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总在意料之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初夏时节,我参加了市小学语文优课比赛,执教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如何让课堂“亮”起来?我与备课组的老师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教法,制作课件。终于,一份凝聚着众人心血和智慧的教学预案出炉了。带着自信,我走进课堂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遭遇意外
  
  预设和生成,实在是课堂教学一对永恒的矛盾。我的自信,就是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我从所期望的课堂的“亮
  点”跌至了“冰点”。
  在学到“荷叶像一把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时,我执行了这样的教学预设:
  “小朋友读得真好!现在夏姐姐要奖励你们一次变的机会,在荷叶、雨点和小鱼之间选择,你选择变成什么?为什么呢?”
  这里的设计意图很明显,就是期待学生选择变荷叶,体会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这样的情感。我微笑着,期待着我所要的答案以及随之而来的精彩。但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让我失望。最后,我不得不问:
  “有不同的想法吗?”
  “我想变荷叶!”终于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
  我知道这样的引导(其实是不能算引导的,准确地讲是说教吧)很牵强、很生硬。站在讲台前,我脑中一片空白,感觉自己如同黔之驴,一切的智慧都不复存在。为了避免再节外生枝,我总结了一下,草草收场,落荒而逃。
  
  寻找智慧
  
  用智慧生成课堂的精彩!是的,课堂教学需要智慧!多一份智慧,课堂上就多一份从容与淡定,少一份尴尬和慌乱。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这些大师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靠的不就是大智慧吗?那么,大师的智慧从何而来?捧起教学杂志,我静心聆听大师们的教诲:要上好阅读课,文本细读是基础;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
  打开课本,我静下心来潜心涵咏。我一遍遍地朗读课文,一遍遍地推敲词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的心弦被拨动了,我听到了来自文本的呼吸!
  我又蹲下身子,试着用儿童的眼睛解读文本,用童心体验世界。哦,孩子眼里的世界跟大人是不一样的!基于这样的理解和感悟,我对教学预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更为充分的预设。
  
  生成精彩
  
  有了对文本和学生的深刻解读,我的心中还是有了更多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运用教学智慧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自然生成精彩的课堂。
  ……
  “小鱼儿,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你在水里游动不热吗?”
  “不热,在荷叶下晒不到太阳,很凉快的!”
  “哦,小鱼儿,荷叶姐姐帮你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你想说什么呢?”
  “谢谢你,荷叶姐姐,谢谢你为我带来了清凉!”
  “我想变荷叶。”
  “荷叶姑娘,你的这把伞可真大呀!”
  我边说边握住小姑娘的手,轻轻举起来。
  “一天又一天,你举着这把大伞,静静地站在荷塘里,不累吗?”
  “嗯……有点累。”
  “肯定很累的!可是荷叶姑娘,有了你这把伞,雨点和鱼儿多开心啊!他们都谢谢你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呢!你感觉怎样啊?”
  “很开心。”
  “哦,你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觉得无比快乐!怪不得你笑得这么甜呢!做一片大大的荷叶,多幸福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荷叶的幸福、快乐吧!”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体会水到渠成。
  我的心中充满喜悦:充分的预设让我在课堂上底气足了,不露痕迹地引导,催生了课堂的精彩!
  “啪!”就在这时,课堂上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我循声望去,贴在黑板上的荷叶贴图掉在了地上。“不要慌!有意外才有精彩!”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走过去,边捡起贴图边笑着说道:“小朋友,你们看,荷叶姑娘举着这把大伞多累呀!瞧,她都累得举不动了!不过呀,想到这把伞给鱼儿、雨点、蜻蜓、青蛙以及很多朋友带来了快乐,荷叶姑娘又坚持把伞举起来了!”
  我重新把贴图牢牢地贴到了黑板上。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荷叶姑娘,好吗?”
  “啪啪啪……”热烈的掌声在教室响起,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我的收获
  
  这堂课后来获得了大赛一等奖,但我知道,我的收获不仅在此。这次课的经历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课堂的精彩不是设计出来的,它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智慧。但智慧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智慧来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积淀,来源于对文本的细心研读,来源于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来源于对事业的孜孜追求,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讲究根据学情“以学定教”,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还要特别注意根据课文特点“以文定教”,即准确把握课文的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特色,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请看一位教师《匆匆》一文的教学。    一、营造氛围,奠定课堂抒情基调    1 课堂导入时,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上单元学的古诗《长歌行》。  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向东流去的河水,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里,说的仅仅是河
书名:漫话英美文学:英美文学史核心知识精编  作者:常耀信  出版单位: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310057580  定價:45元  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高效实施文学教学的前提是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阅读、学习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必要且有效的途径。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常耀信教授著的《漫话英美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而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应当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生正处于广泛地接触世界和积极地吸收知识的时期,他们眼里的世界是纯真和美好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真情的回报》一文,讲述了“我”9岁那年的一段难忘的送报经历,表现了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是一篇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好教材。教学中,我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因此,我们呼唤有效教学,呼唤灵动的教学方式。   一、尝试自学,有效感悟  陶行知先生提倡“智育注重自学”。学习也是实践,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有真切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发展
本文从语文课程学科发展的实际,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对语言知识内容做出分析和探讨,指出教师应在单元模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厚实语文课堂,充分利用语文特有的语言环境优势,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基础知识到能力发展,从课文延伸、多读少讲,强化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单元模块教学以“三读·二思·一回归”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对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意义的认识  建构主义认为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文言文阅读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较之于前几年,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保持了平稳,没有大的起落。  一、题型基本稳定,略有调整  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与去年高度一致。许多试卷除了换了选文,换了具体内容,形式几乎和以前一模一样。  17套文言文阅读试题,除了上海卷,基本是三至四道客观题加上两至三句主观翻译题。客观题中有一道涉及选文核心内容,主观翻译题为重头戏。虽然考查点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运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
语文阅读不是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调动丰富的经验,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文本解读个性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即充分的文本感知与必要的生活参与。失去坚实的基础支撑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
[作文内容]    毛泽东主席是同学们敬仰的伟人之一,大家都看过很多有关毛泽东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对他的丰功伟绩和伟大人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根据你最近读的一本有关毛主席的书或看过的一场有关毛主席的电影,请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要有真情实感,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毛泽东的画像和他的一些诗词,阅读有关毛泽东的书籍或文章,观看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