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树含苞待放之际,我从东北来到南京小住,瞅着写作闲暇之时,漫步古秦淮。
古秦淮即秦淮河畔,她不只因秦淮河的波光灯影,文德桥的月色而风情万种,更是夫子庙、江南贡院、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故居等先贤巨卿、文人墨客居处所在地,而成为江南文化的亮点。
一踏入那吴韵悠悠的秦淮人家的大街上,古色古香的晚晴楼、天圆楼、金陵春等楼堂让人目不暇接,衣着红衣青礼帽的黄包车伕轻捷地穿行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更让人醒眼的街上走来了衣着汉服的公子小姐,他们长衫飘飘,襦裙翩翩,恍然让人回到了汉风浩荡的时代……
沿着“淮水通幽灯摇画船载歌来”的秦淮河畔,恰巧来到清代戏曲家孔尚任传奇剧《桃花扇》中,颇有民族气节的“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媛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又名媚香楼,佇立夫子庙来燕桥南端,背依秦淮河,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好一处水韵情怀的清代河厅小楼。
李香君,1624年(明天启四年)生于苏州吴宅。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后因阉党治罪,家道败落。李香君八岁时飘泊异乡,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十六岁时李香君虽身处南京烟花柳巷,但名声清白,气质文雅,对琴棋书画、诸子百家颇有修养。她卓尔不群,鄙视金钱、地位等庸俗的择偶标准。
380年前的一天中午,清初文章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赴南京应试后,漫步秦淮河畔,忽然飘来一缕幽静而澹远的琴声,那琴声贴近灵魂,袒露心灵。他便寻声步入清雅的媚香楼,但见一位身姿娇小的女子双目含情,两手应弦,那琴声“如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然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又见迎面墙上悬挂一幅"寒江晓泛图”,那雪霰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好一片悠远淡泊的意境!侯方域不由问道“此画何人大作?"李香君羞涩地说“是小女涂鸦,不足为道。”侯方域立时被这位性慧心灵的青楼女子的才华所折服,于是,从这幅神韵的丹青伊始,两人互相倾慕,互为知己,双双坠入爱河。临行,侯方域将一柄镂花牙骨白绢宫扇即“桃花扇"送给李香君以表心迹。并赠诗一首: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在李香君的厅室,我独自流连琴房中几案上她曾经抚过的古琴,那桐木的琴身耀耀放出昔日的辉光,那跳动的七弦“清、静、和、远”的声韵仿佛回荡耳畔,就是这弦上恰存贞洁衷情的古琴情曲,打动了知音侯方域,在秦淮河畔,开始了一段缠绵哀艳的爱情。
按当时风俗,侯方域费尽心机借了一笔重金,付了彩礼又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与香君的婚礼仪式。然而借他重金的人却是位在政治上别有用心的欲收买侯方域政治立场的阴险之人。理智清醒的李香君察觉后,不惜变卖了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那里借来钱让侯方域立时还回了那笔重金。
自此,秦淮月凉如水,落梅胜雪。侯方域屡遭明朝廷奸臣迫害,被迫投奔他乡。李香君也被奸臣逼嫁他人,孤苦的香君以死抗争,头撞廊柱,血溅桃花扇,最终脱身毅然出家……
从充满李香君生命气息的媚香楼步出,让我辨识了李香君这位气质如兰、贞烈气节的名媛,也颠履了古代青楼女子令人轻慢风流的旧看法。回眺李香君故居,虽然昨日的时光已经远去,可是,秦淮河的流水依然萦绕清初这座风尘才女的媚香楼。那曾经盛极一时的清王朝早已烟消云散,可是,媚香楼却依然沐浴世纪轮回的月华,正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李香君的故居了解香君,走近香君,认识香君。秦淮河正因为有了才子佳人纯真的爱情故事,才水韵悠悠,楚楚动人……
北乔说:河流以流动的方式储存时光。目注缓缓流淌的秦淮河,昔日的情景犹然在目,我恍然听到媚香楼上那若有若无的不可相忘的悠婉琴声,一阵阵弥漫在岁月过往的秦淮河上……
就是这千年不辍的琴声,让我在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欣赏“王家书法谢家诗"即王羲之书法、谢灵运的山水诗篇时,又一次聆听那穿越时空,回荡耳畔的七弦之韵……
原来纪念馆中有衣著汉服为参观游客拍照的节目,那悠远的古琴乐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我不由步入那温馨明亮的摄影化妆室,但见两位衣著艳丽汉服的年轻女子正在案几旁梳妆发式。唯有一位梳妆双Y头、衣著淡粉汉服短衫、乳色短裙的淑逸娴华姑娘,正侧坐在洁白毡垫上,如一株冬梅皎然盛放,她纤纤玉指轻抚七弦,那舒缓的南风琴曲如小河涟漪,纹粼漾漾,萦绕在秦淮河上……宛然香君的桃花香扇摇曳着秦淮河上的灯影,点亮着后人去寻找媚香楼里那一缕幽幽的香魂……
移时,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李香君抚琴的音容笑貌……
我向香君走去……
她那一曲牵连古今的七弦之情曲,让我恍惚回到了明朝的那个夜晚,也让我的心如侯公子一样听其音而动其心,体验着一个公子怦然顿生的倾慕之情……
姑娘虽未凤冠霞帔,可是在抚琴的意境中,她的嫣然一笑,颈项微转对你的青睐,宛如香君娇美的面庞,在眼眸中点燃了爱的火苗,才华与容貌的交融,在桃花扇中放出耀眼的光芒。
此刻,我注定自己就是香君的知己侯方域。在三百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侯公子就是这样的姿态站在船舫上,听着秦淮河中摇橹的桨声,掠过绿柳依依的岸边,一路寻到了香君的琴案前……
她那禀天质之至美的琴声不仅飘荡空中,而且入耳入心,叩击着我的灵魂与体魄。一个风花雪月中的风尘女子,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灵魂演繹成具有民族气节的刚烈女子。家在哪里?八年的流离颠沛,坚贞操守在重逢后的泪眼婆娑中,她以为用痴情的等待,岁月的煎熬,可以换回重新的开始,可以重新用灼热的身体叫一声“相公”来结束这一切苦难时,只可惜,侯公子脱下氅衫,香君看见的侯方域身着清服已变节投清时,她的心彻底死了,那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侯公子再也不是八年前的那个公子了,她撕碎了定情之物——桃花扇,扇上的血和泪飘向了远方……
身畔,琴声戛然而止,偌大的化妆室中,唯有我虔诚地欣赏她的琴音,欣赏她的娟秀气质,我自知自己体貌形秽,又是她所素昧平生的游客,但是,我们似乎有着一种默契,一种知音,一次意料之外的必然邂逅——遂然相逢何必曾相识,却因丝桐典雅,音希意永,让我从幽弦中从审美中面对永恒的时光,唤醒对生活的尊重,对爱情的重识……虽为莫逆之交。她告诉我她姓邱,为了对她的尊重,我仅吐露一个句子:我是东北的。最后我们欣然合了影。
后来,那两位梳妆好了的身着汉服的姑娘也来抚琴,虽然有大家名媛之风韵,却仅按弦虚浮,音则不能成其妙,未能把人与琴相得相合相互浑然……此两位丽人对七弦仅是欣慕而已。
看来自古以降,才女是不可多得的,能够亦诗亦韵亦端庄的芬芳才女更是凤毛麟角。今朝于秦淮河畔,乘兴走进李香君故居认识香君,又于秦淮河畔聆听三百余年前的幽弦清音,邂逅南国才女小邱,令人恍然重逢媚香楼的七弦丽影。
宗白华在《乐观的文学》中说“没有爱力的社会没有灵魂”。又说“‘爱’是增长‘生命力’的”。
自此,秦淮河畔那媚香楼的丽影,那缕缕飘渺的南风琴曲,宛然跨越数百年,一次次呈现在眼前,一阵阵回荡耳畔,萦绕心怀……
古秦淮即秦淮河畔,她不只因秦淮河的波光灯影,文德桥的月色而风情万种,更是夫子庙、江南贡院、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故居等先贤巨卿、文人墨客居处所在地,而成为江南文化的亮点。
一踏入那吴韵悠悠的秦淮人家的大街上,古色古香的晚晴楼、天圆楼、金陵春等楼堂让人目不暇接,衣着红衣青礼帽的黄包车伕轻捷地穿行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更让人醒眼的街上走来了衣着汉服的公子小姐,他们长衫飘飘,襦裙翩翩,恍然让人回到了汉风浩荡的时代……
沿着“淮水通幽灯摇画船载歌来”的秦淮河畔,恰巧来到清代戏曲家孔尚任传奇剧《桃花扇》中,颇有民族气节的“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媛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又名媚香楼,佇立夫子庙来燕桥南端,背依秦淮河,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好一处水韵情怀的清代河厅小楼。
李香君,1624年(明天启四年)生于苏州吴宅。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后因阉党治罪,家道败落。李香君八岁时飘泊异乡,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十六岁时李香君虽身处南京烟花柳巷,但名声清白,气质文雅,对琴棋书画、诸子百家颇有修养。她卓尔不群,鄙视金钱、地位等庸俗的择偶标准。
380年前的一天中午,清初文章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赴南京应试后,漫步秦淮河畔,忽然飘来一缕幽静而澹远的琴声,那琴声贴近灵魂,袒露心灵。他便寻声步入清雅的媚香楼,但见一位身姿娇小的女子双目含情,两手应弦,那琴声“如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然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又见迎面墙上悬挂一幅"寒江晓泛图”,那雪霰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好一片悠远淡泊的意境!侯方域不由问道“此画何人大作?"李香君羞涩地说“是小女涂鸦,不足为道。”侯方域立时被这位性慧心灵的青楼女子的才华所折服,于是,从这幅神韵的丹青伊始,两人互相倾慕,互为知己,双双坠入爱河。临行,侯方域将一柄镂花牙骨白绢宫扇即“桃花扇"送给李香君以表心迹。并赠诗一首: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
在李香君的厅室,我独自流连琴房中几案上她曾经抚过的古琴,那桐木的琴身耀耀放出昔日的辉光,那跳动的七弦“清、静、和、远”的声韵仿佛回荡耳畔,就是这弦上恰存贞洁衷情的古琴情曲,打动了知音侯方域,在秦淮河畔,开始了一段缠绵哀艳的爱情。
按当时风俗,侯方域费尽心机借了一笔重金,付了彩礼又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与香君的婚礼仪式。然而借他重金的人却是位在政治上别有用心的欲收买侯方域政治立场的阴险之人。理智清醒的李香君察觉后,不惜变卖了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那里借来钱让侯方域立时还回了那笔重金。
自此,秦淮月凉如水,落梅胜雪。侯方域屡遭明朝廷奸臣迫害,被迫投奔他乡。李香君也被奸臣逼嫁他人,孤苦的香君以死抗争,头撞廊柱,血溅桃花扇,最终脱身毅然出家……
从充满李香君生命气息的媚香楼步出,让我辨识了李香君这位气质如兰、贞烈气节的名媛,也颠履了古代青楼女子令人轻慢风流的旧看法。回眺李香君故居,虽然昨日的时光已经远去,可是,秦淮河的流水依然萦绕清初这座风尘才女的媚香楼。那曾经盛极一时的清王朝早已烟消云散,可是,媚香楼却依然沐浴世纪轮回的月华,正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李香君的故居了解香君,走近香君,认识香君。秦淮河正因为有了才子佳人纯真的爱情故事,才水韵悠悠,楚楚动人……
北乔说:河流以流动的方式储存时光。目注缓缓流淌的秦淮河,昔日的情景犹然在目,我恍然听到媚香楼上那若有若无的不可相忘的悠婉琴声,一阵阵弥漫在岁月过往的秦淮河上……
就是这千年不辍的琴声,让我在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欣赏“王家书法谢家诗"即王羲之书法、谢灵运的山水诗篇时,又一次聆听那穿越时空,回荡耳畔的七弦之韵……
原来纪念馆中有衣著汉服为参观游客拍照的节目,那悠远的古琴乐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我不由步入那温馨明亮的摄影化妆室,但见两位衣著艳丽汉服的年轻女子正在案几旁梳妆发式。唯有一位梳妆双Y头、衣著淡粉汉服短衫、乳色短裙的淑逸娴华姑娘,正侧坐在洁白毡垫上,如一株冬梅皎然盛放,她纤纤玉指轻抚七弦,那舒缓的南风琴曲如小河涟漪,纹粼漾漾,萦绕在秦淮河上……宛然香君的桃花香扇摇曳着秦淮河上的灯影,点亮着后人去寻找媚香楼里那一缕幽幽的香魂……
移时,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李香君抚琴的音容笑貌……
我向香君走去……
她那一曲牵连古今的七弦之情曲,让我恍惚回到了明朝的那个夜晚,也让我的心如侯公子一样听其音而动其心,体验着一个公子怦然顿生的倾慕之情……
姑娘虽未凤冠霞帔,可是在抚琴的意境中,她的嫣然一笑,颈项微转对你的青睐,宛如香君娇美的面庞,在眼眸中点燃了爱的火苗,才华与容貌的交融,在桃花扇中放出耀眼的光芒。
此刻,我注定自己就是香君的知己侯方域。在三百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侯公子就是这样的姿态站在船舫上,听着秦淮河中摇橹的桨声,掠过绿柳依依的岸边,一路寻到了香君的琴案前……
她那禀天质之至美的琴声不仅飘荡空中,而且入耳入心,叩击着我的灵魂与体魄。一个风花雪月中的风尘女子,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灵魂演繹成具有民族气节的刚烈女子。家在哪里?八年的流离颠沛,坚贞操守在重逢后的泪眼婆娑中,她以为用痴情的等待,岁月的煎熬,可以换回重新的开始,可以重新用灼热的身体叫一声“相公”来结束这一切苦难时,只可惜,侯公子脱下氅衫,香君看见的侯方域身着清服已变节投清时,她的心彻底死了,那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侯公子再也不是八年前的那个公子了,她撕碎了定情之物——桃花扇,扇上的血和泪飘向了远方……
身畔,琴声戛然而止,偌大的化妆室中,唯有我虔诚地欣赏她的琴音,欣赏她的娟秀气质,我自知自己体貌形秽,又是她所素昧平生的游客,但是,我们似乎有着一种默契,一种知音,一次意料之外的必然邂逅——遂然相逢何必曾相识,却因丝桐典雅,音希意永,让我从幽弦中从审美中面对永恒的时光,唤醒对生活的尊重,对爱情的重识……虽为莫逆之交。她告诉我她姓邱,为了对她的尊重,我仅吐露一个句子:我是东北的。最后我们欣然合了影。
后来,那两位梳妆好了的身着汉服的姑娘也来抚琴,虽然有大家名媛之风韵,却仅按弦虚浮,音则不能成其妙,未能把人与琴相得相合相互浑然……此两位丽人对七弦仅是欣慕而已。
看来自古以降,才女是不可多得的,能够亦诗亦韵亦端庄的芬芳才女更是凤毛麟角。今朝于秦淮河畔,乘兴走进李香君故居认识香君,又于秦淮河畔聆听三百余年前的幽弦清音,邂逅南国才女小邱,令人恍然重逢媚香楼的七弦丽影。
宗白华在《乐观的文学》中说“没有爱力的社会没有灵魂”。又说“‘爱’是增长‘生命力’的”。
自此,秦淮河畔那媚香楼的丽影,那缕缕飘渺的南风琴曲,宛然跨越数百年,一次次呈现在眼前,一阵阵回荡耳畔,萦绕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