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工作士气与热情大大减弱,身体、情绪、心智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一)专业角色冲突,引发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社会对教师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期待,教师既是教学人员又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既是社会榜样又是父母形象,既是学生的帮助者又是学习者和学者,社会对教师该做什么和怎样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有差别的,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在自己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上犹豫不决,甚至无所适从。当个体面对两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作出角色行为时,教师专业角色冲突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正如美国学者威尔逊(Wilson,B.R.)所指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
教师长期面临专业角色冲突,如果不能妥善调和缓解这些冲突,缺乏明确的角色意识,不能适应多重角色,并适时灵活地进行角色转换,长此以往教师不可避免地就会心力交瘁,产生自我矛盾心理,就会有一种无助感、衰竭感,缺乏工作人生目标,工作热情丧失,生活悲观绝望,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就会随之而来。因此,教师专业角色冲突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二)专业素质欠缺,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专业道德危机潜伏,人格魅力缺失。这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不足,教学思想不端正,只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职业当成是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神圣的专门职业,只是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2.从专业知识来看,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包括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学术性和师范性同时都应有所体现。但我国中小学教师明显地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薄弱,教育专业知识贫乏;现行的师范院校也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并没有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关系。
3.从专业能力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多种能力,如创新能力、新知汲取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为人际交往能力(24.09%)、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21.99%)、信息吸纳能力(21.80%)、教研能力(19.3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能力的欠缺。
教师专业素质的欠缺,直接会导致教师的教育热情下降,教师自信心的丧失,自尊心下降,自卑感随之而来,教师产生消极的自我观念,低度的自我效能感,情感衰竭,感到自己被社会拒绝,不能适应教师工作,失去了立身之本,产生极大压力,因此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三)专业发展缓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需要持续、动态地紧跟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应是一体化、终身化的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但从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来看,存在着与实践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初任教师,感到他们所接受的正规的职前教育并没有为他们应对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认为职前教育过程只是集中于课程与教学技术,而低估了教师应了解与学生管理、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与家长关系等问题的相关需要。这正如萨若森(Sarason,1982)所说,师范生对学校和学校系统地了解非常有限,他们充其量只是扮演着狭义的技术员的角色,而非专业的实践者。不仅如此,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认为他们在应对学校及团体的某些变化方面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众传媒的普及,拥有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的专业性更多地体现在他们能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紧跟社会发展,但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缺乏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面对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然会感到束手无策,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以往,教师就会逐渐对工作失去信心,对学生表现出消极冷漠的态度,工作热情减少,成就感降低,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对于教育教学就会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得过且过,职业倦怠随之产生。
(四)专业自主受限,激化教师职业倦怠
在当前我国教师实际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因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是由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由教研部门提供的,教学方法是由教研部门介绍的,考试试卷是由教育部门编制的,教师成了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门提供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
教师专业自主长期被忽视,受限制,教师不能自主决策教育教学时,教师就容易失去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这就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认为教育教学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可言,教师成就感降低,对工作感到疲倦,情绪波动,对学生逐渐失去爱心与耐心,对一成不变毫无挑战可言的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教师职业倦怠。
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一)缓解专业角色冲突,减少教师职业倦怠
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就应培养教师的角色意识,建立合理的教师角色期望,充分理解教师角色的内涵,熟练运用角色技巧,全身心扮演教师角色。
1.培养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要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应首先具有角色意识,对自己的专业角色有全面的认识,学习教师角色必备的知识技能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其次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应进行相应的自我调节,即教师自身从主观方面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进行心理控制与激励。再次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监督与自我激励,不断完善与发展其角色意识。
2.扬弃传统教师角色期待,正确对待社会、学生、家长的期待,建立合理的教师角色期待。由于教师的角色定势的弥散性,由于当代社会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么做都持自己的看法,这些对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就更加难以对付了。教师角色冲突产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教师既要了解社会、学生、家长对其的角色期待,又不要完全受其束缚,这是缓解角色冲突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扬弃传统的教师角色期待,形成对自己专业角色新的理解。
3.分清角色主次,对角色冲突保持相当的适应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角色冲突的不可避免。教师面对多重角色引起剧烈的冲突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境,分析引起冲突的主要矛盾,采取恰当的方法,选择重要的角色,暂放下其他次要角色,之后再寻找适当的机会给以恰当的补救。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心理方面的防御机制来缓解冲突,提高角色扮演的技巧,在冲突中游刃有余。
4.加强角色训练。教师应增强角色扮演能力,积累角色扮演的经验,加强角色训练,缓解教师角色冲突。
这样教师有了明确的角色意识和合理角色期待,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清晰的定位,并且在实际角色扮演中分清角色主次,加强角色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能力就会增强,教师从师的自信心增加,心理冲突减少,情绪衰竭减轻,成就感提升,教师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二)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降低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素质水平低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是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教师素质,应做到:
1.提高教师专业道德。提高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教师不仅是“经师”,更应成为“人师”,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正是奉献心灵才智和爱意之所在。教师应热爱自己的职业,感受教育学生的充实与满足的幸福感,呵护学生稚嫩的童心,关注其成长,牢固树立学生心目中“精神父母”的高尚可亲的形象,用自己真善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
2.充实教师专业知识。充实教师专业知识应使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包括:(1)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指教师所授学科课程知识;(2)一般教育学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指各学科都用得上的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的一般原则与策略;(3)课程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指对课程、教材概念的演变、发展及应用的全盘了解;(4)学科教育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指理解各学科知识所需要的专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5)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的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6)教育情境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7)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purposes and values)。教师知识基础的丰实,教师有了坚实的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有了坚强的保障,教师职业倦怠就会有所缓解。此外从教师个体知识来看,教师的个体知识也应更加丰富充实。教师的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与学的知识,是源自于教师真正的教育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混合体。教师个体知识的经验性、实践性、应用性更强,更有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应具有各种专业能力,如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保障,有了立职之本,教师情绪衰竭会减轻,成就感会提升,职业倦怠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三)加强专业学习研究,弱化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学习应在工作中学习,以案例为内容,立足于本职工作,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教学案例,从自己的学科专业,各种教学知识,教学反思和交往沟通中进行学习,这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实现专业发展,从对专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思考,通过学习教师可以在教育智慧、教学实践、专业道德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成长,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成长为对复杂教学情境有很强的感悟力和解决问题本领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速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然体会到为师的成功、快乐与幸福,职业倦怠自然就会弱化。
(四)增强专业自主权利,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自主权利长期被忽视,教师就容易失去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教师职业倦怠就会产生,斯可瓦布和其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下述情况下,如当教师个体感到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自由度与更多的自主权时;当教师确信他们能够参与学校决策时;当教师们感到他们的学校组织对教师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度就会降低许多。因此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就应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权利,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非常广泛的,主要表现为教师拥有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学习权等多种权利,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仅仅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是既定知识的供应商,难以真正拥有其专业活动范围内的自主决策权,因此应真正让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应唤醒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意识,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应激发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发展教师专业自主能力,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师专业组织,并建立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应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成为学校的主人,这也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学校还应该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拥有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这样教师真正体会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会得到缓解。
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工作士气与热情大大减弱,身体、情绪、心智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一)专业角色冲突,引发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社会对教师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期待,教师既是教学人员又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既是社会榜样又是父母形象,既是学生的帮助者又是学习者和学者,社会对教师该做什么和怎样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有差别的,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在自己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上犹豫不决,甚至无所适从。当个体面对两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作出角色行为时,教师专业角色冲突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正如美国学者威尔逊(Wilson,B.R.)所指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
教师长期面临专业角色冲突,如果不能妥善调和缓解这些冲突,缺乏明确的角色意识,不能适应多重角色,并适时灵活地进行角色转换,长此以往教师不可避免地就会心力交瘁,产生自我矛盾心理,就会有一种无助感、衰竭感,缺乏工作人生目标,工作热情丧失,生活悲观绝望,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就会随之而来。因此,教师专业角色冲突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二)专业素质欠缺,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专业道德危机潜伏,人格魅力缺失。这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不足,教学思想不端正,只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职业当成是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神圣的专门职业,只是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2.从专业知识来看,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包括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学术性和师范性同时都应有所体现。但我国中小学教师明显地普通科学文化知识薄弱,教育专业知识贫乏;现行的师范院校也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并没有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关系。
3.从专业能力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多种能力,如创新能力、新知汲取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自认为最欠缺的能力为人际交往能力(24.09%)、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21.99%)、信息吸纳能力(21.80%)、教研能力(19.3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能力的欠缺。
教师专业素质的欠缺,直接会导致教师的教育热情下降,教师自信心的丧失,自尊心下降,自卑感随之而来,教师产生消极的自我观念,低度的自我效能感,情感衰竭,感到自己被社会拒绝,不能适应教师工作,失去了立身之本,产生极大压力,因此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三)专业发展缓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需要持续、动态地紧跟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应是一体化、终身化的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但从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来看,存在着与实践脱节,培养与培训倒挂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初任教师,感到他们所接受的正规的职前教育并没有为他们应对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认为职前教育过程只是集中于课程与教学技术,而低估了教师应了解与学生管理、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与家长关系等问题的相关需要。这正如萨若森(Sarason,1982)所说,师范生对学校和学校系统地了解非常有限,他们充其量只是扮演着狭义的技术员的角色,而非专业的实践者。不仅如此,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认为他们在应对学校及团体的某些变化方面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众传媒的普及,拥有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的专业性更多地体现在他们能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紧跟社会发展,但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缺乏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面对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然会感到束手无策,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以往,教师就会逐渐对工作失去信心,对学生表现出消极冷漠的态度,工作热情减少,成就感降低,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对于教育教学就会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得过且过,职业倦怠随之产生。
(四)专业自主受限,激化教师职业倦怠
在当前我国教师实际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因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是由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是由教研部门提供的,教学方法是由教研部门介绍的,考试试卷是由教育部门编制的,教师成了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门提供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
教师专业自主长期被忽视,受限制,教师不能自主决策教育教学时,教师就容易失去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这就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认为教育教学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可言,教师成就感降低,对工作感到疲倦,情绪波动,对学生逐渐失去爱心与耐心,对一成不变毫无挑战可言的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教师职业倦怠。
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一)缓解专业角色冲突,减少教师职业倦怠
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就应培养教师的角色意识,建立合理的教师角色期望,充分理解教师角色的内涵,熟练运用角色技巧,全身心扮演教师角色。
1.培养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要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应首先具有角色意识,对自己的专业角色有全面的认识,学习教师角色必备的知识技能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其次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应进行相应的自我调节,即教师自身从主观方面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进行心理控制与激励。再次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监督与自我激励,不断完善与发展其角色意识。
2.扬弃传统教师角色期待,正确对待社会、学生、家长的期待,建立合理的教师角色期待。由于教师的角色定势的弥散性,由于当代社会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么做都持自己的看法,这些对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就更加难以对付了。教师角色冲突产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教师既要了解社会、学生、家长对其的角色期待,又不要完全受其束缚,这是缓解角色冲突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扬弃传统的教师角色期待,形成对自己专业角色新的理解。
3.分清角色主次,对角色冲突保持相当的适应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角色冲突的不可避免。教师面对多重角色引起剧烈的冲突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境,分析引起冲突的主要矛盾,采取恰当的方法,选择重要的角色,暂放下其他次要角色,之后再寻找适当的机会给以恰当的补救。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心理方面的防御机制来缓解冲突,提高角色扮演的技巧,在冲突中游刃有余。
4.加强角色训练。教师应增强角色扮演能力,积累角色扮演的经验,加强角色训练,缓解教师角色冲突。
这样教师有了明确的角色意识和合理角色期待,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清晰的定位,并且在实际角色扮演中分清角色主次,加强角色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能力就会增强,教师从师的自信心增加,心理冲突减少,情绪衰竭减轻,成就感提升,教师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二)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降低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素质水平低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是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教师素质,应做到:
1.提高教师专业道德。提高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教师不仅是“经师”,更应成为“人师”,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正是奉献心灵才智和爱意之所在。教师应热爱自己的职业,感受教育学生的充实与满足的幸福感,呵护学生稚嫩的童心,关注其成长,牢固树立学生心目中“精神父母”的高尚可亲的形象,用自己真善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
2.充实教师专业知识。充实教师专业知识应使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包括:(1)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指教师所授学科课程知识;(2)一般教育学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指各学科都用得上的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的一般原则与策略;(3)课程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指对课程、教材概念的演变、发展及应用的全盘了解;(4)学科教育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指理解各学科知识所需要的专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5)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的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6)教育情境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7)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purposes and values)。教师知识基础的丰实,教师有了坚实的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有了坚强的保障,教师职业倦怠就会有所缓解。此外从教师个体知识来看,教师的个体知识也应更加丰富充实。教师的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与学的知识,是源自于教师真正的教育经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混合体。教师个体知识的经验性、实践性、应用性更强,更有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应具有各种专业能力,如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保障,有了立职之本,教师情绪衰竭会减轻,成就感会提升,职业倦怠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三)加强专业学习研究,弱化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学习应在工作中学习,以案例为内容,立足于本职工作,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教学案例,从自己的学科专业,各种教学知识,教学反思和交往沟通中进行学习,这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实现专业发展,从对专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思考,通过学习教师可以在教育智慧、教学实践、专业道德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成长,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成长为对复杂教学情境有很强的感悟力和解决问题本领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速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然体会到为师的成功、快乐与幸福,职业倦怠自然就会弱化。
(四)增强专业自主权利,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专业自主权利长期被忽视,教师就容易失去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教师职业倦怠就会产生,斯可瓦布和其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下述情况下,如当教师个体感到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自由度与更多的自主权时;当教师确信他们能够参与学校决策时;当教师们感到他们的学校组织对教师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度就会降低许多。因此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就应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权利,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非常广泛的,主要表现为教师拥有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学习权等多种权利,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仅仅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是既定知识的供应商,难以真正拥有其专业活动范围内的自主决策权,因此应真正让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应唤醒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意识,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应激发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发展教师专业自主能力,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师专业组织,并建立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应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成为学校的主人,这也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学校还应该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拥有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这样教师真正体会作为专业人员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会得到缓解。