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教育好宏偉,因为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今天的教育好严肃,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传承,而且要讲究科学。当然,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既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抽刀断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反思教学,把以人为本作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参考多元智能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优生优育的经验,觉得今天的教育可具体化为“养、读、控、导”。
1.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好好“养一养”
万物生长需要土壤、肥料、雨水和阳光。人的成长也需要营养。从童年到青年,尤其是在幼小阶段,需要好的培养、平衡的膳食、和谐的心理抚养。大家都知道孩子健康的机体、良好的心智离不开营养,可是有多少人能养得恰到好处呢?有谁知道能通过养来改变人?尤其是问题生呢?这里引用一研究成果:国外科学家为证实食物是否和犯罪有联系,对阿斯伯雷最高安全等级监狱中的罪犯进行了实验。研究人员让罪犯摄入来自食物当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等,结果他们表现出惊人的变化,两个星期后,摄入营养的一组暴力行为减少了35%,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停止了对犯人进行营养素的补充,结果监狱的暴力行为增加了40%。所以说营养素可促进和改善人的情绪,减少不理智行为的发生。均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摄入,与减少犯罪行为和不正常行为有一不定期的联系。该研究还指出,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种特殊而神秘的物质叫做5-羟色胺,它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心情愉快的物质。当身体中5-羟色胺水平高时,我们感觉很好,如果其水平下降,则心情糟糕、沮丧。提高5-羟色胺的一个方法是吃富含色氨酸的食品。含有色氨酸的食品包括肉、鱼、蛋、奶酪、牛奶、酸奶、坚果和豆类,吃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糙米、带皮的马铃薯和燕麦粥等),有助于色氨酸转化为5一羟色胺。因此,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用好物质营养,养出聪颖丽质。当然,食物促进智力是常识:摄入营养补充剂,短时记忆水平、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明显的改变。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如母亲坚持给子女做早餐而不是外卖,教师监控学生的生活作息时间,留心学生的饮食习惯,提倡多吃蔬菜等绿色食品之类。另外。适时地从“陪养”到“培养”,如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保障、精神的鼓励、爱的欣赏与期待,享受音乐(古典音乐或抒情音乐——速度比心脏跳动略慢的音乐等),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总之,养人不可千篇一律,而要因人而异,不可主观臆断,而要按规律行事。
2.具有新时期教师的素养,以卡利尼的教学思想作指导,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而“读”
教学是为了学生,教育必须了解学生,教育好學生,要读懂他(她)。怎样读学生呢?首先是通读,亦即掌握一般的规律或共性的东西。比方说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性格和气质类型。家长的四种分类,心理问题的表现,人的成长需要等。其次是解读,每个人都是有特点的,其行为表现隐有因果。我们要能够根据卡利尼关于“学生描述性评论”的基本框架来描述学生,然后解读是否出现“心理疲劳”?“学习疲劳”?有没有心理异常?是青春综合症、高原现象、还是心理饱和现象?等等。最后是研读,也就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给出行动方案预设,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和女孩教育不同。内向型和外向型的人教育方法不同,文科和理科的教学不同……不管哪方面,都应该指向具体的学生,充满人文关怀。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之内因与外因原理,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为人师教人而“控”
第一,掌控内心世界。
培根说:“天性往往隐而不露,有时可以将它压服,但很难把它消灭,压力使天性的反抗力更强,纪律和教育能使天性规矩一点。但只有习惯才能改变、抑制天性。人的天性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这就是控。首先,作为教师,执行的是教育人的工作。更由不得随心所欲,要用良好的品行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有个性的人。如同美国倡导者席勒所言:“人只有是人的时候,他才和你游戏,只有他游戏时,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学生游戏,模仿你的行为举止,学着你的时尚爱好,这就是在和你游戏。其次,教师要控制自己的心态,学会等待,教育不是一挥而就的,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明天的工具,特别是问题生。其改变尤为费时,想立即看到美丽的焰花只会令自己偃旗息鼓,因为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再次,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对学生。特别是问题生,这是一条坦途。有爱的教育才是塑造心灵的行为。作为家长,先要停止无因便有果的想法,积极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再要改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岂处处苛刻要求孩子:最后,要摒弃势利、功利的意识。检讨对教师傲慢的态度,这些至少是不能和谐教育的催生因素。作为学生,要保持冲动,敢于暴露错误,这才是成长,当然学会自知。控制一个度,培养有个性而不是任性,学会有目标的冲动而不是妄动。
第二,布控外部环境。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做法,后世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说法,这些都是教育学中关于“环境决定论”的外延。为了教育好学生,为了改变落后的学生,创建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的校园,最好配备高科技的教学设施。需要生活安逸、师生互动的空间,需要远离社会诱惑的学习阵地,必须建立家校沟通、管理统一体,必须建立务实、长效的教育教学机制。举例来说,有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组建和谐进取、有具体目标的班集体,开辟互动、有生机的教与学的园地,构建家校管理的共同体等具体措施。
第三,监控学生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标要求,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教什么,今天的教学关注教师为了学生怎么做,强调指导学生学习。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关于学习方法有认真听讲、分类整理笔记、建立错题集、编录母题、建立图式等,不求人人一致,适合自己就行。根据相关经验得出:控制学习时间效果是明显的,如及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次学习时间长度因人而异,从短到较长分别要求:一天文理学习时间交错安排,尽可能顺应个体的生物钟:恰当地安排过度(记忆熟练程度)学习等。控制学生作业是必要的:一是安排同步作业。但作业要精;二是设置分层作业;三是监督作业过程,关注独立思维;四是考察作业态度。总之,关注学,做好是不容易的,教师要有心,家长也要留心。 第四,调控课堂教学。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一个人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而且在一个人身上,每种智能表现不一致,使形成个性化教学存在可能,也使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成为可行。对教师而言。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有教学能力的表现。基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知晓自己的主导角色,不得满堂灌,不得主宰课堂,要给学生留下学习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对应的个性化教学或教学模式,如系统讲解式教学、愉悦式的导入、关爱式教学、对比式教学,活用真实场景的教学,浸泡式教学、观察质疑式教学、主题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点拨式教式等,不可一成不变,要因材施教。再次,深入备课,有效上课,课前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作弹性预设:课堂上使用多元教学结构。既关注全体参与,又照顾个体提高,既重视预设的建构,又关心动态的生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少挑剔。教学是通过传授知识,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4,熟读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给思想理念升级,为彰显个性、完善人格、博取知识而“导”
第一,疏导。
这里的疏导指“能量疏导”和“心理疏导”两个方面。其一,能量疏导。现代中学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且不喜爱劳动,一般存在营养过剩或饮食挑剔,所以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出发,引领学生参加团体活动、文娱活动,一来释放能量,二来促进身体平衡发展。尤其对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有兴趣追求,有空间让他们参与活动,这些人一般是阳光的。其二,心理疏导。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成长之路,烦恼不可避免,犯错误、出问题是成长的表现。可是在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中,人们无视孩子的独立人格,不尊重孩子的生命需求,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去强迫他们走,结果压制个性,产生叛逆,出现心理异常。越是具有特质,逆反越明显。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发展的观点看哪些是生理缺失的需要,哪些是成长的需要,做到奖励缺点、换位思考和多加倾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在青春期,良好的疏導做法是:家长是孩子烦恼的回收站,教师是学生进程发展的缓冲区。
第二,传导。
许多人常唠叨:这孩子真不懂事,我为他(她)付出了那么多,他(她)一点不知感激;哎。这孩子真烦人,我家条件不比别人差,就是念书上,他(她)和某某比差了那么多,一点也不争气……其实连成人有时也不知道感恩,何况孩子呢?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受恩情,而不是感激恩情,做在己身,说在别人,这样才有效果,这就需要传导。教师可传导父母之爱。老师可传导同学之爱,同学之间可以传导老师的关心。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可以是一句言辞、一件小事,但爱可以移山平地,读一读比尔盖茨在1975年母亲节时寄给他妈妈的明信片(译文):“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你在一起的所有时光。”盖茨的故事提示了我们教育孩子该做些什么。类似的案例太多,成功人士的声音启发我们,只要让孩子感觉到爱,不断得到激励、赏识,成功的动力是无穷的。
第三,引导。
任何孩子都有三气:脾气,生气(好动),灵气。在育人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原始天性。而要读懂孩子,因为脾气就是性格特征的表象,因此教育中我们要依托脾气,利用生气(好动)作迁移,增长灵气。这里要注意:孩子是不知做什么的,特别是现代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不能知己,还会知事吗?在改变学困生的实践中悟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架桥,要像牵引藤蔓攀爬那样,设一个可及的目标,越自然越好。俗话说: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故此榜样引导是首选,其次阅读引导,再次通过做游戏或参与活动引导,良好的引导可以奠定学生的成功。
第四,教导。
这里的教导包括教人做人、求知、学会生存三个方面的任务。教导得好,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因为教育工作的对象不是动物,更不是事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要以仁义道德感召他,以品行感悟他,用影响力去征服他。教学生做人时,不能是一时的冲动,要有隽永的人格魅力,不能是些大道理,而是有血有肉的东西,是感动的记忆,是包含期待与关心的日常行为。教学生求知要有让学生震撼的知识贮备和结合生活把知识转变为需要的应用技巧,要有令人敬佩的知识魅力。教学生学会生存时,要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创新进取的精神。总之,教导不仅仅是知识的赏赐,更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熏陶。
第五,辅导。
这里的辅导包括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其中知识辅导要做到辅导勤、到位,一语中的。心理辅导更多的时候是授人以渔。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答曰:先是科学,再是艺术。今天的教育,我没有总结,也不能总结,只有感觉。我感觉自己在浩瀚的海洋中,只有经过不断尝试,就能悟出一点道;我感觉今天的教育是挑战——向电脑挑战,向变化挑战。今天的教育不是放水,不是装篮,更多的是唤醒,(尤其是基础教育)不是你拥有了许多知识,你就会教的,今天的教育,好像是一种有机的糅合或滋润。面对时代的教育,愿君细心参悟,相信会成正果。
1.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好好“养一养”
万物生长需要土壤、肥料、雨水和阳光。人的成长也需要营养。从童年到青年,尤其是在幼小阶段,需要好的培养、平衡的膳食、和谐的心理抚养。大家都知道孩子健康的机体、良好的心智离不开营养,可是有多少人能养得恰到好处呢?有谁知道能通过养来改变人?尤其是问题生呢?这里引用一研究成果:国外科学家为证实食物是否和犯罪有联系,对阿斯伯雷最高安全等级监狱中的罪犯进行了实验。研究人员让罪犯摄入来自食物当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等,结果他们表现出惊人的变化,两个星期后,摄入营养的一组暴力行为减少了35%,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停止了对犯人进行营养素的补充,结果监狱的暴力行为增加了40%。所以说营养素可促进和改善人的情绪,减少不理智行为的发生。均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摄入,与减少犯罪行为和不正常行为有一不定期的联系。该研究还指出,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种特殊而神秘的物质叫做5-羟色胺,它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心情愉快的物质。当身体中5-羟色胺水平高时,我们感觉很好,如果其水平下降,则心情糟糕、沮丧。提高5-羟色胺的一个方法是吃富含色氨酸的食品。含有色氨酸的食品包括肉、鱼、蛋、奶酪、牛奶、酸奶、坚果和豆类,吃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糙米、带皮的马铃薯和燕麦粥等),有助于色氨酸转化为5一羟色胺。因此,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用好物质营养,养出聪颖丽质。当然,食物促进智力是常识:摄入营养补充剂,短时记忆水平、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注意力都有明显的改变。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如母亲坚持给子女做早餐而不是外卖,教师监控学生的生活作息时间,留心学生的饮食习惯,提倡多吃蔬菜等绿色食品之类。另外。适时地从“陪养”到“培养”,如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保障、精神的鼓励、爱的欣赏与期待,享受音乐(古典音乐或抒情音乐——速度比心脏跳动略慢的音乐等),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总之,养人不可千篇一律,而要因人而异,不可主观臆断,而要按规律行事。
2.具有新时期教师的素养,以卡利尼的教学思想作指导,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而“读”
教学是为了学生,教育必须了解学生,教育好學生,要读懂他(她)。怎样读学生呢?首先是通读,亦即掌握一般的规律或共性的东西。比方说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性格和气质类型。家长的四种分类,心理问题的表现,人的成长需要等。其次是解读,每个人都是有特点的,其行为表现隐有因果。我们要能够根据卡利尼关于“学生描述性评论”的基本框架来描述学生,然后解读是否出现“心理疲劳”?“学习疲劳”?有没有心理异常?是青春综合症、高原现象、还是心理饱和现象?等等。最后是研读,也就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给出行动方案预设,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和女孩教育不同。内向型和外向型的人教育方法不同,文科和理科的教学不同……不管哪方面,都应该指向具体的学生,充满人文关怀。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之内因与外因原理,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为人师教人而“控”
第一,掌控内心世界。
培根说:“天性往往隐而不露,有时可以将它压服,但很难把它消灭,压力使天性的反抗力更强,纪律和教育能使天性规矩一点。但只有习惯才能改变、抑制天性。人的天性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这就是控。首先,作为教师,执行的是教育人的工作。更由不得随心所欲,要用良好的品行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有个性的人。如同美国倡导者席勒所言:“人只有是人的时候,他才和你游戏,只有他游戏时,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学生游戏,模仿你的行为举止,学着你的时尚爱好,这就是在和你游戏。其次,教师要控制自己的心态,学会等待,教育不是一挥而就的,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明天的工具,特别是问题生。其改变尤为费时,想立即看到美丽的焰花只会令自己偃旗息鼓,因为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再次,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对学生。特别是问题生,这是一条坦途。有爱的教育才是塑造心灵的行为。作为家长,先要停止无因便有果的想法,积极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再要改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岂处处苛刻要求孩子:最后,要摒弃势利、功利的意识。检讨对教师傲慢的态度,这些至少是不能和谐教育的催生因素。作为学生,要保持冲动,敢于暴露错误,这才是成长,当然学会自知。控制一个度,培养有个性而不是任性,学会有目标的冲动而不是妄动。
第二,布控外部环境。
古时有“孟母三迁”的做法,后世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说法,这些都是教育学中关于“环境决定论”的外延。为了教育好学生,为了改变落后的学生,创建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的校园,最好配备高科技的教学设施。需要生活安逸、师生互动的空间,需要远离社会诱惑的学习阵地,必须建立家校沟通、管理统一体,必须建立务实、长效的教育教学机制。举例来说,有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组建和谐进取、有具体目标的班集体,开辟互动、有生机的教与学的园地,构建家校管理的共同体等具体措施。
第三,监控学生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标要求,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教什么,今天的教学关注教师为了学生怎么做,强调指导学生学习。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关于学习方法有认真听讲、分类整理笔记、建立错题集、编录母题、建立图式等,不求人人一致,适合自己就行。根据相关经验得出:控制学习时间效果是明显的,如及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次学习时间长度因人而异,从短到较长分别要求:一天文理学习时间交错安排,尽可能顺应个体的生物钟:恰当地安排过度(记忆熟练程度)学习等。控制学生作业是必要的:一是安排同步作业。但作业要精;二是设置分层作业;三是监督作业过程,关注独立思维;四是考察作业态度。总之,关注学,做好是不容易的,教师要有心,家长也要留心。 第四,调控课堂教学。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一个人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而且在一个人身上,每种智能表现不一致,使形成个性化教学存在可能,也使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成为可行。对教师而言。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有教学能力的表现。基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知晓自己的主导角色,不得满堂灌,不得主宰课堂,要给学生留下学习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对应的个性化教学或教学模式,如系统讲解式教学、愉悦式的导入、关爱式教学、对比式教学,活用真实场景的教学,浸泡式教学、观察质疑式教学、主题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点拨式教式等,不可一成不变,要因材施教。再次,深入备课,有效上课,课前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作弹性预设:课堂上使用多元教学结构。既关注全体参与,又照顾个体提高,既重视预设的建构,又关心动态的生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少挑剔。教学是通过传授知识,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4,熟读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给思想理念升级,为彰显个性、完善人格、博取知识而“导”
第一,疏导。
这里的疏导指“能量疏导”和“心理疏导”两个方面。其一,能量疏导。现代中学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且不喜爱劳动,一般存在营养过剩或饮食挑剔,所以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出发,引领学生参加团体活动、文娱活动,一来释放能量,二来促进身体平衡发展。尤其对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有兴趣追求,有空间让他们参与活动,这些人一般是阳光的。其二,心理疏导。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成长之路,烦恼不可避免,犯错误、出问题是成长的表现。可是在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中,人们无视孩子的独立人格,不尊重孩子的生命需求,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去强迫他们走,结果压制个性,产生叛逆,出现心理异常。越是具有特质,逆反越明显。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发展的观点看哪些是生理缺失的需要,哪些是成长的需要,做到奖励缺点、换位思考和多加倾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在青春期,良好的疏導做法是:家长是孩子烦恼的回收站,教师是学生进程发展的缓冲区。
第二,传导。
许多人常唠叨:这孩子真不懂事,我为他(她)付出了那么多,他(她)一点不知感激;哎。这孩子真烦人,我家条件不比别人差,就是念书上,他(她)和某某比差了那么多,一点也不争气……其实连成人有时也不知道感恩,何况孩子呢?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受恩情,而不是感激恩情,做在己身,说在别人,这样才有效果,这就需要传导。教师可传导父母之爱。老师可传导同学之爱,同学之间可以传导老师的关心。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可以是一句言辞、一件小事,但爱可以移山平地,读一读比尔盖茨在1975年母亲节时寄给他妈妈的明信片(译文):“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你在一起的所有时光。”盖茨的故事提示了我们教育孩子该做些什么。类似的案例太多,成功人士的声音启发我们,只要让孩子感觉到爱,不断得到激励、赏识,成功的动力是无穷的。
第三,引导。
任何孩子都有三气:脾气,生气(好动),灵气。在育人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原始天性。而要读懂孩子,因为脾气就是性格特征的表象,因此教育中我们要依托脾气,利用生气(好动)作迁移,增长灵气。这里要注意:孩子是不知做什么的,特别是现代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不能知己,还会知事吗?在改变学困生的实践中悟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架桥,要像牵引藤蔓攀爬那样,设一个可及的目标,越自然越好。俗话说: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故此榜样引导是首选,其次阅读引导,再次通过做游戏或参与活动引导,良好的引导可以奠定学生的成功。
第四,教导。
这里的教导包括教人做人、求知、学会生存三个方面的任务。教导得好,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因为教育工作的对象不是动物,更不是事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要以仁义道德感召他,以品行感悟他,用影响力去征服他。教学生做人时,不能是一时的冲动,要有隽永的人格魅力,不能是些大道理,而是有血有肉的东西,是感动的记忆,是包含期待与关心的日常行为。教学生求知要有让学生震撼的知识贮备和结合生活把知识转变为需要的应用技巧,要有令人敬佩的知识魅力。教学生学会生存时,要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创新进取的精神。总之,教导不仅仅是知识的赏赐,更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熏陶。
第五,辅导。
这里的辅导包括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其中知识辅导要做到辅导勤、到位,一语中的。心理辅导更多的时候是授人以渔。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答曰:先是科学,再是艺术。今天的教育,我没有总结,也不能总结,只有感觉。我感觉自己在浩瀚的海洋中,只有经过不断尝试,就能悟出一点道;我感觉今天的教育是挑战——向电脑挑战,向变化挑战。今天的教育不是放水,不是装篮,更多的是唤醒,(尤其是基础教育)不是你拥有了许多知识,你就会教的,今天的教育,好像是一种有机的糅合或滋润。面对时代的教育,愿君细心参悟,相信会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