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又见面了。中俄军演和亚信峰会,让这两位“有着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亲切的私人交往”的大国领袖完成了14个月以来的第七次会晤。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自传《亲历历史》中曾说:“国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事实是否如此?在私人友情和国家利益面前,大国领导人们又是如何平衡取舍?
习主席两句话让普京成为好哥儿们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越来越乐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个性,也注重和外国领导人建立私交。有媒体称之为“朋友外交”或“点穴外交”。在这两方面习近平堪称表率。
据报道,去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和普京见面时仅用一句话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我觉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今年2月,习近平出席索契冬运会,成为首位出席海外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式的中国元首,他会见东道主普京时的一句家常话:“邻居办喜事我专程来贺喜”,让普京大有面子。之后,在接受全球六家媒体采访时,普京也愉快地回忆起了他与习近平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的年度峰会中一同庆祝自己生日的场景:“上次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起喝了点伏特加,还像大学生一样,就着三明治。”
习普二人的交情还不止于此,去年9月,普京在自己的家乡圣彼得堡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时会见的第一位外国政要便是习近平:“你我个人和我们的同事定期保持各个层面和场合的交往。两国关系飞速发展,我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你,欢迎。”普京以这一方式再次向外界表示俄中关系的独特性。2013年,中俄元首还先后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会晤、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等多边场合几度会面。双方在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备受瞩目。
有媒体曾细数习近平和普京的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同为“50后”,都有法律专业的教育背景,都爱好体育运动,都对对方的民族文化情有独钟,都以风格务实著称,而这份意气相投的“背后”正是两个大国发展“梦想”的契合。习近平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高兴地看到,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俄罗斯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现在正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加快前进。”
领导人间的私人友谊能走多远?
两国政要交好固然能改善外交关系,但政要间的私交究竟会多大程度影响外交关系呢?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学者李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尤其是中国,个人关系跟国与国关系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以中美关系为例,两国建交30多年,其中重要的历史时刻往往并未发生在正式外交场合。建交前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牵线;邓小平冷战期间带着牛仔帽出现在美国公众的电视机中,让美国人第一次觉得“红色国家”的领导人如身边友人般普通亲切。与正式的外交场合相区别,在私下的场合,领导人们不需要再板起脸来打官腔,谈话的内容也往往更为轻松和直接,而此时显露出的个人风格则成为双方建立私交的良好开端。
当涉及到国际关系之时,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友谊能走多远呢?在谈判以及协议的生成过程中会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吗?罗纳德·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友谊切实表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可以转化成有效的合作。两人之间的非凡友谊为疲弱的英美“特殊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纵使私交甚笃也抵不过国家利益。以英美关系为例,有知情人士表示:尽管以前在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布莱尔与布什曾在战术上、在后萨达姆时代联合国的作用上、如何处理与伊朗的核野心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两人之间的友谊却在不断加深。当然,国家利益是最优先的目标,所以很多时候即便是休闲外交也无法避免分歧与冲突。但是正如同商界精英在高尔夫球场上谈事情一样,很多时候这种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习主席两句话让普京成为好哥儿们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越来越乐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个性,也注重和外国领导人建立私交。有媒体称之为“朋友外交”或“点穴外交”。在这两方面习近平堪称表率。
据报道,去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和普京见面时仅用一句话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我觉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今年2月,习近平出席索契冬运会,成为首位出席海外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式的中国元首,他会见东道主普京时的一句家常话:“邻居办喜事我专程来贺喜”,让普京大有面子。之后,在接受全球六家媒体采访时,普京也愉快地回忆起了他与习近平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的年度峰会中一同庆祝自己生日的场景:“上次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起喝了点伏特加,还像大学生一样,就着三明治。”
习普二人的交情还不止于此,去年9月,普京在自己的家乡圣彼得堡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时会见的第一位外国政要便是习近平:“你我个人和我们的同事定期保持各个层面和场合的交往。两国关系飞速发展,我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你,欢迎。”普京以这一方式再次向外界表示俄中关系的独特性。2013年,中俄元首还先后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会晤、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等多边场合几度会面。双方在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备受瞩目。
有媒体曾细数习近平和普京的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同为“50后”,都有法律专业的教育背景,都爱好体育运动,都对对方的民族文化情有独钟,都以风格务实著称,而这份意气相投的“背后”正是两个大国发展“梦想”的契合。习近平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高兴地看到,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俄罗斯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现在正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加快前进。”
领导人间的私人友谊能走多远?
两国政要交好固然能改善外交关系,但政要间的私交究竟会多大程度影响外交关系呢?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学者李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尤其是中国,个人关系跟国与国关系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以中美关系为例,两国建交30多年,其中重要的历史时刻往往并未发生在正式外交场合。建交前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牵线;邓小平冷战期间带着牛仔帽出现在美国公众的电视机中,让美国人第一次觉得“红色国家”的领导人如身边友人般普通亲切。与正式的外交场合相区别,在私下的场合,领导人们不需要再板起脸来打官腔,谈话的内容也往往更为轻松和直接,而此时显露出的个人风格则成为双方建立私交的良好开端。
当涉及到国际关系之时,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友谊能走多远呢?在谈判以及协议的生成过程中会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吗?罗纳德·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友谊切实表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可以转化成有效的合作。两人之间的非凡友谊为疲弱的英美“特殊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纵使私交甚笃也抵不过国家利益。以英美关系为例,有知情人士表示:尽管以前在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布莱尔与布什曾在战术上、在后萨达姆时代联合国的作用上、如何处理与伊朗的核野心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两人之间的友谊却在不断加深。当然,国家利益是最优先的目标,所以很多时候即便是休闲外交也无法避免分歧与冲突。但是正如同商界精英在高尔夫球场上谈事情一样,很多时候这种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