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目),意为扮演的角色,后来引申为一个人的内外属性。目前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但可归纳为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她是包括人所有方面品质的有机整体,从态度、认识到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利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理想的人格具有示范作用,中国历代教育都注重“身教”,提倡教师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具有了“躬身厚而薄责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一个教师具备了“隐栝之旁多枉,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的理念,才能够桃李芬芳;具备了“夫河下天下之川,人下天下之人”的胸怀,才能够育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力的表现。”教育的“力”包括感召力,说服力等。教师的博学、思维的活跃、胸怀的开阔、交往的坦诚,就会产生综合说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
  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心理,他们对自己所爱的老师信任有加,并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从教师走进课堂开始上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就会用自己敏锐的眼光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的个性及其行为举止、服饰穿戴多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人格是教学过程的软件,是“虚无之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教师的教不仅只是传授知识与技巧,还包括“传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传道”即是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学生接受这些教育的态度和效果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师如果把自己对学生的人格感召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就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用自己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做学生人格道路的航标和楷模,将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
  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不仅要当“经师”还要当“人师”。罗森塔尔效应也再次显示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批评与表扬,奖励与惩罚是常用的手段。若批评与表扬不当,便造成不利于学习的后果。例如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的批评、指责可能会彻底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此一蹶不振。相反,如果教师能发现其优点和长处,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往往能增强其信心,从而促进学习。在教育工作中,对每个学生决不能千篇一律。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教师的诱导和批评才是有效的,肯定一个学生等于成就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
  因此说教育者的教书育人任务是不可偏废的,育人是根本。这就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发挥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应该承认,教师人格魅力缺失是存在的。一些教师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思想徘徊、业务生疏、师德败坏等现象。尤其在高校情况较为严重。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见异思迁或兼职第二职业。业务不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心理学上讲,这也给与学生心理上带来莫大的牵动,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情感。
  马克思曾说:“环境决定性格”。对于教师人格上的良好培养,是离不开学校文化环境的。只有在校人员自我人格素质不断的提高,才能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生,甚至于关系到高级人才的培养与深造。
  总之,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教师更应该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做学生导航仪,突出自己博大胸怀和健康人格,为学生树立出一个明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崇高的品格、正义的行为,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一、组织公平感的定义与结构    组织公平感是组织或单位内的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组织中的公平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在这一层面上人们可以不断地改善和发展各种组织制度,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措施来达到组织公平感,但是绝对的、终极的组织公平是很难实现的。第二层面为组织公平感,即在组织中成员对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这二者有联系,但也存在差别。一个“公平的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
教师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高境界的特殊职业,这一职业不仅具有社会百业道德的共性,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或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中。主要体现在:从学校所具有的传授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和教师肩负的社会重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从教育优先发展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先一步、优一等、高一格的超前性;从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博学多识等等的职责和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
研究背景:  电压依赖型钠通道负责动作电位的起始,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编码I型钠通道α亚基(Nav1.1)的SCN1A基因与癫痫关系最为密切,其突变可以导致多种不同
一、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    1.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要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科学知识,即教师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论体系以及学科发展趋向;二是教育学科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教师掌握了本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用这些教育理论和方法具体指导教学的实践,使教学过程既把握住共性,又了解到个性,面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