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很多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不强,既没有形成依法治教的意识,又没有形成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教师做为依法治教的主体力量,要学法、懂法、依法执教,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并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同时应加强师德自律,推动依法治教进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规;依法治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4-0050-01
目前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法》、《义务高等教育法》、《职业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国务院共制定了34项高等教育行政法规,以及地方制定的300多项地方性高等教育法规,[1]这些法律法规条例成为依法治教的重要依据。教师是依法治教的主体力量,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是否依法进行,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这是依法治教最实际的问题。
1 高校教师践行依法治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存在的问题
1.1.1教师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中自身权益有时会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人身安全受到损害,近年来“袭师”事件时有发生,据《法制晚报》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就有13起学生殴打伤害教师事件曝光,没有曝光的可能更多。[2]二是财产权受到侵害,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资拖欠、奖金克扣、免费加班等致使发生多起教师罢课事件,在职称评聘、职务竞聘中也存在不公正现象。三是教师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合理保护,比如自己编写教材却不能成为主编,科研成果定为“职务作品”被学校独占等。
1.1.2 教师不当行为侵害学生权益
高校教师存在知法犯法、不知法而乱法、非法治教、违法治教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侵犯学生人身权和隐私权,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言行侮辱,以及不尊重学生隐私权等;二是侵犯学生财产权,乱收费、罚款、推销学习资料或其他商品,接受学生或家长送礼、私扣班费或奖学金、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不公平等;三是侵犯学生知识产权,利用手中职权独占学生的科研成果或者要求挂名;四是侵犯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歧视家庭贫困的学生、歧视学习差的学生;五是散播不当言论,散播伪科学、散播不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言论等,[3]鼓动学生做违法的事情等。
1.2 原因分析
1.2.1 教育法制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只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无具体的要求,内容不够细化,操作弹性大。对于同一法律条款,相关行政部门的解释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明文规定。部分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与高等教育相关法规条例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规章制度的适用和解释也较混乱,对其适用范围、权力和义务等规定较为模糊。在执行过程中,高校常常注重行政职能和权力,推崇“人治观”,领导者以个人意志而左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活动,忽略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1.2.2 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教师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虽普遍开展了普法教育,但多是普通法规教育,教育法规的专题学习与普及教育却很少。教师岗前培训中虽然进行高等教育法规学习,但是学习时间一般比较短,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具体。教师忽视教育法规的学习,法律意识不强,使得教师往往凭借个人主观意识来处理各种事务,既没有形成依法治教的意识,又没有形成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高校教师违法执教的行为和事件时有发生。[4]
2 教师如何加强依法治教
2.1 呼吁完善高等教育法规
我国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教师法》或者制定《教师保护法》,用具体的法律条款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当教师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法治层面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作行政调解或道德谴责。高校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制定规章制度建言献策,使得高校提升依法治教理念,建立健全法治精神鮮明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和解释界定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5]重视和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根本权益。
2.2 教师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
一是高校教师自身要加强高等教育法规的学习,认真研读法律法规条款,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班、讲座,加强对法律的理解、掌握、运用,加强自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里的权利、义务的认识。教师要认清自己的法律地位,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执教,依法享有特定法律权利,履行职业特定的法定义务。严格以法律为准绳,去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又要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高校教师做为依法治教主体,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薄弱,高校教师和辅导员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教师用自己行为宣传法律思想,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更要在课堂讲授法律知识,并利用社团、微信公众号等,制作漫画、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有的高校就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制作视频,将高等教育法规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植入学生的观念中,[6]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
2.3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法规仅是对教师基本规范和从业条件等方面的法律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来弥补教育法规的不足,提高遵法守纪自觉性。教师的执教行为既要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又要经得起道德良心的考验。依法治教和师德自律是相辅相成的,依法治教能有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通过深入理解高等教育法规的精神与内涵,树立崇高的道德准则,以高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诲人不倦的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感染和熏陶着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依法治教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教师守法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赵雪.加强高等教育法规的基础建设[J].文学教育,2017(5):146
[2] 张秀秀.依法治教背景下“袭师”事件对策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 (8):79
[3] 刘建勇.浅谈高校教师如何践行依法治教[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94 -95
[4] 康树元.教师如何做到依法治教[J].法制与经济,2011(5):133
[5] 赵楠,常春.浅论高等教育法规与合格的高校教师 [J]. 科教导刊,2015(22): 69-70.
[6] 钟喜芸.关于如何促进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在高校中的普及的几点建议 [J]. 教育现代化,2017(14):13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规;依法治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4-0050-01
目前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法》、《义务高等教育法》、《职业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国务院共制定了34项高等教育行政法规,以及地方制定的300多项地方性高等教育法规,[1]这些法律法规条例成为依法治教的重要依据。教师是依法治教的主体力量,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是否依法进行,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这是依法治教最实际的问题。
1 高校教师践行依法治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存在的问题
1.1.1教师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中自身权益有时会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人身安全受到损害,近年来“袭师”事件时有发生,据《法制晚报》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就有13起学生殴打伤害教师事件曝光,没有曝光的可能更多。[2]二是财产权受到侵害,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资拖欠、奖金克扣、免费加班等致使发生多起教师罢课事件,在职称评聘、职务竞聘中也存在不公正现象。三是教师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合理保护,比如自己编写教材却不能成为主编,科研成果定为“职务作品”被学校独占等。
1.1.2 教师不当行为侵害学生权益
高校教师存在知法犯法、不知法而乱法、非法治教、违法治教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侵犯学生人身权和隐私权,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言行侮辱,以及不尊重学生隐私权等;二是侵犯学生财产权,乱收费、罚款、推销学习资料或其他商品,接受学生或家长送礼、私扣班费或奖学金、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不公平等;三是侵犯学生知识产权,利用手中职权独占学生的科研成果或者要求挂名;四是侵犯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歧视家庭贫困的学生、歧视学习差的学生;五是散播不当言论,散播伪科学、散播不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言论等,[3]鼓动学生做违法的事情等。
1.2 原因分析
1.2.1 教育法制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只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无具体的要求,内容不够细化,操作弹性大。对于同一法律条款,相关行政部门的解释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明文规定。部分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与高等教育相关法规条例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规章制度的适用和解释也较混乱,对其适用范围、权力和义务等规定较为模糊。在执行过程中,高校常常注重行政职能和权力,推崇“人治观”,领导者以个人意志而左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活动,忽略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1.2.2 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教师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虽普遍开展了普法教育,但多是普通法规教育,教育法规的专题学习与普及教育却很少。教师岗前培训中虽然进行高等教育法规学习,但是学习时间一般比较短,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具体。教师忽视教育法规的学习,法律意识不强,使得教师往往凭借个人主观意识来处理各种事务,既没有形成依法治教的意识,又没有形成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高校教师违法执教的行为和事件时有发生。[4]
2 教师如何加强依法治教
2.1 呼吁完善高等教育法规
我国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教师法》或者制定《教师保护法》,用具体的法律条款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当教师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法治层面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作行政调解或道德谴责。高校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制定规章制度建言献策,使得高校提升依法治教理念,建立健全法治精神鮮明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和解释界定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5]重视和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根本权益。
2.2 教师增强法律意识,依法执教
一是高校教师自身要加强高等教育法规的学习,认真研读法律法规条款,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班、讲座,加强对法律的理解、掌握、运用,加强自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里的权利、义务的认识。教师要认清自己的法律地位,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执教,依法享有特定法律权利,履行职业特定的法定义务。严格以法律为准绳,去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又要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高校教师做为依法治教主体,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薄弱,高校教师和辅导员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教师用自己行为宣传法律思想,言传身教;另一方面,更要在课堂讲授法律知识,并利用社团、微信公众号等,制作漫画、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有的高校就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制作视频,将高等教育法规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植入学生的观念中,[6]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
2.3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教育法规仅是对教师基本规范和从业条件等方面的法律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来弥补教育法规的不足,提高遵法守纪自觉性。教师的执教行为既要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又要经得起道德良心的考验。依法治教和师德自律是相辅相成的,依法治教能有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通过深入理解高等教育法规的精神与内涵,树立崇高的道德准则,以高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诲人不倦的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感染和熏陶着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依法治教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教师守法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赵雪.加强高等教育法规的基础建设[J].文学教育,2017(5):146
[2] 张秀秀.依法治教背景下“袭师”事件对策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 (8):79
[3] 刘建勇.浅谈高校教师如何践行依法治教[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94 -95
[4] 康树元.教师如何做到依法治教[J].法制与经济,2011(5):133
[5] 赵楠,常春.浅论高等教育法规与合格的高校教师 [J]. 科教导刊,2015(22): 69-70.
[6] 钟喜芸.关于如何促进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在高校中的普及的几点建议 [J]. 教育现代化,2017(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