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以培养“和融慧雅”的阳光少年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资源,构建一系列校本课程;以科研为引领,探索高效自主课堂,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尊重学生差异,尝试分层分项走班实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质量意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打造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课程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学校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所在的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学校不断探索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的路径与方法,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和活动型三类课程。平安里学校也经遴选而成为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试点学校(课程建设类)。
学校结合社团活动,不断开发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特色课程。本学期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也由2013年的65门增加到77门。主要包括:科学与创新领域的,3D打印、无人机、创客教育、Scracth创意编程、思维训练、航天航空模型;审美与情趣类课程,京剧、舞蹈表演、健美操队、竖笛、二胡、黑白画、硬笔书法等;体育与健康领域课程,跆拳道、国际象棋、乒乓球、田径、足球、篮球等;劳动与生活领域课程,烹饪、植物种植、手工课等。
国家课程校本化,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国家课程计划及培养目标,学校整合了思品课、科学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等学科的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综合性、生活化。
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 学校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将阅读教学融合进思品学科,使用绘本教材实施教学;学生在开开心心听故事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了品德教育。一年级开学初,针对思品课内容《我是小学生》,选用《小阿力的大学校》《小魔怪要上学》等绘本,让刚入学的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新环境;二年级时,针对思品课内容《我升入二年级了》,选用《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绘本,引导孩子们感受绘本所描述的各种梦想的美好,并用书中“长大以后做什么?我呀,我想做……”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梦想;针对《家乡的月儿明又圆》,选读《月亮的味道》,并开展做冰皮月饼、分享月饼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乐。
调整学科教学内容 创新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在小学科学增加创客教育内容。它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比如生物学的《人体骨骼》、电学的《认识电器元件》、光学的《了解平面镜课程》、化学的《酸与碱》等,并在课程中形成300多种小实验和小制作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开展,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木工机床、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声光磁电温度湿度传感器模块的使用技巧和组合操作应用,甚至能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和传感器模块,将生活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变为现实。通过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明显提升。从2015-2016学年上学期开始,还尝试在四年级和七年级的音乐、美术、体育三门学科中进行分项教学的尝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项目进行走班上课。四年级的音乐课开设了电子琴、合唱、形体等9门,美术课开设了黑白画、创意装饰画、定格动画创意美术等8门,体育课开设了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9门。所有课程由老师自己设计。到了学期末,音乐班的孩子们在元旦汇演上登台展示,由各年级选派的家长们进行打分;体育班、美术班的孩子,则通过书法作品展、体育汇报课等合适的方式来展示一学期的成果,同样由家长给出评价。
尝试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整合 本学期二年级在第四周开展了“春之约”主题活动周,教学内容包括绘本讲述课、“体验祖国各地的春天”地图学习课、“春天的服装”创意美术课、古诗新唱的音乐课、“寻找春天”摄影展、“留住春天”叶脉书签制作、生活金融课……一周的活动,结合教材的主题却超越教材,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壁垒,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资源,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让他们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通过真实的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与能力。
校本课程特色化,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充分挖掘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及社会其他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挖掘校内资源 本学期,学校教师自主开设的选修课涉及语言与文学、数学与思维、科学与创新、社会与人文、劳动与生活、体育与健康、审美与情趣七大领域,分为基础型、拓展型、活动型和探究性四类课程,达59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实践与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国际理解教育、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课程、语言表达与主持、Scratch少儿创意编程、硬笔书法等10门精品课程,并开发了《平安里學校小升初心理适应性成长课程》《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课程》《Scratch编程之我的创意我做主》《读写结合、有序作文》等10本校本教材,其中有9门被遴选为深圳市教育局首批好课程,有3门被遴选为委托开发课程。
利用家长资源开发课程 为了让课程开发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比如:六(2)班李雨彤同学的妈妈开设了选修课《创意手工》,教孩子们用废弃的红包制作精美的贺卡、用包装丝带做手环等;一、二年级开展的《故事妈妈进课堂》《小耳朵听故事》等。班主任提供相关主题,家长们选书、买书、制作图书漂流表,每周固定一两次,爸爸妈妈带上绘本和PPT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度美妙的30分钟故事时间。有家长参与的课程,学校各年级创建了学生(家长)微信读书交流群,每周学生、家长共读一篇国学文章;到了周日晚上七点,大家在微信群里交流分享读后感,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此外,配合学校增设的书吧、流动书柜、读书角,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习素养。 挖掘社会其他资源开发课程 学校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外聘各行业专家开设了共18门课程,涵盖38个课程班、14个教学班,受惠学生覆盖一年级至八年级。学校有社区共建的课程,比如和天安数码城玩创工坊一起设立的创意美术课程,和华韵民乐团一起开设的民乐普及课程等;有外聘的课程,比如聘请深圳广电集团的主持人在小学各年级分别开设朗诵表演选修班,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开设围棋、国际象棋、少儿高尔夫、跆拳道、女子足球等课程;有利用项目增设的特色课程,比如学校在一、二年级以及七年级尝试使用原版的培生英语教材,由两名英国教师来任教,并为每个年级的英语爱好者开设了选修课。
德育课程生活化
学校重视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及其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拓宽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课程德育全渗透,形成了理科教师“以真育人”、文科教师“以善育人”、艺体教师“以美育人”的良好局面。
思想品德课系列化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仅开足开齐了思想品德课、班队会课,而且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思品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在小学低段开设“绘本与思品”课程,通过读绘本,在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高段开展“国学进课堂”课程,通过读《中华十德》,学习传统美德;在六、七、八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了以小初衔接、认识自我、有效学习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度过这段日子。课程的系列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优势,课程的生活化也能让德育更有效。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学校教师将德育课程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渗透。比如:体育课除了学习技能、锻炼身体,还要在运动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像语文、历史等文科,更是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情感、价值观和公民素养教育。此外,学校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中也有德育渗透、习惯培养等项目指标。
活动课程常规化 学校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利用班会、队会和集会等平台,进行爱国主义、公民素养、环保、文明礼仪等方面教育。每学年,七、八年级学生要到深圳市龙岗区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新生还要进行一周的军训。学校还有寒暑假的特色作业、学生义工活动及参观社会实践基地等。这些活动课程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节庆活动课程化 学校将每一次节庆活动以及其他大型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课程管理,从策划筹备、组织实施到活动后的反思总结,都有详实的活动方案,目的使学生活动更具计划性、科学性与规范性。比如: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六一游园活动、运动嘉年华、校学生篮球赛等,不仅是独具匠心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措施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
主动发展,优化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情感动力及专业特长,以此影响、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进行有意义的课堂知识建构,课堂上合理使用游戏、情景、表演、测量、演示、实验等探究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一方面,学校开展自主课堂教学实验。课堂不再是老师侃侃而谈的演讲台,而是呈现出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阵容。即: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内容的课前预习,上课时各小组分别汇报并讲解,其他组的学生对他们的讲解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大家都有疑问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教师适度引导,最后再由学生总结,教师适当提升……整个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活而不乱。2015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自主课堂教学论坛,全国20多所学校200多人参加。本校教师魏巍、何跃华和黄琦分别上了语数英三节展示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开展pad数字化教学实验。将pad这种现代化信息化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习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更及时,学生参与面更广,学习空间更灵活,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师生有效互动。自2014年11月以来,四年级至八年级的教师先后进行了295节运用pad的教学课。其中,李澄、何跃华、张珍珍、李相威等多位教师还应深圳市龙岗区进修学校的邀请,为郑州市教育局、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等20多个教育团体展示了pad教学课例。两年多来,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提升,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优者更优,弱者因为自信、自主而逐渐变优。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校鼓励教师按照自身情况和班级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之提供最合适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作业布置上,学校严格执行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倡导学生作业分层布置,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与此同时,在初中易出现分化的学科,尝试分层教学实验。2015年3月,当时的九年级在物理学科开始实施分层教学,从当年中考物理成绩看,A 、A的比例较往年有较大提高;有了這个好的开头,2015年9月起,学校在七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把全年级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按基础高低分为A、B、C三层开展教学,学期末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微调。分层走班教学在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上都是分层开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培优的同时,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树立信心。虽然目前七年级数学、英语学科横向比较的客观参考数据暂时没有,但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率达90.8%;从学生座谈会、学生学科学习情况看,他们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课堂模式,表示自己的自信心、学习动力更大。
重视质量监控,加强反馈与监督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教学监控,认真进行质量检测与诊断,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学质量效果良好。一是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优化课堂教学,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学校每天早读、午写、选修课活动时间进行考勤,上课期间不定时巡堂,及时监控课堂教学秩序,避免出现教师上课迟到、空堂现象;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本、听课本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了解教学常规执行情况;通过不定期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查看工作记录,了解教师教研活动情况;在优化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听随堂课、上公开课、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二是加大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认真组织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并统一安排监考工作,检测后认真阅卷、交叉阅卷、流水线批改,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做出分析表,召开年级质量分析会、家长会。三是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外出培训挂钩,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由于加强了教学管理,优化了课堂教学,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生源较薄弱的情况下,本校学生参加区内调考成绩始终处于同类学校前列,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龙岗区小学期末抽测中,语文、数学学科均达优秀等级。特别是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其中2010年中考在龙岗区公办学校综合排名位列三甲;2011年中考排名全区第五;2012年中考排名全区第五;2013年中考综合排名全区第三;2014年中考排名全区第三;2015年中考名列第二,尤为可喜的是温卓越同学以原始总分449(满分460)勇夺区公办初中第一名。学校也因此获得了“中考先进单位”“中考进步单位”的称号,并连续3年被评为龙岗区“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受到龙岗区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
打造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课程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学校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所在的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学校不断探索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的路径与方法,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和活动型三类课程。平安里学校也经遴选而成为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试点学校(课程建设类)。
学校结合社团活动,不断开发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特色课程。本学期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也由2013年的65门增加到77门。主要包括:科学与创新领域的,3D打印、无人机、创客教育、Scracth创意编程、思维训练、航天航空模型;审美与情趣类课程,京剧、舞蹈表演、健美操队、竖笛、二胡、黑白画、硬笔书法等;体育与健康领域课程,跆拳道、国际象棋、乒乓球、田径、足球、篮球等;劳动与生活领域课程,烹饪、植物种植、手工课等。
国家课程校本化,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国家课程计划及培养目标,学校整合了思品课、科学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等学科的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综合性、生活化。
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 学校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将阅读教学融合进思品学科,使用绘本教材实施教学;学生在开开心心听故事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了品德教育。一年级开学初,针对思品课内容《我是小学生》,选用《小阿力的大学校》《小魔怪要上学》等绘本,让刚入学的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新环境;二年级时,针对思品课内容《我升入二年级了》,选用《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绘本,引导孩子们感受绘本所描述的各种梦想的美好,并用书中“长大以后做什么?我呀,我想做……”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梦想;针对《家乡的月儿明又圆》,选读《月亮的味道》,并开展做冰皮月饼、分享月饼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乐。
调整学科教学内容 创新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在小学科学增加创客教育内容。它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比如生物学的《人体骨骼》、电学的《认识电器元件》、光学的《了解平面镜课程》、化学的《酸与碱》等,并在课程中形成300多种小实验和小制作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开展,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木工机床、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声光磁电温度湿度传感器模块的使用技巧和组合操作应用,甚至能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和传感器模块,将生活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变为现实。通过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明显提升。从2015-2016学年上学期开始,还尝试在四年级和七年级的音乐、美术、体育三门学科中进行分项教学的尝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项目进行走班上课。四年级的音乐课开设了电子琴、合唱、形体等9门,美术课开设了黑白画、创意装饰画、定格动画创意美术等8门,体育课开设了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9门。所有课程由老师自己设计。到了学期末,音乐班的孩子们在元旦汇演上登台展示,由各年级选派的家长们进行打分;体育班、美术班的孩子,则通过书法作品展、体育汇报课等合适的方式来展示一学期的成果,同样由家长给出评价。
尝试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整合 本学期二年级在第四周开展了“春之约”主题活动周,教学内容包括绘本讲述课、“体验祖国各地的春天”地图学习课、“春天的服装”创意美术课、古诗新唱的音乐课、“寻找春天”摄影展、“留住春天”叶脉书签制作、生活金融课……一周的活动,结合教材的主题却超越教材,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壁垒,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资源,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让他们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通过真实的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与能力。
校本课程特色化,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充分挖掘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及社会其他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挖掘校内资源 本学期,学校教师自主开设的选修课涉及语言与文学、数学与思维、科学与创新、社会与人文、劳动与生活、体育与健康、审美与情趣七大领域,分为基础型、拓展型、活动型和探究性四类课程,达59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实践与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国际理解教育、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课程、语言表达与主持、Scratch少儿创意编程、硬笔书法等10门精品课程,并开发了《平安里學校小升初心理适应性成长课程》《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课程》《Scratch编程之我的创意我做主》《读写结合、有序作文》等10本校本教材,其中有9门被遴选为深圳市教育局首批好课程,有3门被遴选为委托开发课程。
利用家长资源开发课程 为了让课程开发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比如:六(2)班李雨彤同学的妈妈开设了选修课《创意手工》,教孩子们用废弃的红包制作精美的贺卡、用包装丝带做手环等;一、二年级开展的《故事妈妈进课堂》《小耳朵听故事》等。班主任提供相关主题,家长们选书、买书、制作图书漂流表,每周固定一两次,爸爸妈妈带上绘本和PPT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度美妙的30分钟故事时间。有家长参与的课程,学校各年级创建了学生(家长)微信读书交流群,每周学生、家长共读一篇国学文章;到了周日晚上七点,大家在微信群里交流分享读后感,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此外,配合学校增设的书吧、流动书柜、读书角,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习素养。 挖掘社会其他资源开发课程 学校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外聘各行业专家开设了共18门课程,涵盖38个课程班、14个教学班,受惠学生覆盖一年级至八年级。学校有社区共建的课程,比如和天安数码城玩创工坊一起设立的创意美术课程,和华韵民乐团一起开设的民乐普及课程等;有外聘的课程,比如聘请深圳广电集团的主持人在小学各年级分别开设朗诵表演选修班,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开设围棋、国际象棋、少儿高尔夫、跆拳道、女子足球等课程;有利用项目增设的特色课程,比如学校在一、二年级以及七年级尝试使用原版的培生英语教材,由两名英国教师来任教,并为每个年级的英语爱好者开设了选修课。
德育课程生活化
学校重视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及其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拓宽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课程德育全渗透,形成了理科教师“以真育人”、文科教师“以善育人”、艺体教师“以美育人”的良好局面。
思想品德课系列化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仅开足开齐了思想品德课、班队会课,而且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思品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在小学低段开设“绘本与思品”课程,通过读绘本,在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高段开展“国学进课堂”课程,通过读《中华十德》,学习传统美德;在六、七、八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了以小初衔接、认识自我、有效学习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度过这段日子。课程的系列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优势,课程的生活化也能让德育更有效。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学校教师将德育课程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渗透。比如:体育课除了学习技能、锻炼身体,还要在运动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像语文、历史等文科,更是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情感、价值观和公民素养教育。此外,学校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中也有德育渗透、习惯培养等项目指标。
活动课程常规化 学校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利用班会、队会和集会等平台,进行爱国主义、公民素养、环保、文明礼仪等方面教育。每学年,七、八年级学生要到深圳市龙岗区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新生还要进行一周的军训。学校还有寒暑假的特色作业、学生义工活动及参观社会实践基地等。这些活动课程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节庆活动课程化 学校将每一次节庆活动以及其他大型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课程管理,从策划筹备、组织实施到活动后的反思总结,都有详实的活动方案,目的使学生活动更具计划性、科学性与规范性。比如: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六一游园活动、运动嘉年华、校学生篮球赛等,不仅是独具匠心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措施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
主动发展,优化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情感动力及专业特长,以此影响、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进行有意义的课堂知识建构,课堂上合理使用游戏、情景、表演、测量、演示、实验等探究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一方面,学校开展自主课堂教学实验。课堂不再是老师侃侃而谈的演讲台,而是呈现出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阵容。即: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内容的课前预习,上课时各小组分别汇报并讲解,其他组的学生对他们的讲解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大家都有疑问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教师适度引导,最后再由学生总结,教师适当提升……整个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活而不乱。2015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自主课堂教学论坛,全国20多所学校200多人参加。本校教师魏巍、何跃华和黄琦分别上了语数英三节展示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开展pad数字化教学实验。将pad这种现代化信息化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习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更及时,学生参与面更广,学习空间更灵活,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师生有效互动。自2014年11月以来,四年级至八年级的教师先后进行了295节运用pad的教学课。其中,李澄、何跃华、张珍珍、李相威等多位教师还应深圳市龙岗区进修学校的邀请,为郑州市教育局、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等20多个教育团体展示了pad教学课例。两年多来,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提升,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优者更优,弱者因为自信、自主而逐渐变优。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校鼓励教师按照自身情况和班级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之提供最合适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作业布置上,学校严格执行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倡导学生作业分层布置,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与此同时,在初中易出现分化的学科,尝试分层教学实验。2015年3月,当时的九年级在物理学科开始实施分层教学,从当年中考物理成绩看,A 、A的比例较往年有较大提高;有了這个好的开头,2015年9月起,学校在七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把全年级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按基础高低分为A、B、C三层开展教学,学期末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微调。分层走班教学在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上都是分层开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培优的同时,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树立信心。虽然目前七年级数学、英语学科横向比较的客观参考数据暂时没有,但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率达90.8%;从学生座谈会、学生学科学习情况看,他们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课堂模式,表示自己的自信心、学习动力更大。
重视质量监控,加强反馈与监督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教学监控,认真进行质量检测与诊断,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学质量效果良好。一是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优化课堂教学,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学校每天早读、午写、选修课活动时间进行考勤,上课期间不定时巡堂,及时监控课堂教学秩序,避免出现教师上课迟到、空堂现象;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本、听课本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了解教学常规执行情况;通过不定期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查看工作记录,了解教师教研活动情况;在优化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听随堂课、上公开课、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二是加大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认真组织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并统一安排监考工作,检测后认真阅卷、交叉阅卷、流水线批改,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做出分析表,召开年级质量分析会、家长会。三是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外出培训挂钩,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由于加强了教学管理,优化了课堂教学,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生源较薄弱的情况下,本校学生参加区内调考成绩始终处于同类学校前列,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龙岗区小学期末抽测中,语文、数学学科均达优秀等级。特别是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其中2010年中考在龙岗区公办学校综合排名位列三甲;2011年中考排名全区第五;2012年中考排名全区第五;2013年中考综合排名全区第三;2014年中考排名全区第三;2015年中考名列第二,尤为可喜的是温卓越同学以原始总分449(满分460)勇夺区公办初中第一名。学校也因此获得了“中考先进单位”“中考进步单位”的称号,并连续3年被评为龙岗区“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受到龙岗区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