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去年经历严重衰退后,全球经济正在强势复苏。在近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中,世界银行对2021年的世界经济前景作出预期。由于稳定但不平衡的疫苗供应情况,全球经济预计将在2021年增长5.6%,其中中国GDP增长预计达到8.5%,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将分别有6.8%、4.2%及2.9%的增长。
全球经济强势复苏,疫苗接种有待加速
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指出,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经济形势向好,借贷成本有所上涨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商品价格涨幅明显。
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在今年达到5.6%左右,是近50年来最快涨速,也是近80年来最快的衰退后涨速,而且2022年的涨势将依然强劲。但全球经济复苏劲头虽强势却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增长在5.4%左右,中美欧三大经济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涨势在6%左右。如果不把中国考虑在内,涨幅会明显下降。
高斯认为,到2022年末,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将回归正常水平,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仅有1/3能回归人均收入的正常水平,这与疫苗接种进度密切相关。因此,应更关注世界整体的经济复苏水平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的贫穷国家。为应对疫情持续暴发带来的下行风险,有必要制定遍及全球的系统性的高效疫苗接种方案。
“居高不下的债务水平与持续出现的通胀风险将严重影响世界金融市场,食品安全、政治危机、气候变化等都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若能通过加快疫苗接种进度来尽快结束疫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恢复速度,全面且平衡地提高。”高斯称。
关于贸易成本,高斯指出,高贸易成本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是由于贸易与许多国家的收入、贫困水平等息息相关。为给经济增长在后衰退时代提供动力,有必要降低贸易成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成本要高于发达经济体,在这些经济体中降低贸易成本更为重要。关于主要的政策重点,高斯认为,首要目标应是尽快结束疫情。这需要加快疫苗分发部署,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另一个政策重点应放在对经济复苏的支持上,这需要宏观政策调整来保持商品价格稳定与财政可持续性。
在经济长期增长问题上,高斯强调了绿色、韧性和包容性的复苏和发展。同时,就业再分配也十分重要。他说:“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需要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来进行调节。”
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疫情加剧不平等现象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国正在迅速生产疫苗,尤其是中国。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介绍,目前中国的疫苗接种剂次已达8亿剂,预计接种人次将达10亿。现下,全球疫苗分配非常不平衡,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不如人意。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注重疫苗的分配形势。中国已经向80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并承诺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亟需。
王辉耀提到,疫情期间,不平等现象加剧了。G7提出统一全球最低税率,打击“避税天堂”,美国总统拜登也在设法提高美国的最低工资。同时,基建也是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数字基建。另外,贸易也是全球经济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恢复自由贸易,需摒弃贸易保护主义。
王辉耀认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因为中国更早地抑制住了疫情,并实现了8亿人脱贫。今天,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超过10亿人有社会保障福利。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无处不在,人们在不同城市间穿梭只需几小时的高铁。交通和消费的协同作用带动了中国GDP的发展。而且,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近四成,对GDP贡献率近七成。
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芮泽对中国在疫情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方面的成功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中国经济在疫情暴发初期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2021年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并预计将产生8.5%的增长。这证明了中国的增长力已经恢复。
疫情过后,经济增长将逐步从公共投资和出口主导转为私人投资和国内消费主导。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逐步正常化。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正在快速复苏,而且全球对于某些中国正在制造的商品,例如医药用品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很高。随着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国内市场的复苏,中国企业将很快恢复收支平衡并且重新开始投资,进而国家就会逐步减少信贷刺激。那些依赖于公共投资产业的资金流动性会降低,这些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汽车项目、房地产等。但芮泽认为,其他产业的投资势头仍会保持强劲。
世界和中国经济皆存风险,但总体可控
当前,世界仍然存在各种风险。世界银行集团前景预测局高级经济学家叶卡捷琳娜·瓦沙克马泽指出,第一个风险是依旧存在的疫情。疫情并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面对季节性复出和防疫不普及的风险。第二个风险是金融危机。疫情期间,一些国家保持了相对轻松的财政状况,但这并不能永远持续,更高的通货膨胀正在出现。如果通胀预期受到抑制,在全球债务增加的情况下,预期的金融状况可能会更早收紧,这将危及到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现在也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比如台风、海啸、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影响着海岛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三是能否出现更高的增长。这个高增长主要由两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一是疫苗接种效果好于预期,二是全球强劲复苏带来的更强溢出效应。
王辉耀也认为,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不同方面的挑战。首先全球经济快速恢复的过程极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的溢出效应尚未出现,大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恢复和发展滞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仍有疫情暴发的可能。因此,实现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贫穷国家需受到更多关注。其次,由于疫苗接种不及时导致经济恢复缓慢,中美、美欧等地缘政治因素带来关税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导致物流效率不高等因素,全球贸易成本被推高。此外,一些经济体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推高了全球通胀的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疫情仍未被全面控制以及國际贸易关系中不断出现的紧张局势都有可能影响中国的投资信心,局部地区的疫情复发也有可能暂停消费的回升。但总体来看,芮泽认为,中国的风险是可控的。
芮泽还注意到,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生产力增长的减速是中国正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未来随着工作人口的下降,中国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资本并提升人口技能。这对于中国是个挑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各领域持续开放,但服务业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服务业更多的开放可以给中国提供提升生产力的机会。”芮泽称。
全球经济强势复苏,疫苗接种有待加速
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指出,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经济形势向好,借贷成本有所上涨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商品价格涨幅明显。
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在今年达到5.6%左右,是近50年来最快涨速,也是近80年来最快的衰退后涨速,而且2022年的涨势将依然强劲。但全球经济复苏劲头虽强势却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增长在5.4%左右,中美欧三大经济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涨势在6%左右。如果不把中国考虑在内,涨幅会明显下降。
高斯认为,到2022年末,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将回归正常水平,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仅有1/3能回归人均收入的正常水平,这与疫苗接种进度密切相关。因此,应更关注世界整体的经济复苏水平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的贫穷国家。为应对疫情持续暴发带来的下行风险,有必要制定遍及全球的系统性的高效疫苗接种方案。
“居高不下的债务水平与持续出现的通胀风险将严重影响世界金融市场,食品安全、政治危机、气候变化等都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若能通过加快疫苗接种进度来尽快结束疫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恢复速度,全面且平衡地提高。”高斯称。
关于贸易成本,高斯指出,高贸易成本问题之所以值得关注,是由于贸易与许多国家的收入、贫困水平等息息相关。为给经济增长在后衰退时代提供动力,有必要降低贸易成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成本要高于发达经济体,在这些经济体中降低贸易成本更为重要。关于主要的政策重点,高斯认为,首要目标应是尽快结束疫情。这需要加快疫苗分发部署,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另一个政策重点应放在对经济复苏的支持上,这需要宏观政策调整来保持商品价格稳定与财政可持续性。
在经济长期增长问题上,高斯强调了绿色、韧性和包容性的复苏和发展。同时,就业再分配也十分重要。他说:“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需要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来进行调节。”
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疫情加剧不平等现象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国正在迅速生产疫苗,尤其是中国。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介绍,目前中国的疫苗接种剂次已达8亿剂,预计接种人次将达10亿。现下,全球疫苗分配非常不平衡,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不如人意。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注重疫苗的分配形势。中国已经向80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并承诺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亟需。
王辉耀提到,疫情期间,不平等现象加剧了。G7提出统一全球最低税率,打击“避税天堂”,美国总统拜登也在设法提高美国的最低工资。同时,基建也是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数字基建。另外,贸易也是全球经济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恢复自由贸易,需摒弃贸易保护主义。
王辉耀认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因为中国更早地抑制住了疫情,并实现了8亿人脱贫。今天,中国的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超过10亿人有社会保障福利。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无处不在,人们在不同城市间穿梭只需几小时的高铁。交通和消费的协同作用带动了中国GDP的发展。而且,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近四成,对GDP贡献率近七成。
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芮泽对中国在疫情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方面的成功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中国经济在疫情暴发初期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2021年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并预计将产生8.5%的增长。这证明了中国的增长力已经恢复。
疫情过后,经济增长将逐步从公共投资和出口主导转为私人投资和国内消费主导。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逐步正常化。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正在快速复苏,而且全球对于某些中国正在制造的商品,例如医药用品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很高。随着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国内市场的复苏,中国企业将很快恢复收支平衡并且重新开始投资,进而国家就会逐步减少信贷刺激。那些依赖于公共投资产业的资金流动性会降低,这些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汽车项目、房地产等。但芮泽认为,其他产业的投资势头仍会保持强劲。
世界和中国经济皆存风险,但总体可控
当前,世界仍然存在各种风险。世界银行集团前景预测局高级经济学家叶卡捷琳娜·瓦沙克马泽指出,第一个风险是依旧存在的疫情。疫情并没有完全消除,尤其是面对季节性复出和防疫不普及的风险。第二个风险是金融危机。疫情期间,一些国家保持了相对轻松的财政状况,但这并不能永远持续,更高的通货膨胀正在出现。如果通胀预期受到抑制,在全球债务增加的情况下,预期的金融状况可能会更早收紧,这将危及到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现在也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比如台风、海啸、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影响着海岛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三是能否出现更高的增长。这个高增长主要由两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一是疫苗接种效果好于预期,二是全球强劲复苏带来的更强溢出效应。
王辉耀也认为,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不同方面的挑战。首先全球经济快速恢复的过程极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的溢出效应尚未出现,大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恢复和发展滞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仍有疫情暴发的可能。因此,实现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贫穷国家需受到更多关注。其次,由于疫苗接种不及时导致经济恢复缓慢,中美、美欧等地缘政治因素带来关税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导致物流效率不高等因素,全球贸易成本被推高。此外,一些经济体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推高了全球通胀的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疫情仍未被全面控制以及國际贸易关系中不断出现的紧张局势都有可能影响中国的投资信心,局部地区的疫情复发也有可能暂停消费的回升。但总体来看,芮泽认为,中国的风险是可控的。
芮泽还注意到,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生产力增长的减速是中国正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未来随着工作人口的下降,中国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资本并提升人口技能。这对于中国是个挑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各领域持续开放,但服务业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服务业更多的开放可以给中国提供提升生产力的机会。”芮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