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让课本上的枯燥知识变成了生活中学生喜欢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让学生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一、让科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探究者,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联系生活,巧导妙问,激发学习兴趣,为科学教育提供动力。
在教学《热胀冷缩》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再用热水浸泡一段时间后,瘪了的乒乓球神奇地恢复了原样,这些简单的科学应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通过瘪了的乒乓球恢复了原样的现象,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热胀冷缩的概念;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并没有认真地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引入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2、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活环境,为科学教育开展奠基。
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如:《声音》这一单元,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规定学生用指定的几种实验物品进行实验,而是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物品,以学生的个人喜好为标准,自己愿意用什么实验就用什么物品实验,结果,有的学生用锣鼓,有的学生用皮筋,还有的用吉他,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实验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让“生活”蕴育科学教育
1、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因而,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如: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小朋友很熟悉它。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鸡蛋的秘密”,让学生在旋转中兴奋的发现了熟鸡蛋会旋转,生鸡蛋不会旋转的秘密,激起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还有科学活动“种子的世界”、“蚕宝宝”、 “我奇怪 、我发现”“四季的变化”等。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真正的教育。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我们不仅应选择学生的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而且还要通过学生的生活来进行科学教育,既把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又把生活当成科学教育的途径。
(1)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随机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例如:在一个雪后的早晨,孩子们到校后便高兴地跑到雪地上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等回到教室时,有些孩子的鞋子已经湿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马上帮他们换好了鞋子。这时有个孩子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不在水洼玩水只在雪地上玩雪,鞋子也会湿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随机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
(2)抓住学生兴趣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学生科学教育在一日生活之中,随机生成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敏锐的察觉到学生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探究的问题扩展为学生的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科学教育活动。
3、利用大自然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1)善于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
我们尝试着充分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学生园的自然资源和本地文化,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去触摸、去聆听、去观察、去探索。
(2)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校的科学活动应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生活的、又是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如:我们发动孩子共同创设环境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请进来”,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大社会、大环境。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因此,我们应把学生的科学教育融入社会大环境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让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从不同的资源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感性资料。
(1)走进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社会资源的利用,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例如:动物园、博物馆、食品厂等都是学生科学教育的课堂。
(2)挖掘家长潜力,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才能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 江苏】
一、让科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探究者,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联系生活,巧导妙问,激发学习兴趣,为科学教育提供动力。
在教学《热胀冷缩》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再用热水浸泡一段时间后,瘪了的乒乓球神奇地恢复了原样,这些简单的科学应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通过瘪了的乒乓球恢复了原样的现象,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热胀冷缩的概念;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并没有认真地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引入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2、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活环境,为科学教育开展奠基。
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如:《声音》这一单元,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规定学生用指定的几种实验物品进行实验,而是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物品,以学生的个人喜好为标准,自己愿意用什么实验就用什么物品实验,结果,有的学生用锣鼓,有的学生用皮筋,还有的用吉他,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实验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让“生活”蕴育科学教育
1、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因而,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如: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小朋友很熟悉它。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鸡蛋的秘密”,让学生在旋转中兴奋的发现了熟鸡蛋会旋转,生鸡蛋不会旋转的秘密,激起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还有科学活动“种子的世界”、“蚕宝宝”、 “我奇怪 、我发现”“四季的变化”等。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真正的教育。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因此,我们不仅应选择学生的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而且还要通过学生的生活来进行科学教育,既把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又把生活当成科学教育的途径。
(1)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随机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例如:在一个雪后的早晨,孩子们到校后便高兴地跑到雪地上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等回到教室时,有些孩子的鞋子已经湿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马上帮他们换好了鞋子。这时有个孩子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不在水洼玩水只在雪地上玩雪,鞋子也会湿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随机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
(2)抓住学生兴趣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学生科学教育在一日生活之中,随机生成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敏锐的察觉到学生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探究的问题扩展为学生的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科学教育活动。
3、利用大自然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1)善于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
我们尝试着充分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学生园的自然资源和本地文化,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去触摸、去聆听、去观察、去探索。
(2)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校的科学活动应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生活的、又是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如:我们发动孩子共同创设环境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请进来”,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大社会、大环境。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因此,我们应把学生的科学教育融入社会大环境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让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从不同的资源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感性资料。
(1)走进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社会资源的利用,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例如:动物园、博物馆、食品厂等都是学生科学教育的课堂。
(2)挖掘家长潜力,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才能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