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我校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关键词: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 教学改革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4.讨论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摸索和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 教学改革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4.讨论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摸索和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