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高效备考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很多教师,面对中考和升学的双重压力,在初三备考时,担心复习时间不够用,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健全,于是不敢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复习教学中“满堂灌”“满堂讲”的现象依然风行。然而,据部分初三教师反馈,这样备考不仅“枯燥乏味”,更是“消耗精气神”。甚至,有教师反映,一到初三,他们就自乱阵脚,讲课零零散散,作业布置随心所欲,更有甚者,自认为秉持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每一堂课都扔给学生一张试卷,没有讲解,没有点评。这样的教学行为,实际上都是低效乃至无效的。
  那么,初三阶段,该如何有效复习,高效备考呢?教师如何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文就九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展开,依据“目标精准”“学情精准”“考点精准”和“训练精准”四个要素进行定位,帮助教师有效复习,高效备考。
  一、目标精准
  欧洲有一句名言:“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树梢的人射得要高。”俗话也说:“没有航向的船,遇到的风都是逆风。”目标,在人的行动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来说,目标就犹如供小鸟停歇的高枝,想要停歇的枝条更高,小鸟就必须更加努力飞翔。
  在备考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寻找时机,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要动员科任教师、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请他们根据学生现有成绩制定相应目标。当然,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遵循“切实可行”的原则,不能拔之过高,让学生望而却步;亦不能定之过低,让学生轻松抵达,从而心怀轻视之态。
  为了更好地说明目标制定过程,以表1、表2、表3为例,分别呈现学生个人目标制定、班级目标制定和年级目标制定的样式供大家参考。
  目标制定,让学生、教师、班级,乃至年级有了备考的方向和复习的动力。除了具体分数的制定,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个体挑战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且竞争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通过一定时期的观察,我们发现,每一次测试结束,绝大部分学生,以及班级、备课组,乃至整个年级,检测下来的成绩基本上都会超过目标分。可以说,目标定位精准,在备考中,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精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及“学情”时是这样说的:“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他认为,只有了解学生,从“人学”,即学生的心灵出发,才能真正因材施教。
  如何精准定位九年级的学生情况,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了解学生的心态和情绪。九年级学生不仅要面临中考压力,还要承受无休止的考试压力,往往会出现烦躁、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有必要不时地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还要蹲下身子,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这样,教师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除了学习,除了分数,备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其他文体活动,调试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其二,做好质量分析,了解学生成绩,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对每一次测试的成绩,教师都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带着學生进行分析,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弱势学科,了解薄弱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巩固。了解学情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辅导,优秀的学生以拔高能力为主,而后进生以基础学习为主。
  学情精准,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备考心理和复习状态,更要了解学生成绩,以及背后涉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三、考点精准
  备考如行军打仗,九年级教师一定要做到胸怀丘壑,知道敌军据点的准确位置。如果教师不能把握考点,就如带着学生盲目冲锋,那么,只会使自己和学生陷入绝境,最终导致兵败。
  对于多年奋战在中考一线的教师而言,考点定位,貌似不成问题。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内容的持续更新,考点也会呈现不断更新的状态。因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给自己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明晰考点,精准定位。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精准定位考点呢?首先,教师得了解各自学科的考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想掌握中考考点,教师必须将自己浸泡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之中,在做题、订正、总结中把握考点。其次,学校要把“教师走出去”和“名师请进来”的理念落到实处。九年级备考阶段,即使复习时间再紧,教师也得走出校门,走进他校,走进工作室,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同时,学校应该聘请专家走进学校,给学生或教师进行培训,形式多样,有益即可。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我们才能精准定位考点,在备考复习中,有的放矢。
  四、训练精准
  中考备考时,做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部分教师也存在选题不精、训练无效等情况。其实,对于教师来说,作业的布置,也是一种技巧,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如果作业布置得当,难易相宜,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又能提高能力,那么,这样的训练就是有效的。如果拔高题不难,基础题不易,将会导致优生做题无趣,后进生做题无解,那么这样的训练,就是无效的。
  为了摸清学生的学习之需,达到训练精准、训练有效的目的,我在授课前,主张先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后续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初始阶段,先以学科为单位,确定后期复习要点;然后制作调查问卷,让学生如实完成,以语文学科为例,问卷形式如表4。
  紧接着,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统计数据如图1。
  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复习中,有232位同学认为“文学类阅读”知识点需要加强训练,有222位同学认为“语序题”知识点需要加强训练,有213位同学认为“词语选择”知识点需要加强训练。根据统计结果,在后续的复习和训练中,教师就知道应该以“文学类阅读”“语序题”和“词语选择”等题型为训练重点,而对于“字音题”和“错别字题”,就可以减少训练。如果部分同学在后期的测试中存在问题,还可以灵活调整授课方式,比如组织同桌互讲,邀请组长进行讲解等。
  综上所述,在最为忙碌的九年级,教师切不能自乱阵脚,带着学生盲目备考。教师应该从“目标”“学情”“考点”和“训练”四个方面进行定位,从而让教学有序、有法、有目标,同时,也让复习课更有趣,让备考更高效。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小年刚过,村子里的年味就骤然淡了下来。可年的味道,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却很难消散,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依旧在空落的街道回响。  晚饭刚过,暮色低沉,目光所及,是熟悉的关山,在暮色里只能见浓墨一笔,镂空出树的形状。山脚的旷野,却镂空也没有,只是纯净的一片黑色,偶尔闪过一束光,由远及近,最后消散在夜空。  那是举灯夜行的人。  而家里,灯火通明。祭祖的香案依旧陈列在墙边,蜡烛的火苗烧得正旺,青香的白烟,袅袅
期刊
谈起“仿写”这一话题,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而著名作家莫言更是建议,写作应从模仿开始。这样看来,仿写确实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仿写”这一训练专题时,该如何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出新作,从而在考场上绝尘而去?今天,我们就依据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仿写”这一专题训练,对仿写教学步骤和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仿写教学的
期刊
课题: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但该内容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环节,是学好化学非常有用的工具,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能加深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深层理解,降低酸碱盐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难度等。笔者十分重视化合价概念理解过程的教学,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典型化合物的形成,知道元素化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能真正彰显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孙绍振说:“文本解读与写作脱离,两者成为‘油’与‘水’的关系。”课堂阅读重在理解,忽视运用;写作训练以运用为主,理解为辅。要让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以读促写”
期刊
教育中,教师会用各种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奖励一方面发挥着它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奖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奖励的心理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了名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揭示了奖励的心理机制。他在箱里放一只饥饿的白鼠,当白鼠按到杠杆时,装置便投下一粒食物。白鼠很快学会了通过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方法,而且按压速度越来越快。白鼠形成了操作
期刊
基于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课题学习这一内容逐步融入实际教学中,同时也通过实践论的方式展示了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的七个课题进行了学习与研究,启发其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里,笔者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题学习中的造桥选址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挖掘其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使学
期刊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式工具,能将人脑内部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呈现,将放射性思维图式化,并记录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广泛运用于中学英语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绘制多样化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发散源是发散性思维的起始点,是思维框架的中心。准确地锁定发散源,可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上更为轻松迅捷,也使文章的阅读更具逻辑感,使学生在整个英语阅读过程更为愉悦。鉴于此,本文以2019年人教版英语新教
期刊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也有人说“成功乃成功之母”,笔者认为“成长乃成功之母”。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绘制自己人生历程的成长曲线,成长是长期的、连续的、不断延展的。成功是短暂的、离散的、瞬间的,是成长曲线上的一个个点。它是由曲线生长出来的,也将延续出后续无数个点,是曲线上亮丽而又普通的点。但凡有追求的人,都想早日成功,殊不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一、健康的成长从孩提开始  刚刚出生的婴儿开始不断
期刊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历年高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科学思维是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关键能力。本文中,笔者以“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复习课为例,探索在复习课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课例分析  (一)分析原因,归纳概括  科学思维是基于客观事实来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期刊
一、教材特点    1.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  本套教材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即语言在滚动循环过程中逐步递进,在滚动中积累语言,在循环中提高语言。如,三年级下册学习字母,要求学生达到认读水平;四年级上册要求达到字母书写(Read and write板块)并开始练习简单的句子书写(每课一句);四年级下册加大书写力度,在Read and write板块既书写前三册出现的重点词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