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话本来的样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utao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故事的教学不同于普通课文,其特有的神奇性和想象性是教学的重点,但却往往极易被忽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编者、文本对话,追溯神话本源,品味神话精华,感受神奇想象,还原神话本来的样子。
  一、追溯原来的文本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创世神话,记录了盘古从睡到醒、世界从无到有的过程,语言凝练,情节丰富,充满神奇的想象。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徐整的《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在《五运历年记》的记载中,盘古又将身体发肤化为世间万物:“……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民间流传的更具有情节性:“相传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睁开眼睛时,眼前一片混沌,于是他就拔下一颗牙齿变为一把斧头,抡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一阵猛劈……”
  不论是文献记载,还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盘古都被视为创造世界的神,他的身上展现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敢于开创、乐于奉献、不屈不挠。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精神也在不断地被继承、弘扬、发展。
  二、揣摩编者的意图
  神话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解读时既要立足于新课标,更得符合神话的特点,专于神话文体,立于文本本身。神话不同于专为儿童创作的故事性较强的童话,也不同于拟人化的寓言,神话是远古先民基于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最初思考。
  综合考究,《盘古开天地》具有的神奇性、想象性和民族性是其编入教材的重要原因,文字间流淌着英雄形象,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民族认同感。编者在将其选入教材时做了适当的改写,更突出了盘古雄伟的人物形象。同时,课文的“第二文本”——插图,采取原始壁画的样式,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历史感和民族性融于其中,令读者心生向往。
  作为教材的《盘古开天地》,除了具有神话的审美特质外,还兼具文化傳承的功能。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还要兼顾语文新课标,将神话文本的美感通过具体的教学语言,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神话,完成教学任务。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耳熟能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出新思路,让思维在课堂里生长。
  洞悉编者意图,我们可以抓住课后两个导读问题: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盘古是什么样的。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从这两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本课教学重点是概括人物形象、复述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神奇。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读成一句话”“读出一位英雄”“读出一幅连环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神话的神奇。从“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始,引导学生将文本读薄,继而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再将这一句话读厚。从混沌中苏醒过来的盘古,看见眼前一片漆黑,便抡起斧头向黑暗砍去。文中通过“睁眼”“翻身”“拿”“劈”四个简单连续的动作将盘古开天地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动作后的变化也栩栩如生。随之而来的是天和地的变化,为了使天地不再合在一起,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增长而增长,日复一日,直至天地形成。累倒了的盘古还将身体幻化为世间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在这一过程中,盘古展现出力与美的融合,其力大无穷、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三、聚焦神奇的想象
  神话最感人的莫过于其神奇性,其中的情节、人物或许不是用逻辑可以解释清楚的。所以,在神话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故事中的神奇,聚焦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和神奇的想象。
  1.聚焦神奇的人物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主人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简单。通过文本阅读,学生首先得出的结论是,盘古是一位英雄。英雄是一个概念化的称呼。那么,理解盘古究竟是怎样的英雄就需要深入研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将盘古的形象概括出来,外形看来是“巨人”,年龄不详,却知道他“沉睡了一万八千年”。而这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巨人最大的神奇之处便是开辟了天地,创造了世间万物。“沉睡了如此之久,为何看到一丝微光就拿起斧头奋力去劈?”“因为他向往光明,不喜欢黑乎乎的世界。”“因为他睡之前的世界是光明的,他渴望光明。”
  引导学生寻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又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此时学生纷纷开始思考,从文中寻找英雄的影子,从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看出他矢志不渝、意志坚定;从变化万端、改天换地看出他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从字里行间读出他不仅身躯庞大、力大无穷,还具有创造、奉献的坚毅品质,是一位伟大的创世英雄。可见,这位神奇的人物既具有神的力量与使命,又具有人一样的身躯和精神。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有很多这样的神奇人物,女娲、大禹、精卫……通过拓展补充,让学生认识神话人物的神奇之处,发散学生的想象力。
  2.感受神奇的力量
  文中的盘古具有开天辟地的神力,文本本身也给人以振奋和鼓舞。神话中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成就了英雄,也鼓舞了读者。
  在《盘古开天地》中,“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盘古借助一把斧头一劈就将这混沌世界一分为二,一个“劈”字,一声“巨响”,足见其力量之大,令人惊叹。对比之前的版本,“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虽然增加了一个工具,而且将盘古的动作细化,“猛劈猛凿”更突显盘古开创新世界的决心,但相对来说,削弱了神话中神奇的力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较小。
  以简练的语言、精准的动作刻画出盘古的神力以及神话最动人的想象,是该篇神话故事的特别之处。但神奇的力量背后也蕴藏着人化的情感,如写盘古“累得倒下了”,则又将盘古人格化,他也像人一样会累倒。所以,这篇神话故事的经典之处还在于,在神奇力量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神奇的“力量”——人与神的情感也是相通的。这样的解读,是否更加接近神话最本真的样子?
  3.发散神奇的想象
  世界万物从何而来,是先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儿童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在神话中,处于人类“儿童”时期的先民们给了儿童读者答案,世间万物是由盘古的身躯变化而来的。
  在《盘古开天地》中,盘古的身体变化万端,将混沌的世界改天换地,文章用9个“他的……变成……”句式,将盘古身体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段末的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他的身体还有可能变成什么,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再如教材的“第二文本”——插图,也是教学中重要的抓手。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想象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策略。在《盘古开天地》中,编者采用土黄的色调,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绘制成一幅连环画,广角镜头下的盘古体格健壮,以婴儿的姿势蜷缩在蛋壳里,紧接着是盘古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场面。四幅图之间前后联系,又留有空白。
  综上,对于《盘古开天地》的教学应从文体、文本入手,抓住神话的神奇进行整体教学,而非逐字逐句地简单剖析。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看到”神话故事本来的样子。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现在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学书法,以为找个字帖在那儿天天练,就能练成书法家。这个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绝不是天天练就能练成书法家。到底需要些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要想成为一个优秀、合格、受人尊重的书法家,你一定要理解书法家应该具备的东西——书外修养。  综合修养就是一个书外功。一般来讲,社会上的人一听说书法家,便会认为书法家是一个文化人。是不是所有书法家都有文化呢?不见得。这个“不见得”里面,就
摘 要: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开创的田园诗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新的境界。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为例,对陶渊明其人其诗做进一步“知人论世”的阐述和理性思考,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骨、人格魅力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精神风骨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光阴荏苒,岁月更替,“舍得
在生本阅读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我校语文教师将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反馈交流有机结合,按照“推—谈—编—荐—做”的流程,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涵的关键之处深入探究,让阅读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一、关注字词学习,推难字难词  在学生课前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课堂交流时首先关注学生字词把握的情况。交流时重点关注难点字词。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以下三类字词:(1)我发现的最难写的字词。(2)我发现的
盼望已久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期上映,在年底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片”们的屡次成功,一方面是市场操作的成功,而另外一方面,每部成功的影片背后。都有相对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才是造成其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作为一个服装设计者,我们更多地关注在影片的服饰文化的演绎上。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中服饰元素运用的成败在越来越多地主宰着电影本身的成败。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一   柳梅影还没有吃完下午饭,谢玫玲已经给她在打电话:“两天都没有见面了,真是怪想你!我新进了一套晚霜,很不错的,赶紧过来试试!”   谢玫玲是柳梅影联系频率最高的同性朋友,开着一家美容院。一个月有十几个下午,柳梅影都是和她泡在一起的。谢玫玲的美容院,店面不大,装修却很有品位,雇了五个店员,生意虽然一般,但是除了皮肤护理等美容项目之外,还有推拿、刮痧、火疗、拔火罐之类的中医保健,加上她有些文艺范
作者简介:   杨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创作员,有作品在《人民文学》《散文百家》《青年作家》《短篇小说》等报刊发表。  一      胃已成空仓,只剩下些酸水,一阵阵冒上来,吞下去,又冒上来,又吞下去……树娃子捂着肚皮,虾公一般勾着头,曲着背,一双腿已沉重如山,眼看着就要坍塌在地。   这时候,一股热馒头的香气飘了过来。树娃子像只机敏的小狗那样耸了耸鼻子,是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刍”的科普知识,能概括出故事内容。  2.反复诵读对话,了解青头和红头的个性特点。  3.通过改编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脉络,了解“反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读个故事。故事里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  生:青头。  师:另一个是——  生:红头。  师:让我们赶紧走进青头和红头的故事吧,读——  生:(齐)青头和红头。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早已超过“半壁江山”:叙事的、写人的、状物的、写景的……除了具有明显文体特征的,诸如议论文、说明文、童话、寓言、诗歌等文体之外,其余均可归入散文之列。  然而自古以来散文理论研究的缺位或者说滞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散文教学的发展。于是,散文作品的多样与散文理论的滞后便形成了某种对立,而这种对立,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文教学的效度。  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对散文缺乏正确的
摘 要: 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培养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短期内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传统的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需的实训模拟场地和实践教学场所。将“实践教学外包”引入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中,或可缓解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训设施设备缺乏等相关难题。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外包 应用型本科  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业务外包,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非
身行厚重,心若莲华。身在地上行,心在天上飞。身心自在,自有诗性。  殷郡伟老师,这几年的发展,犹如高铁披着朝霞,踏上了新征程。到清英外国语学校参加活动,到处都能听到“小殷,小殷”的喊声,犹如“小鹰、小鹰”。是的,这几年的殷郡伟老师就像展翅的雏鹰,在广阔的蓝天翱翔。在江苏省第31届教海探航青年教师会课、第五届创新型名师孵化大赛等各级舞台,他锻炼成长。  还记得2012年,我在一批招聘的老师中一眼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