志勤学、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教育。
3.学科渗透。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素材,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数学、科学等学科,许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发明创造、奋斗足迹、研究成果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深挖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间接的教育。
4.情感激励法。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情境,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如: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主题班队会、故事会、演唱会、举办书画展览、摄影展、办手抄报。
基金项目: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