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本文以学生发展为本,谈如何优化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课改 教学评价 思考分析
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哈佛大学校史上熠熠生辉。但当有人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上问校长,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是“给予了每位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一经典的回答,真是耐人寻味啊!
传统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评定者。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学习技能,塑造人格。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的师授生学的模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
一、依据理论,关注学生评价发展
教学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20世纪后叶,建构主义教学观盛行于西方,它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以及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后现代主义给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大舞台,同时更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评价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但要学生学得“主动”,教师就要教得“生动”,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柏拉图说,“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少年们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劲力喷涌,欲罢不能。”可见教师要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必须让学生学有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化手段、图片教学、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引入教学之中。它快速、直观、新颖的特点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认知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具有直观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把形象直接的演示、图画、影视等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广泛地刺激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激发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三、参与课堂,发展学生评价能力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在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甚至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评价中,教学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各样的契机,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方法,给予学生评价权力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1.自评
自评即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讀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
2.互评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以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完善和发展自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
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评价发展,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化。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的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2]刘存鸣.努力转变角色推进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2005,(10).
[3]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田杰.新课程实施与教育评价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5]吴庆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6]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7]曾昭轰.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及制度创新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12).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新课改 教学评价 思考分析
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哈佛大学校史上熠熠生辉。但当有人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上问校长,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是“给予了每位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一经典的回答,真是耐人寻味啊!
传统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评定者。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学习技能,塑造人格。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的师授生学的模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
一、依据理论,关注学生评价发展
教学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20世纪后叶,建构主义教学观盛行于西方,它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以及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后现代主义给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大舞台,同时更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评价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但要学生学得“主动”,教师就要教得“生动”,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柏拉图说,“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少年们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劲力喷涌,欲罢不能。”可见教师要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必须让学生学有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化手段、图片教学、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引入教学之中。它快速、直观、新颖的特点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认知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具有直观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把形象直接的演示、图画、影视等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广泛地刺激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激发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三、参与课堂,发展学生评价能力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在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甚至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评价中,教学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各样的契机,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方法,给予学生评价权力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1.自评
自评即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讀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
2.互评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以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完善和发展自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
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评价发展,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化。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的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2]刘存鸣.努力转变角色推进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2005,(10).
[3]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田杰.新课程实施与教育评价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5]吴庆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6]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7]曾昭轰.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及制度创新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12).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