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校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供全校学生选修,这些课被简称为通选课。通选课原本是为某些专业开设的课程,面向全校的选课启动后,由于能接纳的选课人数有限,热门选修课往往呈现“一座难求”的局面。大学生为选课“挤破了头”,目的就是希望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而更多的通选课则遭受冷遇。什么样的通选课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课程?
首要的不是学分,而是兴趣
复旦大学是全国首个推出针对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大学。早在2006年,复旦大学通识学院就向全体大一新生推出了“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后的第一个学期里,有98.27%的复旦新生选修了通识课程。该学院所做的教学实践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大学生对这一全新课程体系的兴趣很高,学生们选课的动机,包括课程是否容易掌握、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而学分则排在最后。
当时的通选课程主要有“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6大模块,共50门核心课程。76.54%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完成了核心课程2个学分的选读,21.73%的学生选修了4个学分。全校共有4217人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选修了核心课程。
从选修课程模块看,“生態环境与生命关怀”模块的实际选课人次占选课总人次的24%,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其它选修模块依次是:“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模块占选课总人次的18%;“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模块占选课总人次的17%;“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两个模块选课人次分别占16%;“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占选课总人次的9%。复旦大学通选课程的规则是把所有选修课分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要取得2个学分。选修课的学分从1到8不等,1学分的课程只有“军事理论”1门。被选修最多这几门课程,都只有2学分。学分少意味着课程难度低,军事理论之所以没有入围,因为其只有1个学分,只有最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在别的课程拿到2分后选修该课,而在学生中占半数左右的女生大都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剩下的学生中,军事爱好者又能有多少呢?复旦大学由此得出结论,学生在选修通选课程时,首要的不是学分,而是容易学,其次是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只要拿到基础学分,就可以了。
这一现象在接下来的这么多年内,被更多学校反复验证。在最新的精品通选课程评选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依然具有上述特点。
轻松愉快的课程受认可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的“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评选活动”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举行,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是一项重要的评选指标。本次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评选活动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的。其所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和《社会学思想与方法》两门通识核心课入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这两门课程也是2学分的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入选,再次说明学生倾向于选修学分较少的课程,因为学分少意味着过关更容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阴佳教授开设的2学分课程“陶艺设计”,也在这次评选中入选。该课程继2013年获同济大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之后,2014年4月,经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等部门评选并公示,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素质教育通选优秀课程。“陶艺设计”课程开设于2000年,原本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导入课程,以此课程为前导,与设计基础教学相结合,可延展出系列艺术创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体系。成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的通识课程后,多数学生是浅尝辄止,只有设计专业的学生才会继续学习更多设计专业后续课程。这门课受到欢迎的原因是,在提供最低达标学分的同时,课程轻松愉快。
进步:通选课互认学分
为促进大学生的校际学科交流,今年开始,贵州省9所省属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互借等工作试点。也就是说,这9所高校的在校学生除了学习本校课程外,还可以通过跨校课程互选,学习其它高校的相关课程,将修得学分转换为本校学分。参与此次试点的9所贵州省属高校具体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各个大学术业有专攻,让校际课程课可同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贵州省从2014年起,首先从通识教育课程开始试点,9所省属高校每所将推出3门到5门通识教育课,以后逐步过渡到所有课程。
贵州省的做法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1年10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1所“211工程”院校联合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就已经开始互认通选课学分。“北京高科”的11所盟校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在9所在京高校中实现。此外,各校还将通过优秀教师交叉任课,互聘研究生导师,共享图书馆、实验室、前沿学术讲座、就业等优质教育资源。
广州大学城内各高校课程可通选的时间更早,始于2006年。目前,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只有华南师范大学(6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门)、广州中医药大学(3门)、广东药学院(7门)、星海音乐学院(4门)、广州大学(8门)开设互选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都没有开课,所有选课学生加在一起不足3000人,仅占大学城在校学生数的2%。
热门课不得不限制人数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在一些大学中学生选课竞争激烈,对部分热门课程的争抢简直如同购物网站促销秒杀。《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正是由于大多数通选课学生不感兴趣,而为了凑够学分又不得不选,才使得大家在众多备选课程中百里挑一,那些简单、好玩的课程也就成了学生争抢的对象。越热门的课越要限定人数,否则别的课就没人选了 2013年11月28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學生记者站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离抢课时间还有5分钟,你准备好了吗!”这次选课,该校开放了几十门公选课备选,为保证大多数课有人选,一些热门课专门进行了人数限制。这些热门可一开始选,眨眼之间就被同学们“秒杀”个精光。距开选时间还有半小时,不少同学就在电脑前摩拳擦掌,准备抢热门课程。一位该校学生介绍说:“几千人抢几十个热门课程的名额,除了手快,还得靠运气。”
这上百个公选课程里,哪些课程最热门?师大辅导员肖老师介绍说,网球、桥牌、野外生存这些选修课比较受到学生青睐,基本在开选后一分钟之内就会被抢光。在全部课程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性教育课,这个是最快就被抢光的课程。一直以来,性教育课都是公选课大热门。
这些课程为何热门呢?王希同学介绍说,他选了桥牌课,是因为他以为不用考试。不想真的有期末考试,还好考试并不难:最后一节课,老师在教室里摆好牌局,会打桥牌就算过关,打赢老师还能得高分。野外生存课的考试则更加容易,老师每节课发一张世界风景名胜明信片,期末考试把平时每堂课收集的明信片交上去,这就能及格了。
学术性与实用性吸引学生
在上海的同济大学,多年来,杨如增教授的珠宝鉴赏课总是高居通选课点击榜首。2001年,正值珠宝行业快速兴起之时,杨如增教授的珠宝鉴赏课一出现,就吸引了多方眼球。十多年来,新鲜感褪去,这门课依然是在第一轮选课中就被选满的热门课。据了解,珠宝鉴赏作为同济大学的公选课之一,最多接受120人申请。珠宝鉴赏缘何风靡高校?“首先,是实用。”杨如增表示,处于对通选课性质的考虑,这门课更侧重科普性,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生们学了这门课后知道了什么是‘物有所值’。”杨如增指出,学生热选对这门课,也是因为这是一门跨学科课程。珠宝鉴赏是综合型课程,包含艺术设计、历史学、地质学、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
同济大学的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受到欢迎的通选课。授课教授李占才妙语连珠、富有感染力的现场讲演深入学子心中,每当他开课总是人人趋之若鹜,他教授的公共关系学往往是学生们第一轮选课的必选之课。李占才认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当代家庭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对孩子的其它方面有过多要求;学生们不止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少与外界交往。他们进入大学后,不但要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今后在工作上还要处理与同事、老板、客户的关系,学生热选公共关系课,堪称理性的选择。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婚姻与爱情”课也是一门受欢迎的通选课。这门课已经开设8年之久,由洪亚非老师授课。他没想到,这门选修课会如此受热捧,课程设定84人上课,报名接近500人,课堂上还要容纳从校外慕名而来的“蹭课族”。从2008年到现在,洪亚非根据实际生活中感情问题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压缩,刚开始是包括爱情、婚姻和家庭,后来逐渐压缩家庭和婚姻的相关内容,如今爱情问题占了授课内容的70%。在洪亚非看来,课程内容对大学生有很强吸引力,大学生们都渴望能有美好生活,有美满的家庭,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洪亚非认为:“实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总是希望能从这些选修课中学到对将来就业、生活有帮助的知识。一部分非通识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过于理论,而实用、实践性强的通识选修课恰恰成为一个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首要的不是学分,而是兴趣
复旦大学是全国首个推出针对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大学。早在2006年,复旦大学通识学院就向全体大一新生推出了“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后的第一个学期里,有98.27%的复旦新生选修了通识课程。该学院所做的教学实践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大学生对这一全新课程体系的兴趣很高,学生们选课的动机,包括课程是否容易掌握、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而学分则排在最后。
当时的通选课程主要有“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6大模块,共50门核心课程。76.54%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完成了核心课程2个学分的选读,21.73%的学生选修了4个学分。全校共有4217人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选修了核心课程。
从选修课程模块看,“生態环境与生命关怀”模块的实际选课人次占选课总人次的24%,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其它选修模块依次是:“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模块占选课总人次的18%;“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模块占选课总人次的17%;“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两个模块选课人次分别占16%;“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占选课总人次的9%。复旦大学通选课程的规则是把所有选修课分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要取得2个学分。选修课的学分从1到8不等,1学分的课程只有“军事理论”1门。被选修最多这几门课程,都只有2学分。学分少意味着课程难度低,军事理论之所以没有入围,因为其只有1个学分,只有最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在别的课程拿到2分后选修该课,而在学生中占半数左右的女生大都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剩下的学生中,军事爱好者又能有多少呢?复旦大学由此得出结论,学生在选修通选课程时,首要的不是学分,而是容易学,其次是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只要拿到基础学分,就可以了。
这一现象在接下来的这么多年内,被更多学校反复验证。在最新的精品通选课程评选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依然具有上述特点。
轻松愉快的课程受认可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的“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评选活动”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举行,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是一项重要的评选指标。本次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评选活动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的。其所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和《社会学思想与方法》两门通识核心课入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这两门课程也是2学分的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入选,再次说明学生倾向于选修学分较少的课程,因为学分少意味着过关更容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阴佳教授开设的2学分课程“陶艺设计”,也在这次评选中入选。该课程继2013年获同济大学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之后,2014年4月,经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等部门评选并公示,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素质教育通选优秀课程。“陶艺设计”课程开设于2000年,原本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导入课程,以此课程为前导,与设计基础教学相结合,可延展出系列艺术创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体系。成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的通识课程后,多数学生是浅尝辄止,只有设计专业的学生才会继续学习更多设计专业后续课程。这门课受到欢迎的原因是,在提供最低达标学分的同时,课程轻松愉快。
进步:通选课互认学分
为促进大学生的校际学科交流,今年开始,贵州省9所省属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互借等工作试点。也就是说,这9所高校的在校学生除了学习本校课程外,还可以通过跨校课程互选,学习其它高校的相关课程,将修得学分转换为本校学分。参与此次试点的9所贵州省属高校具体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各个大学术业有专攻,让校际课程课可同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贵州省从2014年起,首先从通识教育课程开始试点,9所省属高校每所将推出3门到5门通识教育课,以后逐步过渡到所有课程。
贵州省的做法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1年10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1所“211工程”院校联合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就已经开始互认通选课学分。“北京高科”的11所盟校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在9所在京高校中实现。此外,各校还将通过优秀教师交叉任课,互聘研究生导师,共享图书馆、实验室、前沿学术讲座、就业等优质教育资源。
广州大学城内各高校课程可通选的时间更早,始于2006年。目前,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只有华南师范大学(6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门)、广州中医药大学(3门)、广东药学院(7门)、星海音乐学院(4门)、广州大学(8门)开设互选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都没有开课,所有选课学生加在一起不足3000人,仅占大学城在校学生数的2%。
热门课不得不限制人数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在一些大学中学生选课竞争激烈,对部分热门课程的争抢简直如同购物网站促销秒杀。《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正是由于大多数通选课学生不感兴趣,而为了凑够学分又不得不选,才使得大家在众多备选课程中百里挑一,那些简单、好玩的课程也就成了学生争抢的对象。越热门的课越要限定人数,否则别的课就没人选了 2013年11月28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學生记者站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离抢课时间还有5分钟,你准备好了吗!”这次选课,该校开放了几十门公选课备选,为保证大多数课有人选,一些热门课专门进行了人数限制。这些热门可一开始选,眨眼之间就被同学们“秒杀”个精光。距开选时间还有半小时,不少同学就在电脑前摩拳擦掌,准备抢热门课程。一位该校学生介绍说:“几千人抢几十个热门课程的名额,除了手快,还得靠运气。”
这上百个公选课程里,哪些课程最热门?师大辅导员肖老师介绍说,网球、桥牌、野外生存这些选修课比较受到学生青睐,基本在开选后一分钟之内就会被抢光。在全部课程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性教育课,这个是最快就被抢光的课程。一直以来,性教育课都是公选课大热门。
这些课程为何热门呢?王希同学介绍说,他选了桥牌课,是因为他以为不用考试。不想真的有期末考试,还好考试并不难:最后一节课,老师在教室里摆好牌局,会打桥牌就算过关,打赢老师还能得高分。野外生存课的考试则更加容易,老师每节课发一张世界风景名胜明信片,期末考试把平时每堂课收集的明信片交上去,这就能及格了。
学术性与实用性吸引学生
在上海的同济大学,多年来,杨如增教授的珠宝鉴赏课总是高居通选课点击榜首。2001年,正值珠宝行业快速兴起之时,杨如增教授的珠宝鉴赏课一出现,就吸引了多方眼球。十多年来,新鲜感褪去,这门课依然是在第一轮选课中就被选满的热门课。据了解,珠宝鉴赏作为同济大学的公选课之一,最多接受120人申请。珠宝鉴赏缘何风靡高校?“首先,是实用。”杨如增表示,处于对通选课性质的考虑,这门课更侧重科普性,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生们学了这门课后知道了什么是‘物有所值’。”杨如增指出,学生热选对这门课,也是因为这是一门跨学科课程。珠宝鉴赏是综合型课程,包含艺术设计、历史学、地质学、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
同济大学的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受到欢迎的通选课。授课教授李占才妙语连珠、富有感染力的现场讲演深入学子心中,每当他开课总是人人趋之若鹜,他教授的公共关系学往往是学生们第一轮选课的必选之课。李占才认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当代家庭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对孩子的其它方面有过多要求;学生们不止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少与外界交往。他们进入大学后,不但要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今后在工作上还要处理与同事、老板、客户的关系,学生热选公共关系课,堪称理性的选择。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婚姻与爱情”课也是一门受欢迎的通选课。这门课已经开设8年之久,由洪亚非老师授课。他没想到,这门选修课会如此受热捧,课程设定84人上课,报名接近500人,课堂上还要容纳从校外慕名而来的“蹭课族”。从2008年到现在,洪亚非根据实际生活中感情问题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压缩,刚开始是包括爱情、婚姻和家庭,后来逐渐压缩家庭和婚姻的相关内容,如今爱情问题占了授课内容的70%。在洪亚非看来,课程内容对大学生有很强吸引力,大学生们都渴望能有美好生活,有美满的家庭,希望自己的生活幸福。洪亚非认为:“实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总是希望能从这些选修课中学到对将来就业、生活有帮助的知识。一部分非通识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过于理论,而实用、实践性强的通识选修课恰恰成为一个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