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包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所谓“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而解决问题正是“学以致用”的终极体现,这个阶段的教师应该适当地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增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应对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新型知识的适应性,才能帮助避免其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不断地进行重复学习,才能够真正地学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18
有时候,很多人会认为一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很少被用到,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公式或不常见的定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在学习数学时,学生所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学生头脑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数学思维能力,而随着知识越积累越多,思维也是越用越灵活。因此,教师要针对一些情况进行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然,在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前,教师需要做好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增。
一、数学教学中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1.主观方面
(1)思维定向,存在局限性
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按照已经学习到的固有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如果利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思考不出具体解决方法,就放弃思考或者一直在原有的思考范围内绕圈。这样就会导致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不懂得如何换位思考。这主要和学生平时的课堂训练有关,也和人的思维定向有关。要想打破这种思维局限性,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的头脑,将学到的知识转换成多种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一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缺乏实际经验,联想能力不足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够,很多实际问题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很难在头脑中进行想象。但很多数学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联想来融入现实生活中,从而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联想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將数学知识带入生活情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联想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难以做出正确答案。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往往只是缺乏联想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难以理解的问题稍微变通一下。如果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教师可以把问题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替换,代替成学生熟知的,或者容易联想到的例子。
2.客观方面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过于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具象化,通过一个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举其他相似的例子来进行描述,或者直接向学生展示具体实际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必要时及时辅助学生。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注意力分散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想让他们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在比较乏味的数学课上,小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更不会集中,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太多的知识,对其自身能力的培养效果也较低。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有时让其单独地去解决一个问题或许会感到为难。教师在这时便应寻找其他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式进行转型,寻找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对于生活充满未知和好奇,教师可从结合实践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结合实践不断,不断亲自实践,从中感悟数学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亲身实践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自身的反复发现、质疑和推翻来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实践生活当中。再加上其自身对事物的感知,总结成固定经验和理论知识,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更加透彻和牢固,不易忘记。只有教师的引导实践再加上学生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感悟、自我学习,才能够从根本上锻炼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较弱的,面对难题时做不到独立的解决问题。而实验教学便是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点,它通过各类实验与课本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知识,在实验中提升其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且能够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思路广泛,从而在数学科目中学到真正的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将学生融入数学课堂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解题技巧、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发散思维、开展梯度训练等方式来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当然,教师还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小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泽方.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
[2]赵秀花.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9(27):67-68.
[3]孟祥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幻画报,2019(09):102.
[4]区杏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培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6):144-14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18
有时候,很多人会认为一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很少被用到,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公式或不常见的定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在学习数学时,学生所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学生头脑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数学思维能力,而随着知识越积累越多,思维也是越用越灵活。因此,教师要针对一些情况进行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然,在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前,教师需要做好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增。
一、数学教学中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1.主观方面
(1)思维定向,存在局限性
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按照已经学习到的固有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如果利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思考不出具体解决方法,就放弃思考或者一直在原有的思考范围内绕圈。这样就会导致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不懂得如何换位思考。这主要和学生平时的课堂训练有关,也和人的思维定向有关。要想打破这种思维局限性,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的头脑,将学到的知识转换成多种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一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2)缺乏实际经验,联想能力不足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够,很多实际问题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很难在头脑中进行想象。但很多数学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联想来融入现实生活中,从而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联想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將数学知识带入生活情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联想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难以做出正确答案。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往往只是缺乏联想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难以理解的问题稍微变通一下。如果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教师可以把问题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替换,代替成学生熟知的,或者容易联想到的例子。
2.客观方面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过于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具象化,通过一个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举其他相似的例子来进行描述,或者直接向学生展示具体实际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必要时及时辅助学生。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注意力分散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想让他们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在比较乏味的数学课上,小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更不会集中,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太多的知识,对其自身能力的培养效果也较低。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有时让其单独地去解决一个问题或许会感到为难。教师在这时便应寻找其他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式进行转型,寻找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对于生活充满未知和好奇,教师可从结合实践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结合实践不断,不断亲自实践,从中感悟数学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亲身实践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自身的反复发现、质疑和推翻来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实践生活当中。再加上其自身对事物的感知,总结成固定经验和理论知识,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更加透彻和牢固,不易忘记。只有教师的引导实践再加上学生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感悟、自我学习,才能够从根本上锻炼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较弱的,面对难题时做不到独立的解决问题。而实验教学便是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点,它通过各类实验与课本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在实验中学到知识,在实验中提升其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且能够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思路广泛,从而在数学科目中学到真正的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将学生融入数学课堂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解题技巧、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发散思维、开展梯度训练等方式来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当然,教师还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小学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对于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泽方.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
[2]赵秀花.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9(27):67-68.
[3]孟祥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幻画报,2019(09):102.
[4]区杏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培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