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存在一些困扰的问题,对求职就业虽有一定信心,但不良心理也较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李艳红、陈微,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
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184-02
就业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重要人生选择。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度日趋增大。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規模为699万人,同比去年增加19万人。不利的就业形势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如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可能会引发出各种情绪困扰甚至心理障碍。而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除了受制于客观就业环境、自身条件外,其就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探析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三所高校的部分2013年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的专业类别有理工类、文史类、医药类、经管类、艺术类等专业。共发放问卷600分,回收594份,其中有效问卷522份,有效回收率87%。男生占47.3%,女生占52.7%。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的基本观念
就业观念是有关就业的意识、态度、想法。而态度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
关于“您的就业基本观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观中,考虑最多的前三项是:一是“发挥个人特长”,占46.7%;二是“注重专业对口”,占33.4%,三是“先就业再择业”,占21.7%。反映了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能选择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特长与兴趣的工作,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单位就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基本就业观念上较为理性化。其他选项“高工资”(14.6%)、“走一步算一步”(10.6%)、听从父母安排(2.1%),所占比例不高,但也说明仍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不够理性、消极被动。
大学生期望选择的工作单位,数据表明,选择事业单位(28.4%)、国企(18.2%)、公务员(15.7%)的比例居前三位,共计62.3%,反映出大学毕业生优先考虑的就业方向仍是那些社会地位高、经济待遇好的单位,也说明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较高,追求稳定。其他有10.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选择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别占8.3%、4.1%。另外,还有不少比例的人回答“无所谓”(14.9%),体现出这部分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随意性与迷茫性。
(二)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
就业认知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就业有关问题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就业认知就产生出不同的就业心理。
就业难是大学毕业生最头疼的问题,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眼中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调查发现,30.7%的人认为就业难与毕业人数过多有关,28.1%的人认为是就业期望高导致的,21.5%的认为是求职办法技巧欠缺。这三个原因占的比重较大,其他原因还有专业与社会脱离(10.7%)、学校就业指导不足(9.9%)以及其他(4.1%)。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对自身的期望大,面对较多的竞争者会有退缩自卑的情绪,同时缺乏就业技巧,更导致了就业困难现象的产生。
针对“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就业(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表明,综合能力、学历层次以及所学专业占的比例最多,分别为52.1%,52.1%,45.8%。实践经验也占了43.7%,比例也较高,其他因素依次是社会关系(29.1%)、应聘技巧(23%)、心理素质(23%)、学校声望(20.8%)、就业信息(18.7%)、外貌长相(10.4%)、学习成绩(4.1%)。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所担心的还是自身的能力与专业的对口性,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不大。这种认识与社会需求还是较为一致的,社会的发展使得就业领域越来越青睐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应试教育体制下代表学习成绩的高分则越来越不被重视了。
那么,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受困扰的问题有哪些呢?调查发现,45.8%的人认为是就业相关信息少,比例最高;其次是41.7%的人选择“缺乏社会关系”,还有33.3%的人认为是缺乏就业技巧。从中可知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迷茫性,没有较多的信息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就业领域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导致大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些缺乏社会关系的人可能会产生愤懑不平等不良心理。
(三)就业心理状态
对各种就业问题的观念、认知会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把社会环境看得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对自身状况高估或低估,都可能导致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致影响就业的成功。
针对“面对竞争你的心态是怎样的?”调查对象的回答中,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相信自己”(33.1%),另有近三成的大学生选择“放手一试”(30.5%)。17.4%的人回答“没有把握”,10%的人“害怕失败”,还有9%的毕业生选择“害怕竞争”。可见大部分毕业生还是有一定的自信心,对于竞争也有勇气挑战。然而,对于自己没有把握以及害怕竞争和失败的大学生共占到了36.4%,这部分大学生需要调节就业心态、接受充分的就业心理辅导。 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产生的消极心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焦虑”(47.1%)和“急躁”(37.2%)是比例最高的,有“自卑”(29.8%)、“挫折”(27.3%)、“依赖”(26.4%)心理的人也都超过了四分之一,其他不良心理如从众(14.7%)、攀比(12.4%)、自负(11.6%)也有一定比例。可见在就业的压力之下,大學毕业生的消极情绪与心态是较为普遍的,显然这些消极心理对他们顺利求职就业会有不利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注重自我发展和学以致用,但就业期望较高,追求稳定。大学生认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多就业压力大、期望偏高以及求职技巧缺乏,就业相关信息少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受困扰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具有迷茫性。大部分毕业生对求职就业有一定信心,但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消极情绪和心理也较为普遍。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认知和就业心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给予重视,采取一定措施,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高校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虽然在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已提出很多年,但仍没得到足够重视,既缺乏专职师资队伍,也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显然,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毕业生迷茫困扰的因素之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应提高这一工作的严肃性与实效性。从大一学生开始就要开展这方面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认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就业时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虽然大学毕业生面临较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应是大学生毕业前的“临时抱佛脚”,而应是“未雨绸缪”式的就业辅导,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低年级大学生侧重培养职业心理素质与能力,了解就业领域与方向,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大四毕业生来说,应重点进行就业信息指导以及求职技巧指导,让学生对就业信息有充分了解,客观看待就业形势,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
第三,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一直被理解为就业政策提供及求职方法培训等,且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就业心理辅导未到受充分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部门,也缺乏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教师。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迷茫无措,由此产生的心理困扰也不知向何处求助,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发生。就业心理辅导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状态,客观看待自身及就业形势,提升自信,减缓就业压力,消除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克服自卑、依赖等消极心理,预防和排除因就业引发的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福军.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华章.2013(23).
[2]黄建烽.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3]谭晶星.试谈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李艳红、陈微,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
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184-02
就业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重要人生选择。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度日趋增大。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規模为699万人,同比去年增加19万人。不利的就业形势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如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可能会引发出各种情绪困扰甚至心理障碍。而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除了受制于客观就业环境、自身条件外,其就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探析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三所高校的部分2013年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的专业类别有理工类、文史类、医药类、经管类、艺术类等专业。共发放问卷600分,回收594份,其中有效问卷522份,有效回收率87%。男生占47.3%,女生占52.7%。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的基本观念
就业观念是有关就业的意识、态度、想法。而态度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
关于“您的就业基本观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观中,考虑最多的前三项是:一是“发挥个人特长”,占46.7%;二是“注重专业对口”,占33.4%,三是“先就业再择业”,占21.7%。反映了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能选择专业对口,能发挥自己特长与兴趣的工作,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单位就业,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基本就业观念上较为理性化。其他选项“高工资”(14.6%)、“走一步算一步”(10.6%)、听从父母安排(2.1%),所占比例不高,但也说明仍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不够理性、消极被动。
大学生期望选择的工作单位,数据表明,选择事业单位(28.4%)、国企(18.2%)、公务员(15.7%)的比例居前三位,共计62.3%,反映出大学毕业生优先考虑的就业方向仍是那些社会地位高、经济待遇好的单位,也说明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较高,追求稳定。其他有10.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选择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别占8.3%、4.1%。另外,还有不少比例的人回答“无所谓”(14.9%),体现出这部分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随意性与迷茫性。
(二)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知
就业认知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就业有关问题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就业认知就产生出不同的就业心理。
就业难是大学毕业生最头疼的问题,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眼中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调查发现,30.7%的人认为就业难与毕业人数过多有关,28.1%的人认为是就业期望高导致的,21.5%的认为是求职办法技巧欠缺。这三个原因占的比重较大,其他原因还有专业与社会脱离(10.7%)、学校就业指导不足(9.9%)以及其他(4.1%)。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对自身的期望大,面对较多的竞争者会有退缩自卑的情绪,同时缺乏就业技巧,更导致了就业困难现象的产生。
针对“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就业(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表明,综合能力、学历层次以及所学专业占的比例最多,分别为52.1%,52.1%,45.8%。实践经验也占了43.7%,比例也较高,其他因素依次是社会关系(29.1%)、应聘技巧(23%)、心理素质(23%)、学校声望(20.8%)、就业信息(18.7%)、外貌长相(10.4%)、学习成绩(4.1%)。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所担心的还是自身的能力与专业的对口性,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不大。这种认识与社会需求还是较为一致的,社会的发展使得就业领域越来越青睐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应试教育体制下代表学习成绩的高分则越来越不被重视了。
那么,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受困扰的问题有哪些呢?调查发现,45.8%的人认为是就业相关信息少,比例最高;其次是41.7%的人选择“缺乏社会关系”,还有33.3%的人认为是缺乏就业技巧。从中可知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迷茫性,没有较多的信息给予帮助和指导。另外,就业领域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导致大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些缺乏社会关系的人可能会产生愤懑不平等不良心理。
(三)就业心理状态
对各种就业问题的观念、认知会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把社会环境看得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对自身状况高估或低估,都可能导致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致影响就业的成功。
针对“面对竞争你的心态是怎样的?”调查对象的回答中,三分之一的人选择“相信自己”(33.1%),另有近三成的大学生选择“放手一试”(30.5%)。17.4%的人回答“没有把握”,10%的人“害怕失败”,还有9%的毕业生选择“害怕竞争”。可见大部分毕业生还是有一定的自信心,对于竞争也有勇气挑战。然而,对于自己没有把握以及害怕竞争和失败的大学生共占到了36.4%,这部分大学生需要调节就业心态、接受充分的就业心理辅导。 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产生的消极心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焦虑”(47.1%)和“急躁”(37.2%)是比例最高的,有“自卑”(29.8%)、“挫折”(27.3%)、“依赖”(26.4%)心理的人也都超过了四分之一,其他不良心理如从众(14.7%)、攀比(12.4%)、自负(11.6%)也有一定比例。可见在就业的压力之下,大學毕业生的消极情绪与心态是较为普遍的,显然这些消极心理对他们顺利求职就业会有不利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注重自我发展和学以致用,但就业期望较高,追求稳定。大学生认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多就业压力大、期望偏高以及求职技巧缺乏,就业相关信息少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受困扰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具有迷茫性。大部分毕业生对求职就业有一定信心,但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消极情绪和心理也较为普遍。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认知和就业心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给予重视,采取一定措施,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高校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虽然在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已提出很多年,但仍没得到足够重视,既缺乏专职师资队伍,也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显然,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毕业生迷茫困扰的因素之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应提高这一工作的严肃性与实效性。从大一学生开始就要开展这方面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认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做好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就业时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虽然大学毕业生面临较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应是大学生毕业前的“临时抱佛脚”,而应是“未雨绸缪”式的就业辅导,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低年级大学生侧重培养职业心理素质与能力,了解就业领域与方向,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大四毕业生来说,应重点进行就业信息指导以及求职技巧指导,让学生对就业信息有充分了解,客观看待就业形势,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
第三,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一直被理解为就业政策提供及求职方法培训等,且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就业心理辅导未到受充分重视。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部门,也缺乏专业的就业心理辅导教师。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迷茫无措,由此产生的心理困扰也不知向何处求助,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发生。就业心理辅导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状态,客观看待自身及就业形势,提升自信,减缓就业压力,消除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克服自卑、依赖等消极心理,预防和排除因就业引发的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福军.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华章.2013(23).
[2]黄建烽.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3]谭晶星.试谈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