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掌握科学教学方法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实现更有效的学习。而如何来实现这一教育途径,值得我们深刻思索。
【关键词】科学 教学 有效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08-02
针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今后中国教育的发展走向,我们现在所确立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从现实看来,任何一个科学概念和规律、任何一个自然现象和事实,都来源于生活或生产实际,教材只不过是对这些现象和事实作了一定的处理。而高中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前的基础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课时紧、容量大、进度快,学生一时难以转变与适应,学习基本上变成了被动的听课、练习、记忆、考试的单调过程。而此时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恰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渴望获得肯定与尊重,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遇到困难不轻易声张,于是考试成绩不满意,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这种状况在一些“重点高中”的新高一同学中尤为明显。在适应了长期的学习成绩优秀所带来的优越感之后,对于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再经历了几次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后,进而产生对高中学习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由此而怀疑自己学习能力 ,逐步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老师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呢?!以下来谈谈笔者粗浅的一些想法。
首先,作为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科学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发挥出它的价值。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本身来源于“人”,要体现在“人”的身上,所以及时具备对于学生个体、群体的认知,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认知从而才能建构出一定的对策,才能够成就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从学生客观心理认识本身来看,“直觉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发现活动十分重要。所谓“直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是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成愿意学习的前奏,对学生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由于学生从主动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二,学生认知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主观意愿所表现出的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则是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初级形式。有心理学家曾经就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就需要把教学活动尽量地建立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养成“发现”的习惯后,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对今后的独立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学生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存储而是“提取”,这也是人类本身认知的特点。所以,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要知道信息存储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因此,学生的记忆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所以,如果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自己亲自“发现”的,这也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所以,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而且,我们现在所强调素质教育,其真正强调的有效实质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通过学生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这也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其次,对于现今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教学认知的基础上,如何在教学过程之中来实现,体现出真正、真实的有效教学和学习。
(一)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把学生的直觉思维看成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品质”,是我们教学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通过学生的尝试、猜想和领悟,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动起来,不拘泥于掌握现有的书本答案,而是尽量发挥头脑里想象的作用,运用非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象力往往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始。这就需要:第一,尽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去大量感知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获取大量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第三,鼓励学生合理利用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广泛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二)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育中学生能否成为主体,关键在于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因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比依靠“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等外部动机更重要。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来利用知识的不确定性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维持学习探索的热情。第二,当一种学习目的达到的时候,学生的内部动机可能会很快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把现有的内部动机积极地继续到其它类似的学习活动中去。第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一般来说,当一个新奇的事物出现时,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想进一步接近它、了解它,并且试着要解决“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就能激起了学习的内部动机。 (三)重视学科知识信息的提取,关注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记忆的关键是对信息“提取”。当然,“提取”是以“贮存”为前提的,只有“贮存”的信息好、信息多,学生才能有效的去“提取”。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提取出来后,可以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以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提取”知识是第一步,“迁移”知识是第二步,只有进行广泛的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要促进知识迁移,我们可以考虑:第一,要对所提取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刻的理解。知识之间存在着潜藏于知识内部的共同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部结构,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展了解到将来可能利用相关知识的情景。第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要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识,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这样做,也是为以后学习更新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迁移基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知识、能力的传授实现学生的优秀学习成绩,这也是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学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即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尽办法地照顾学生的兴趣、愿望和个性,但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这三个最根本的因素,学生是不能选择的。那么,在暂时不能改变一些既有教学评价机制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来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发展智力,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使有效学习更多的可以体现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上。我们要做的不是“教教材”,而是如何更好的实现有效的“用教材教”。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也可以协助学生查阅搜集可靠的信息资料,并且组织学生审查这些信息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最后使该问题得到解决等等。方法是多元的,其目的不外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也需注意我们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片面强调或夸大主动学习作用,而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将会造成教学活动中“学”与“教”的分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单纯的强调任何一面都不能有效的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明确教学的科学性在这样的前提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有效教学》 陈厚德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科学 教学 有效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08-02
针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今后中国教育的发展走向,我们现在所确立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从现实看来,任何一个科学概念和规律、任何一个自然现象和事实,都来源于生活或生产实际,教材只不过是对这些现象和事实作了一定的处理。而高中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前的基础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课时紧、容量大、进度快,学生一时难以转变与适应,学习基本上变成了被动的听课、练习、记忆、考试的单调过程。而此时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恰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渴望获得肯定与尊重,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遇到困难不轻易声张,于是考试成绩不满意,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这种状况在一些“重点高中”的新高一同学中尤为明显。在适应了长期的学习成绩优秀所带来的优越感之后,对于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再经历了几次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后,进而产生对高中学习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由此而怀疑自己学习能力 ,逐步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屡见不鲜。因此,老师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呢?!以下来谈谈笔者粗浅的一些想法。
首先,作为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科学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发挥出它的价值。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本身来源于“人”,要体现在“人”的身上,所以及时具备对于学生个体、群体的认知,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认知从而才能建构出一定的对策,才能够成就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从学生客观心理认识本身来看,“直觉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发现活动十分重要。所谓“直觉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直觉思维”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是由于“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成愿意学习的前奏,对学生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由于学生从主动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二,学生认知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主观意愿所表现出的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则是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初级形式。有心理学家曾经就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就需要把教学活动尽量地建立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养成“发现”的习惯后,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对今后的独立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学生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存储而是“提取”,这也是人类本身认知的特点。所以,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要知道信息存储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因此,学生的记忆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所以,如果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自己亲自“发现”的,这也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所以,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而且,我们现在所强调素质教育,其真正强调的有效实质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通过学生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这也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其次,对于现今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教学认知的基础上,如何在教学过程之中来实现,体现出真正、真实的有效教学和学习。
(一)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把学生的直觉思维看成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品质”,是我们教学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通过学生的尝试、猜想和领悟,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动起来,不拘泥于掌握现有的书本答案,而是尽量发挥头脑里想象的作用,运用非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象力往往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始。这就需要:第一,尽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去大量感知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获取大量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第三,鼓励学生合理利用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广泛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二)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育中学生能否成为主体,关键在于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因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比依靠“物质刺激”、“精神刺激”等外部动机更重要。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来利用知识的不确定性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维持学习探索的热情。第二,当一种学习目的达到的时候,学生的内部动机可能会很快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把现有的内部动机积极地继续到其它类似的学习活动中去。第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是我们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一般来说,当一个新奇的事物出现时,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想进一步接近它、了解它,并且试着要解决“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就能激起了学习的内部动机。 (三)重视学科知识信息的提取,关注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记忆的关键是对信息“提取”。当然,“提取”是以“贮存”为前提的,只有“贮存”的信息好、信息多,学生才能有效的去“提取”。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提取出来后,可以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以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提取”知识是第一步,“迁移”知识是第二步,只有进行广泛的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要促进知识迁移,我们可以考虑:第一,要对所提取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刻的理解。知识之间存在着潜藏于知识内部的共同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部结构,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展了解到将来可能利用相关知识的情景。第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要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识,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这样做,也是为以后学习更新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迁移基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训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知识、能力的传授实现学生的优秀学习成绩,这也是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教学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即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尽办法地照顾学生的兴趣、愿望和个性,但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这三个最根本的因素,学生是不能选择的。那么,在暂时不能改变一些既有教学评价机制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来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发展智力,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使有效学习更多的可以体现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上。我们要做的不是“教教材”,而是如何更好的实现有效的“用教材教”。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也可以协助学生查阅搜集可靠的信息资料,并且组织学生审查这些信息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最后使该问题得到解决等等。方法是多元的,其目的不外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也需注意我们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片面强调或夸大主动学习作用,而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将会造成教学活动中“学”与“教”的分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还是不能忽视的,单纯的强调任何一面都不能有效的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明确教学的科学性在这样的前提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有效教学》 陈厚德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