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要加强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鼓励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努力奋斗成为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启发他们自主分析生物问题,独立思考重点难点,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在和谐互动关系的影响下,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也将变得异常顺利。本文特意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们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再通过教材内容的补充、授课手段的更新、引导方向的调整等,增强初中生自主探究生物理论的信心,学生发现了生物学科的魅力所在,学科成绩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下面,笔者就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生物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启发等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学生收集资料,养成自学习惯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物知识的学习当然需要学生留心地观察。资料学习法应该从学生刚上初中时,就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可以有目的的收集和无目的的收集。有目的的收集主要是指在进行某一节课之前教师指定学生收集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1]。如进行《地面上的植物》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类植物的相关资料。资料可以以文字、图片或者标本的形式存在。这样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學习的乐趣,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无目的资料收集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收集与生物相关的一切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二、学生独立学习,兼修个人素养
初中学生普遍为青少年,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形成还没有达到当今时代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掌握,同时也需兼修个人的素养。使初中生建立起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其今后对课程的吸收中能显著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品质,在发展的前路中能够独当一面。在中学的生物课程教学中,因生物是一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更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是现今学校所重视的,应将这一点做出改善。学习成绩固然是检验学生课堂质量高低的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其在离开课堂、脱离课本之后也能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中进行学习,汲取自身所需的能力、品质等。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则是以生活中的多样化生存物种为例,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提升中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能让其发现生物学科的普遍性,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三、坚持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畏惧感,这是因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时常施展自己的威严,学生拥有的权利极少。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想要提出大胆的猜想,发表观点,但都放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也一次次丧失了。由此可见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自学能力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师首先要确立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在控制好课堂秩序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让他们想说、敢说。抓住学生的每一次质疑,将其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动机[2]。如讲《真菌》一课的知识点,当我讲到蘑菇这一真菌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颜色鲜艳的蘑菇一定有毒吗?”其他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他们都对此很感兴趣。虽然这部分不属于本课范围,我却没有回避,也没有批评提问的学生,而是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的问题很好,大家都想知道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通过我的引导,学生有了科学的认识:辨认蘑菇是否有毒,不能单纯地依靠一些民间的经验,要依靠科学,科学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上,通过这种自由自在的讨论,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学生学法指导,课外实践辅助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自主探索、学习、成长的能力。学习是需要方法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针对生物这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内容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辅助课外实践,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3]。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生物这一门学科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总结,教师布置观察作业,通过学生培育或者种植相关生物,观察和记录其生长发育,以达到学习目的。如教师布置课题,观察蚕的生长和繁殖。器材不限,环境由学生自己掌握。最终学生递交的观察日记中需要呈现的是,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蚕的繁殖过程。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发现问题后不断探索,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布置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完成课题。如观察某一个固定环境里的生物状态,如小区池塘、公园河流等。并进行分析,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本门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既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为我们开辟了如此广阔的探求空间,我们就应有理由为学生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法。自主学习法,让我在实践中品尝到成功的甘甜,它让我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这更坚定了我不断探索的决心。 参考文献:
[1]杨一平,董丽丽.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8(19)277-277.
[2]王艾,刘玉生.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6)150-151.
[3]蒋天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89-90.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们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再通过教材内容的补充、授课手段的更新、引导方向的调整等,增强初中生自主探究生物理论的信心,学生发现了生物学科的魅力所在,学科成绩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下面,笔者就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生物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启发等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学生收集资料,养成自学习惯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物知识的学习当然需要学生留心地观察。资料学习法应该从学生刚上初中时,就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可以有目的的收集和无目的的收集。有目的的收集主要是指在进行某一节课之前教师指定学生收集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1]。如进行《地面上的植物》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类植物的相关资料。资料可以以文字、图片或者标本的形式存在。这样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學习的乐趣,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无目的资料收集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收集与生物相关的一切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二、学生独立学习,兼修个人素养
初中学生普遍为青少年,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形成还没有达到当今时代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掌握,同时也需兼修个人的素养。使初中生建立起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其今后对课程的吸收中能显著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品质,在发展的前路中能够独当一面。在中学的生物课程教学中,因生物是一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更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是现今学校所重视的,应将这一点做出改善。学习成绩固然是检验学生课堂质量高低的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其在离开课堂、脱离课本之后也能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中进行学习,汲取自身所需的能力、品质等。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则是以生活中的多样化生存物种为例,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提升中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能让其发现生物学科的普遍性,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三、坚持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畏惧感,这是因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时常施展自己的威严,学生拥有的权利极少。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想要提出大胆的猜想,发表观点,但都放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也一次次丧失了。由此可见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自学能力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师首先要确立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在控制好课堂秩序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利,让他们想说、敢说。抓住学生的每一次质疑,将其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动机[2]。如讲《真菌》一课的知识点,当我讲到蘑菇这一真菌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颜色鲜艳的蘑菇一定有毒吗?”其他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他们都对此很感兴趣。虽然这部分不属于本课范围,我却没有回避,也没有批评提问的学生,而是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的问题很好,大家都想知道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通过我的引导,学生有了科学的认识:辨认蘑菇是否有毒,不能单纯地依靠一些民间的经验,要依靠科学,科学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上,通过这种自由自在的讨论,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学生学法指导,课外实践辅助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自主探索、学习、成长的能力。学习是需要方法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针对生物这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内容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辅助课外实践,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3]。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生物这一门学科离不开仔细的观察和总结,教师布置观察作业,通过学生培育或者种植相关生物,观察和记录其生长发育,以达到学习目的。如教师布置课题,观察蚕的生长和繁殖。器材不限,环境由学生自己掌握。最终学生递交的观察日记中需要呈现的是,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特点,蚕的繁殖过程。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发现问题后不断探索,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布置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完成课题。如观察某一个固定环境里的生物状态,如小区池塘、公园河流等。并进行分析,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本门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既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为我们开辟了如此广阔的探求空间,我们就应有理由为学生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法。自主学习法,让我在实践中品尝到成功的甘甜,它让我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这更坚定了我不断探索的决心。 参考文献:
[1]杨一平,董丽丽.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8(19)277-277.
[2]王艾,刘玉生.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6)150-151.
[3]蒋天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