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改革的突破口。有效的学习方式有自主与民主的学习方式、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过程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接受与模仿的学习方式等。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改革的突破口。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和分析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认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有如下几种:
一,自主与民主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虽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但却是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是一种心理需求与倾向,也是学生学习的环境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以朋友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必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让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
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其本身就包括了探究与发现。所以,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然途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校的教学必须有学生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这些知识。”
三、过程与体验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时间里,教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尤其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结果正确就能拿满分;前3年到5年扭转观念,重结果也重过程;现在则提出:过程本身就是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解决某一个问题。比如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不要给学生的思路套上一个固定的框子,这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归一、分数、倍比、正比例”等多种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不能只要结果一错就什么都错。这样就会把一些很好的思维方法给扼杀了。这些好的方法只要教师再稍加引导即可。只有亲自去体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四、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沟通与互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现代人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的生存方式。新课标提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在课堂里开展讨论交流,在组织上会遇到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4人为一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原则,为便于交流讨论,尽量将座位相邻的学生编为一组,每组选一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因为学生长期处于“只准独立思考,不准交头接耳”的学习环境中,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比如小测验时在试卷上只写组别,不写姓名;有时也可以组与组相互命题、考试、批阅,给出每组的成绩;为了杜绝成绩差的学生抄袭作业,有时也可以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即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作业。
五、接受与模仿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学习也不外乎这两种。目前许多教师已经很重视探究学习,其实接受学习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对于学生来讲更是不可或缺的。这里不妨用一下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于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我们主要还是应该使用接受学习为主。我们要的是有益的接受而不是被动接受。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简单的模仿与永远模仿。
六、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人的潜能、智慧类型是不同的,思想类型、表现风格也是不同的,因而要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网络教育,说到底也是一种媒体教育,而且是新时期媒体教育的基本模式。不懂计算机、不会用多媒体教学用具将是教育界的新文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将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改革的突破口。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和分析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认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有如下几种:
一,自主与民主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虽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但却是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是一种心理需求与倾向,也是学生学习的环境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以朋友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必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让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
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其本身就包括了探究与发现。所以,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然途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校的教学必须有学生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这些知识。”
三、过程与体验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时间里,教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尤其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结果正确就能拿满分;前3年到5年扭转观念,重结果也重过程;现在则提出:过程本身就是目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解决某一个问题。比如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不要给学生的思路套上一个固定的框子,这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归一、分数、倍比、正比例”等多种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不能只要结果一错就什么都错。这样就会把一些很好的思维方法给扼杀了。这些好的方法只要教师再稍加引导即可。只有亲自去体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四、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沟通与互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现代人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的生存方式。新课标提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在课堂里开展讨论交流,在组织上会遇到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4人为一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原则,为便于交流讨论,尽量将座位相邻的学生编为一组,每组选一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因为学生长期处于“只准独立思考,不准交头接耳”的学习环境中,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比如小测验时在试卷上只写组别,不写姓名;有时也可以组与组相互命题、考试、批阅,给出每组的成绩;为了杜绝成绩差的学生抄袭作业,有时也可以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即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作业。
五、接受与模仿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数学学习也不外乎这两种。目前许多教师已经很重视探究学习,其实接受学习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对于学生来讲更是不可或缺的。这里不妨用一下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于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我们主要还是应该使用接受学习为主。我们要的是有益的接受而不是被动接受。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简单的模仿与永远模仿。
六、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人的潜能、智慧类型是不同的,思想类型、表现风格也是不同的,因而要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网络教育,说到底也是一种媒体教育,而且是新时期媒体教育的基本模式。不懂计算机、不会用多媒体教学用具将是教育界的新文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将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