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声曲是声乐学习者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方法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声音和嗓音训练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阐述练声曲的作用、合理选择练声曲及解决不良发声问题,来进一步阐述声樂教学中练声曲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作用;练声曲;合理选择
1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培养声音观念和演唱风格的引导性。
声乐练习曲中旋律线条的华丽性和思想感情的透彻性,提示我们在声音训练中,严格遵循练声曲中各种表情记号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声音向导和良好的演唱风格,也就是对“声情并茂” 的深刻理解。《孔空练声曲》中的每一首练声曲都体现着一些作者的情感。我们在练唱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领悟其中的闪光点。
1.2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演唱技巧的拓展性
声乐练声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技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歌唱家根据对《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中五个声部的人声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注重细节,是专门为解决某些演唱技巧而设计的,比如在歌唱中我们接触到的不同节奏和不同旋律曲调都有它专门的处理方式。
1.3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曾说:“要达到艺术性歌唱的嗓音,通常要经历自然——不自然——新的自然三个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在专门系统的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套专门的声乐练习曲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国际上很著名的声乐练习曲著作《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哇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阿勃特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这些练声曲都是针对歌唱练习中,声音的轻巧性、节奏的复杂性、句子的完整性、情感的丰富性、换气的严格性等所创作的练声曲。
1.4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发音准确,咬字清晰的重要性
在我国声乐教学中特别注重歌曲中的咬字,清晰的咬字可以很好的体现歌曲的中心点,对于表达歌者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也曾说过:“清晰的咬字,会使声音更完美,更集中。”正因为如此,宋承宪教授和石惟正教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分别编著了《歌唱咬字练声曲4首》和《晨声69声字结合练习曲》,极大地满足了声乐学习者的要求,填补了声乐学习者咬字的空缺问题。
2 合理选择练声曲,解决不良发声问题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给学生选用练声曲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高喉位”、“漏气”、“真假声脱节”、“声音颤抖”、“白声”等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2.1 高喉位
高喉位简称“高喉结”,在男声中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原因主要在于歌唱者脱离了气息的支持,一味地唱高音,练头腔共鸣,却忘记了男高音最本质,最自然的打开。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选择学生易做到的“u”母音进行训练。如果一部分学生难以掌握“u”的练习,我们可以因人而异的试用“o”母音,为了稳住喉头位置,练习的时候旋律最好是下行,音域最好是在自然音区。
2.2 漏气
这种声音的主要问题是,声音暗淡,没有色彩。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源于歌唱者在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下歌唱,声带张力与气息的运行没有形成一定的合理性、导致声音苍白无力。漏气现象女声表现的最多。在解决漏气问题时练声曲的选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以闭口母音“i”或“ei”来进行练习,这组母音声音靠前,声带具有较强的张力,演唱起来轻巧、灵活,是解决声音漏气学生的最佳的选择。同时在练声曲的选用上将跳音作为练习也是不错的选择,跳音练习能使学生从跳音跳跃的瞬间去感受气息与声带的合理运行。最后,从跳音练习慢慢过渡到连音的练习。在初级训练中旋律最好是下行。
2.3 真假声脱节
真假声脱节主要在女声中体现的最多,出现的情况是真声与假声完全脱节,导致音色不协调。在自然音区时由于气息与真声没能形成合理的对抗,所以真声体现得较多,随着音区的逐渐递增,在没有气息的支持下真声承受不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就开始用假声歌唱,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就出现了断层现象。
对真假声的认识明确了之后,就要深度的对学生做一个具体的了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假声的混声训练。为此我们可以将渐强渐弱融入到真假声的练习中,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慢慢的将假声带进真声中,使真假声得到混响的效果,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将强弱的对比恰到好处的体现出来。其次练习的音区也要因人而异,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最好在自然音区为最佳。
2.4 声音颤抖
声音颤抖是一种不正确的发声所造成的问题现象,产生这种声音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歌唱者在没有气息的支持下,一味地追求歌唱效果和盲目的效仿歌唱家的声音,口腔的张力过大,从而使气息给声带增添了一定的额外负担,使发声器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声带丧失了本质的弹性功能,进而产生了一种从听觉上说近似“羊叫”的颤抖声音。第二种则是歌唱者对声音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声音波动所引起的自然颤音和人为造成的“抖音”难以做出正确的辨别。颤音是在掌握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方法之后自然产生的声音,他和人为的“抖音”有很大的区别。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提倡呼吸练习,要求声乐学习者做到呼吸平稳、顺畅,把每个音都要唱到平稳、柔和,在训练时多采用单韵母“a”训练,其次也可以适当的加入顿音和断音交替练习。
练声曲从根本上决定着声乐学习者的演唱水平,那么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合理的选择练声曲,掌握演唱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喻宜萱.有关声乐教学的几个原则[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
[2]李维渤.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4).
[3]黄伯春.大歌唱家们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关键词】作用;练声曲;合理选择
1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培养声音观念和演唱风格的引导性。
声乐练习曲中旋律线条的华丽性和思想感情的透彻性,提示我们在声音训练中,严格遵循练声曲中各种表情记号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声音向导和良好的演唱风格,也就是对“声情并茂” 的深刻理解。《孔空练声曲》中的每一首练声曲都体现着一些作者的情感。我们在练唱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领悟其中的闪光点。
1.2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演唱技巧的拓展性
声乐练声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技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歌唱家根据对《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中五个声部的人声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注重细节,是专门为解决某些演唱技巧而设计的,比如在歌唱中我们接触到的不同节奏和不同旋律曲调都有它专门的处理方式。
1.3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曾说:“要达到艺术性歌唱的嗓音,通常要经历自然——不自然——新的自然三个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在专门系统的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套专门的声乐练习曲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国际上很著名的声乐练习曲著作《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哇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阿勃特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这些练声曲都是针对歌唱练习中,声音的轻巧性、节奏的复杂性、句子的完整性、情感的丰富性、换气的严格性等所创作的练声曲。
1.4 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具有发音准确,咬字清晰的重要性
在我国声乐教学中特别注重歌曲中的咬字,清晰的咬字可以很好的体现歌曲的中心点,对于表达歌者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也曾说过:“清晰的咬字,会使声音更完美,更集中。”正因为如此,宋承宪教授和石惟正教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分别编著了《歌唱咬字练声曲4首》和《晨声69声字结合练习曲》,极大地满足了声乐学习者的要求,填补了声乐学习者咬字的空缺问题。
2 合理选择练声曲,解决不良发声问题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给学生选用练声曲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高喉位”、“漏气”、“真假声脱节”、“声音颤抖”、“白声”等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2.1 高喉位
高喉位简称“高喉结”,在男声中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原因主要在于歌唱者脱离了气息的支持,一味地唱高音,练头腔共鸣,却忘记了男高音最本质,最自然的打开。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选择学生易做到的“u”母音进行训练。如果一部分学生难以掌握“u”的练习,我们可以因人而异的试用“o”母音,为了稳住喉头位置,练习的时候旋律最好是下行,音域最好是在自然音区。
2.2 漏气
这种声音的主要问题是,声音暗淡,没有色彩。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源于歌唱者在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下歌唱,声带张力与气息的运行没有形成一定的合理性、导致声音苍白无力。漏气现象女声表现的最多。在解决漏气问题时练声曲的选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以闭口母音“i”或“ei”来进行练习,这组母音声音靠前,声带具有较强的张力,演唱起来轻巧、灵活,是解决声音漏气学生的最佳的选择。同时在练声曲的选用上将跳音作为练习也是不错的选择,跳音练习能使学生从跳音跳跃的瞬间去感受气息与声带的合理运行。最后,从跳音练习慢慢过渡到连音的练习。在初级训练中旋律最好是下行。
2.3 真假声脱节
真假声脱节主要在女声中体现的最多,出现的情况是真声与假声完全脱节,导致音色不协调。在自然音区时由于气息与真声没能形成合理的对抗,所以真声体现得较多,随着音区的逐渐递增,在没有气息的支持下真声承受不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就开始用假声歌唱,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就出现了断层现象。
对真假声的认识明确了之后,就要深度的对学生做一个具体的了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假声的混声训练。为此我们可以将渐强渐弱融入到真假声的练习中,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慢慢的将假声带进真声中,使真假声得到混响的效果,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将强弱的对比恰到好处的体现出来。其次练习的音区也要因人而异,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最好在自然音区为最佳。
2.4 声音颤抖
声音颤抖是一种不正确的发声所造成的问题现象,产生这种声音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歌唱者在没有气息的支持下,一味地追求歌唱效果和盲目的效仿歌唱家的声音,口腔的张力过大,从而使气息给声带增添了一定的额外负担,使发声器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声带丧失了本质的弹性功能,进而产生了一种从听觉上说近似“羊叫”的颤抖声音。第二种则是歌唱者对声音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声音波动所引起的自然颤音和人为造成的“抖音”难以做出正确的辨别。颤音是在掌握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方法之后自然产生的声音,他和人为的“抖音”有很大的区别。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提倡呼吸练习,要求声乐学习者做到呼吸平稳、顺畅,把每个音都要唱到平稳、柔和,在训练时多采用单韵母“a”训练,其次也可以适当的加入顿音和断音交替练习。
练声曲从根本上决定着声乐学习者的演唱水平,那么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合理的选择练声曲,掌握演唱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喻宜萱.有关声乐教学的几个原则[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
[2]李维渤.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4).
[3]黄伯春.大歌唱家们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